本書是對耶魯學派的思想史研究。其目的不是對耶魯學派作對象化的梳理和引介,而是將耶魯學派文論的范式特征、語言論直觀和時間詩學洞見放到整個西方思想史的背景中,去考察其形而上學的價值。耶魯學派所發(fā)現(xiàn)的書寫的雙重性、語言三維與時間三矢的錯綜復雜的交互發(fā)生機制,不僅為化解各種形而上學的疑難提供了新的思想資源,而且初步地開創(chuàng)出了一種發(fā)生哲學和生成詩學。在修辭性表達、語言論直觀、時間哲學直觀等層面,耶魯學派文論與中國思想、中國文論形成了一種奇特的互文性。把握住這一互文性,將為漢語形態(tài)的發(fā)生哲學和生成詩學建構打開一扇富于啟迪的側門。
戴登云,文藝學博士,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廣州大學文學思想研究中心教授。曾任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中國語言文學博士一級學科負責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方向博士生導師。學術兼職有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青年分會首屆學術委員等。長期從事現(xiàn)代西方詩學和現(xiàn)代中國學術思想史、中西比較詩學研究。主要著作有《解構的難題:德里達再研究》《遺業(yè)與軌則百年中國學術論衡》等。在《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等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2項、四川省社科基金項目3項。
導 論 在語言與時間之間:耶魯學派文論的生成及其思想史位置/001
章 雙重書寫:耶魯學派批評與文學觀念的重構/022
節(jié) 作為雙重書寫的文學批評:耶魯學派批評的范式特征/022
第二節(jié) 雙重書寫與文學觀念的重塑:耶魯學派的文學觀念/051
第三節(jié) 雙重書寫與文學史的生成:耶魯學派的文學史理論/075
第二章 語言三維:耶魯學派的語言詩學及其思想史內涵/107
節(jié) 語言三維:耶魯學派的語言論直觀/107
第二節(jié) 轉換生成:言說的動力機制/136
第三節(jié) 說不可說:對語言的本源性之思/166
第三章 時間三矢:耶魯學派的時間詩學及其形而上意義/196
節(jié) 時間三矢:耶魯學派的時間直觀/196
第二節(jié) 差異錯置:時間的多維度交織/219
第三節(jié) 永恒非永恒:對時間的本源之思/242
第四章 世界構成:耶魯學派詩學的理論效應/267
節(jié) 世界的文學性/267
第二節(jié) 歷史的生成機制/293
第三節(jié) 審美的雙重功能/321
結 語 走向全球文學共同體的生成詩學:耶魯學派文論的當代啟示/351
附 錄 耶魯學派生成詩學研究:現(xiàn)狀、思路和方法/379
參考文獻/404
后 記/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