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打動當下時代主體情緒、緊貼社會潮流動向的勵志成長哲思書。允許一切發(fā)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內(nèi)心釋懷, 成為一個柔軟的、擁有松弛感的人。對生活、對人、對事的一種淡然態(tài)度; 情緒穩(wěn)定, 不驕不躁, 過得清醒自知且平靜。這種不緊繃松弛的人生不是躺平擺爛, 不是無所謂, 而是與世界的變化和解, 與自己的執(zhí)念和解, 不浪費心力與它糾纏, 瀟灑轉身繼續(xù)輕松地迎接下一站。擁有這種心態(tài)的人不擰巴, 不會被他人的言語輕易的左右, 不會被周遭的一切擠壓著往前跑, 知道自己的步調(diào), 知道自己世界的節(jié)奏, 把自己還給現(xiàn)職場
★心理治療師海靈格、作家莫言、演員吳越倡導的生活方式——允許一切發(fā)生,掀起年輕人“不緊繃”“松弛”的生活理念
★抖音、微博、小紅書、公眾號等全網(wǎng)社交平臺熱議話題“允許一切發(fā)生”
★百萬暢銷書作家李尚龍、老楊的貓頭鷹、慕容素衣,傾情推薦《允許一切發(fā)生》
★內(nèi)外雙封設計,人氣插畫師Paco_Yao親自為本書繪制封面插畫,展示人間百態(tài),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生活,過松弛的人生
★書中配有四色精美藝術插畫,內(nèi)文雙色印刷,獲得視覺與美的享受
★“允許一切發(fā)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過不緊繃的松弛人生
真正的強大不是對抗,而是允許一切發(fā)生。允許自己偶爾的失控、崩潰、脆弱;允許給自己一些時間調(diào)整、放空、松弛;允許一切,如其所是……
★允許一切發(fā)生,你的人生將變成廣闊而自由的曠野
接受突如其來的無力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允許自己偶爾做個“廢人”;做任何事盡力就好,允許所有的事與愿違……當你允許后,會變成一個柔軟放松舒展的人。
★10萬冊暢銷書《一生欠安》作者李夢霽寫給當下年輕人的治愈成長哲思書
書中坦陳所有的脆弱、糾結、不完滿——年少成名的紅利與辛酸;面對愛情的搖擺和錯付;原生家庭的對峙和羈絆;職業(yè)生涯的重創(chuàng)與重生……有偏執(zhí),有迷惘,和書頁前的每個你一樣。本書帶給人們持續(xù)向前的力量。
序言
打開自己,永遠坦誠,允許一切發(fā)生
“能夠做到打開自己,永遠坦誠,是一種慷慨,也是作為一名寫作者的必需。”
前幾年,我受邀去北京人大附中做 TEDX 演講,講過這樣一句話。
兩年后,曉光說,寫寫你這些年的故事吧,或可給年輕的讀者一些啟發(fā)。
曉光是我剛畢業(yè)時認識的姑娘,那時她也剛畢業(yè)。同為職場新人,我們一起上下班,一起點外賣,熬過了迷茫、艱苦的歲月。
后來,我們相繼離職。再次相見時,我們都過上了滿意的生活,算得上“在更高處相逢”。
我總在想,從 20 歲到 30 歲,我的生活發(fā)生過哪些改變,經(jīng)歷過怎樣的淬煉和重生。
回望過去,我更加確信:生活的確需要許多智慧,才能換來現(xiàn)世安穩(wěn)、歲月靜好,但只要有一點點的貪心和愚蠢,它就會立刻變成一團亂麻。
我曾深陷“亂麻”之中,進退兩難,卻也都咬著牙,從困局中走出。
時間是撫平一切的良藥,困頓不安時,能做的,是給自己一點時間。
你要相信,所有疼痛,終會過去。
或許旁人看不出,但它留在你心底的山川溝壑,會讓生命越來越有韌性。
十年蹤跡十年心,我如實記錄,想給匆促時代的年輕人一點治愈和溫暖。
從前不大喜歡將自己的心事攤開來講,所以寫傳記,躲在他人的故事里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2015 年盛夏,某篇文章一夕爆紅,微博霎時涌入 10000名粉絲,我的反應,是刪去過往 4000 多條微博。
我渴望擁有隱私,渴望與人群保持距離,在盛大的名利面前有甘心后退一步的克制。
本書《一生欠安》上市,作者簡介僅一句“現(xiàn)居香港”,讀者紛紛揣測我“年過半百”“遁世隱居”。彼時,我 21 歲。
一向如此,鮮少發(fā)朋友圈狀態(tài),私事不過多提及,回避熱鬧,不熱衷“網(wǎng)紅時代”的濾鏡下的生活,也盡量遠離“虛假精致”。
改變的發(fā)生源于一部愛情劇。
女主角是一位“拼命三郎式”女強人,事事爭先,年紀輕輕就晉升副總。她的男友因無法承受“女強男弱”的差距,落寞地與之分手。后來她遇到另一個男孩,便收斂光芒,自稱“失業(yè)的餐廳服務生”,不久身份暴露,她向男孩表白:小時候大家夸我學習好,現(xiàn)在夸我事業(yè)好。我之所以努力,就是擔心自己一旦不優(yōu)秀,就什么優(yōu)點都沒有了。我活得很累、很辛苦,花很大力氣去迎合這個世界,害怕大家不在乎我、不認可我,不覺得我重要。但你不同,你看待事物很單純,從不刻意迎合。你讓我覺得,不過度展示自己,也可以收獲欣賞。就算我引以為傲的所有優(yōu)點通通消失,你依然喜歡我,喜歡原來的我,而不是那個上進、優(yōu)秀的副總。
劇中人的心聲,與我若合一契。
我從 10 歲起,在報紙上發(fā)表文章,曾收到讀者來信“討伐”;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網(wǎng)絡惡評”變成家常便飯,時有批判文章,時有人身攻擊——既然吃寫作這碗飯,受人審視、評判原是自然的事。
刪去微博,鮮少表達,擔心因觀點不周全、不正確而遭奚落,大約是年少入行養(yǎng)成的小心翼翼。
我很慶幸,能夠遇見接納我全部無知與傲慢的人,讓我擁有勇氣和底氣打開自己,不再逃避,于是有了這本書。
愛你的人,不因你完美。
過去或許稚嫩、莽撞、愚蠢,卻都是一部分的我,我的一部分。把它們攤開來,揉碎了,放在陽光下晾曬,是一種慷慨,更是一種成全——我終于和那身逆鱗完成和解。
書中坦陳所有脆弱、糾結、不完滿——年少成名的紅利與辛酸,鋒芒太盛以致落難,面對愛情的搖擺和錯付,原生家庭的對峙和羈絆,職業(yè)生涯的重創(chuàng)與重生……這本書的時間跨度很長,從懵懂少女到年近而立,有偏執(zhí),有迷惘,有劇痛,和書頁前的每一個你一樣。
“水千條,山萬座,我們曾走過!
所有堅持,終將美好。
我尊重過往的一切,走錯的路,說錯的話,愛錯的人——是他們,成就了此刻的我。
這一次,我只書寫自己,以赤誠,以慷慨,以慈悲。
你可以把這本書當成女孩的枕邊細語,碎碎念著這一代人獨有的煩惱與領悟,它因為徹底真誠,而值得被留在你的書架,陪你度過某個孤寒的深夜。
感謝我的閨蜜、青年作家夏至為我作序,用文字呈現(xiàn)更加真實、完整的我。
感謝百萬暢銷書作家李尚龍、老楊的貓頭鷹、慕容素衣為本書傾情推薦。他們才華橫溢,筆耕不輟,優(yōu)秀的人是一條渡你的河,他們的認可對我意義非凡。
感謝因寫作結緣的良師益友:王路、蘇見祈、簡兒、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小馬哥、北京文藝廣播主持人靳橋、喜馬拉雅“百大主播”小默、《山西日報》記者安奮偉、策劃編輯常曉光。我所有作品的成績,都離不開他們不遺余力的支持和幫助。
感念每一位讀者,感恩所有際遇,愿我在文學這條荊棘路上,永遠毅然向前,永遠熱淚盈眶。
李夢霽
2022 年秋,于西雙版納
序言 打開自己,永遠坦誠,允許一切發(fā)生
推薦序 生是體驗,不是活著
章一 允許一切,如其所是
弗蘭克爾在《生命的探問》里說:“我們不要忘記,雖然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是每個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不完美,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不完美。每個人雖然都不完美,但卻是獨一無二的。”找到自己世界的節(jié)奏,不去追趕,只去到達。
002 / 允許一切發(fā)生,是我想要的松弛感
016 / 生活在別處:熱愛可抵歲月長
024 / 年輕過,迷茫過,我對生活一往情深
036 / 傾盡一生,用力活著
042 / 與自己的平凡和解
048 / 日子是一程一程的
章二 慢慢相遇,得到就珍惜,失去就忘記
我們這一生會遇見許多人,但真正美好的相遇少之又少。喜歡就爭取,得到就珍惜,失去就忘記。
058 / 好好愛自己,是教別人如何愛你
064 / 你陪我一程,我惦念一生
073 / 那些懸而未決的心意,交給時間
081 / 我想做那個在你葬禮上描述你一生的人
章三 真正的強大不是對抗,而是允許和接受
愿你乘風破浪,跋山涉水,也愿你浪漫一生,細嗅薔薇。
094 / 我們都曾針鋒相對,抑或敬而遠之,終將淚流滿面
104 / 我與父親的和解之路
113 / 老友記
122 /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127 / 保持活力,偶爾撤退,時常歡喜
131 / 現(xiàn)在擁有的時光,已是好的時光
章四 你就是自己的答案
生命不過是一場日趨圓滿的體驗,盡興此生,輸贏皆有意義。生如長河,你要自渡。過去事已過去,未來事不必預思,我就在此地,如如不動,允許一切發(fā)生。
136 / 成長是一場冒險,勇敢的人先上路
144 / 擁有松弛感,成為有格調(diào)、有溫度、有人情味的人
152 / 給自己一點兒時間,允許一切發(fā)生
159 / 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166 / 世界很喧囂,做自己就好
171 / 讓自己開心,才是一生浪漫的開始
177 / 我決定選擇自己的命運
后記 過不緊繃松弛的人生 /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