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人類最初的崇拜與信仰、理性的啟蒙及其轉向、文本的符號與語言、社會意義的意識形態(tài)與權力,以及當今數(shù)字科技時代的媒介與信息論述了自我作為一種社會主體的形成過程。每章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學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每位學者的生平及其核心思想。這些學者從人類學、哲學、社會學、語言學等不同角度展示了自我作為社會主體的形成是如何在各種歷史因素和社會條件及權力的參與之下變得錯綜復雜。
前言
第一章 崇拜與信仰
一、澳大利亞原住民的自我精神
二、濕婆和佛陀的自我修煉
三、耶穌與我愛故我在
四、孔子與仁德的自我
第二章 啟蒙及其轉向
一、笛卡爾與理性自我
二、洛克和霍爾巴赫與經驗自我
三、自我意志的興起
四、薩特與存在的自我
五、弗洛伊德與無意識自我
第三章 符號與語言
一、索緒爾與符號的自我
二、列維斯特勞斯與文化結構的自我
三、拉康與缺失的自我
四、德里達與解構的自我
第四章 意識形態(tài)與權力
一、馬克思與勞動的自我
二、阿爾都塞與意識形態(tài)的自我
三、馬爾庫塞與單向度的自我
四、布爾迪厄與慣習的自我
五、?屡c話語的自我
第五章 媒介與信息
一、香農與信息時代的源起
二、麥克盧漢與自我的延伸或麻木
三、鮑德里亞與超現(xiàn)實擬像
四、波斯特與信息方式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