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朱張會講”與“差序格局”
一再談中國傳統(tǒng)多層次、多元的網絡結構/許倬云3
李澤厚先生紀念專欄
“度作為范疇”:中國數(shù)理哲學與認知簡帛學的視角
李澤厚的“”方法
一論《什么是道德?》之哲學風格/德安博(楊彥譯)25
李澤厚的具體之仁
一儒家傳統(tǒng)的思想遺產/羅伯特,卡利奧(李曉淇譯)32
儒學研究
荀子法思想再探:以“君子”為政治理想人格的展開
論陳履祥的見性之學/李想55
清儒孫景烈《四書講義》的詮釋特質及其學術史意義/李敬峰68晚清圣人觀的變遷及其思想意涵/劉緒明84
論《資治通鑒》與《春秋》學的學術理路/王戈非102
傳統(tǒng)思想與哲學
建之以常無有、出為無為與副舉
一陸西星莊學道論抉微/費春浩121
中國哲學知識體系構建的“概念工具”
-以徐復觀對思想史方為中心/王川137
呂碧城《大公報》時期的學權思想新探/文碧方陳乾奕151政道與史鑒
董仲舒的三統(tǒng)五德說與帝德譜重建/劉斌171
常州學派的《書》學統(tǒng)緒與世理想/賈宏濤187
孟森《明史講義》編撰宗旨探析/劉會文7
從政體簡化論到治體新論
-以錢穆政治史學為中心/張舒225
與禮俗
�;韬钅埂兑络R賦》蜚虛神獸兼容黃龍形象的五行必然性/何丹245禮俗互動視野下昭明太子信仰演變及其地域傳播/孫廷林262
“天地國親師”還是“天地君親師”?
一一民國時期改“君”為“國”的學反思/賈弋人281
書院與儒學
代書院的忠孝觀念教育實踐:以清初洛學派書院士人為中心/周文焰297新泉書院與王、湛心學的合流/肖嘯311
學規(guī)與章程:傳統(tǒng)書院教育管理的度架構/喻平324
書評
宋代四書學研究的新開拓
_評王琦教授《宋代四書筵講義研究》/郭齊勇339編后記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