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經(jīng)濟再發(fā)達的城市,似乎對城市內(nèi)澇也束手無策?甚至越發(fā)達洪水越嚴重?
為什么同一塊地方在不同時段會旱的旱死、澇的澇死,還愈演愈烈?
環(huán)顧全球、回望不同文明的歷史,我們能否找到一些與水共存的成功模式?
《慢水》跟蹤不同水體的生活習慣,探索水如何穿越地上和地下空間,如何與周圍的生物互動,也探索水在不同時期造訪各地給人們留下的記憶和教訓。
綜合地質(zhì)學、水文學、環(huán)境工程、景觀設計、生態(tài)保護等各領域?qū)W者和工作者的觀點,引介全球各地正在興起的慢水運動,埃麗卡·吉斯在本書中發(fā)出預警,我們當前的城市化建設普遍采取讓水加速離開地表的思路,選擇排擠和侵占而非給水留出空間,這會引發(fā)深重的災難:我們會缺少地表水、破壞濕地生態(tài)、增加碳排放,洪水會淹沒城市,回到它最初占據(jù)的地方。我們付出巨量的經(jīng)濟、生態(tài)代價和人員傷亡,獲得了控制水的假象,但事實上,水會贏到最后。
而當我們關注水自身的需求,讓渡空間,遵循水的本性,讓水恢復到自然慢速階段,我們能夠獲得保障用水、減少洪澇、改善環(huán)境和氣候等方方面面的裨益。
我們今天看到的大部分水都不是它的自然狀態(tài)
我們修筑的河道和水壩等混凝土基礎設施,改變的不止是水的流向和流速,還有它和周圍環(huán)境的生態(tài)關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連接
選擇排擠和侵占而非給水留出空間,水最終會淹沒城市,回到它最初占據(jù)的地方
讓水恢復到慢速階段,對于保障用水、減少洪澇、改善環(huán)境和氣候,都具有重大意義
[美]埃麗卡·吉斯 (Erica Gies)著
埃麗卡·吉斯是一位屢獲殊榮的獨立記者,她為《科學美國人》《紐約時報》《自然》《大西洋月刊》《美國國家地理》《經(jīng)濟學人》《華盛頓郵報》《連線》等雜志撰寫了大量有關水、氣候變化及生物的文章。
左安浦譯
自由譯者、書評人,致力于普及常識和新知,熱愛關于書的一切。
中文版推薦序 慢水潤萬物_ i
引 言 _ ix
第一章 陷入混亂 _ 1
第二章 地質(zhì)時期的水:古河流如何幫助緩解干旱 _ 27
第三章 從巨壩到微生物:水和小生命的關系 _ 63
第四章 河貍:最早的水利工程師 _ 109
第五章 在現(xiàn)代印度恢復歷史上的水知識 _ 149
第六章 播種水:在古代秘魯,水如何塑造文化 _ 179
第七章 讓洪泛區(qū)成為洪泛區(qū):工業(yè)時代的解藥 _ 215
第八章 為了未來的人類:在肯尼亞保護水塔 _ 253
第九章 沉積物的旅程:當?shù)錾消} _ 289
第十章 我們的共同未來:與水共生 _ 325
致 謝 _ 362
注 釋 _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