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是生物的命嗎?生命等于活嗎?先有生物還是先有活?人類是如何從非洲一個角落里食物網絡中層的成員,變成今天地球生物圈的主導物種的?人類的演化歷程,跳出過生命系統(tǒng)演化規(guī)律這個如來佛的手掌心嗎?
作者基于多年從事植物研究和教學、與研究生共事尤其是與植物研究領域之外不同學科杰出學者交流合作的經歷,從可能的生命系統(tǒng)的源頭,順流而下地對生命系統(tǒng)不同層級的現(xiàn)象以及目前人們對這些現(xiàn)象的解釋作了概要的梳理和重構,提出生命是一個遵循結構換能量原理的特殊的物質存在形式的觀點。從這個新的視角看,人類只是生命系統(tǒng)演化中出現(xiàn)的一種特殊的子系統(tǒng)。因此,對人類生存與發(fā)展背后機制的探索與思考,其參照系的時間尺度就不得不從傳統(tǒng)的軸心時代即距今28002600年不同地區(qū)先哲涌現(xiàn)的時代,拓展到地球生命系統(tǒng)起源的30多億年前,也就是從10的3次方年拓展到10的9次方年。跳出以傳統(tǒng)的時間尺度框架看待人類社會的定勢,或許會為大家?guī)硇碌母形颉?/p>
貫通文理,從生命本質和生命基本規(guī)律的角度解讀人類行為和人類社會背后的哲學道理!
在10的9次方年的大時空尺度上理解人是生物,重估人類認知和心智能力的來源和限度。
從活著這個再日常不過的詞語出發(fā),講述人類生存及社會演進中生命的偶然和必然!
為人類行為規(guī)范的是非判斷尋找新的終極依據。
為探索人類變革新起點提供頭腦風暴式的深刻啟示。
2018年上半年,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我向北京大學哲學系的劉哲老師提出,哲學系應該要求本科生都選修一門生物學課程。當時他大概正在研究生命倫理的問題,對我的提議給了很積極的回應邀請我去他們系的一個系列演講中作一次報告。不巧當年北大主辦世界哲學大會,他們?yōu)榇巳w總動員,一直也沒有安排出時間。但他言而有信,一直記得這個邀請。后來,他作為北大博古睿研究院中國中心的聯(lián)席主任,安排我作為該中心組織的博古睿講座系列的首講嘉賓。我的演講題目是人是生物人類變革的出發(fā)點。
在生物學圈子之外我曾經做過不同的演講,多與我從事的生物學研究和教育有關。到博古睿中心演講對我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zhàn),因為面對的絕大多數是人文學者,而且講的主題是人類變革。雖然,一方面在家庭里面臨過孩子教育問題,另一方面在實驗室面對著研究生培養(yǎng)問題,促使我從2006年前后就開始從生物學角度思考人類行為和人類社會背后可能涵括的道理,但要把自己想過的很多事情在1個小時之內講出一點道理,是我從來沒有做過的。為了這場演講,我花了不少時間,反復考慮怎么講。最終,從現(xiàn)場聽眾的提問和博古睿中心團隊推出的內容來看,好像效果還不錯。
大概因為這次演講,博古睿研究院中國中心的宋冰主任安排她的團隊和我商量是不是能夠參加中心的一些活動。通過不同渠道了解,我發(fā)現(xiàn),博古睿研究院致力于搭建全球對話平臺、推動跨文化交流、培育新的思想理念,以及尋找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新機遇、變革的新動力。這種使命恰好與我的一些思考不謀而合。我認為,隨著對生命本質的了解越來越多,人們大概可以而且也應該從生命基本規(guī)律的角度,解讀人類行為和人類社會背后的道理,為人類行為規(guī)范的是非標準尋找一個新的終極依據。于是,從2020年秋季開始,我成為博古睿研究院中國中心為期一年的研究員(博古睿學者)。作為研究員的工作之一,就是參與博古睿研究院人類變革項目的各類活動,并在這個過程中拓寬自己的視野,提供自己對人類變革問題的思考。在公眾號睿的n次方(現(xiàn)更名萃領思想工場)開設專欄《白話》,是我參與人類變革項目研究的成果之一。在專欄中,我向大家介紹了我對生命本質的思考與觀點,幫助大家理解,為什么我會認為生命的規(guī)律可以作為人類行為規(guī)范的是非標準的終極依據。寫作的過程,是一個對過去思考內容梳理凝練的過程;在專欄文章發(fā)表的過程中,我收到讀者朋友反饋,還就相關問題討論互動,交流的過程是繼續(xù)思考、拓展提升的過程。如今,專欄暫時告一段落,我便將前前后后的思考加以整理,撰成此書。
《白話》專欄的開設受到了博古睿研究院中國中心主任宋冰的熱情支持,以及中心李賀和他帶領的實習生、北京外國語大學孫藝萌的全力幫助。專欄文章的結集成書,又得到宋冰主任的支持和關照。上?萍冀逃霭嫔绲奈榛哿嶙鳛楸緯呢熑尉庉嬋σ愿埃隽思氈碌木庉嫻ぷ。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個人對生命的思考不可能通過本書與大家見面。特此對他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和所有的溝通一樣,有效的溝通需要雙方的努力。但對作者的成長而言,讀者的反饋永遠是不可或缺的動力。如同我在睿的n次方專欄中期待與讀者交流一樣,我也希望此書讀者能把看不懂的疑問告訴我,把看得懂的喜悅告訴我,特別是把對生命的疑惑和思考告訴我,我們一起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一起探索生命世界令人驚喜的奧秘。
白書農,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榮休教授,博古睿研究院中國中心20202021年度博古睿學者。主要進行植物生物學方面的學習和研究,接觸并程度不同地探索過多種植物發(fā)育現(xiàn)象。在1993年提出植物發(fā)育單位的概念,2011年提出有性生殖周期的概念,2013年提出植物發(fā)育程序的概念。在對植物發(fā)育現(xiàn)象研究和思考的過程中,還對生命的本質、教育的本質和本科生命科學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等問題進行長期的思考。
001一 開篇詞軸心時代之前的10000年人類是怎么活下來的
005一 第一篇 生命是什么
007一 人類語言中的活指的是什么
012先有活還是先有生物
018 生命大分子中的共價鍵最初會自發(fā)形成嗎
023 在玩樂高積木時,我們玩的是什么
028一 生物是分出來的還是合出來的
034一 生命究竟是堅韌的還是柔弱的
039 生命系統(tǒng)、臺風、居維葉漩渦
044一 篇后n問 有可能用簡明的文字介紹生命嗎
047一 第二篇 細胞是什么
049一 剪不斷,理還亂生命大分子網絡
054一 作繭自縛細胞是被網絡組分包被的生命大分子網絡
060一 樂高積木的零配件是怎么生產的
065 先得存在,才談得上合理還是不合理
070一 向肥皂泡里吹氣會產生幾種結果
076一 篇后n問 樂高積木明明看起來那么普通,為什么可以用來解釋生命系統(tǒng)
081一 第三篇 物種是什么
085一 既生瑜,何生亮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090 無形一有形一無形一……
094 兩個主體與一個紐帶有性生殖周期
100一 食色,性也?
105 傳什么宗,接什么代群己邊界另論
110一 篇后n問 真核細胞的獨特性只在細胞核嗎
115一 第四篇 個體是什么
119 眼見為實與身在此山
124 抱團取暖,合則兩利
129 多細胞結構的邊界在哪里
135 水螅與扁蟲從不動到不得不動
142一 要素偏好與路徑依賴什么是個體
147一 篇后n問 動物世界千姿百態(tài)的生命活動有什么共同規(guī)律可循嗎
151一 第五篇 人是什么
157一 大腦是干什么用的
162一 脫實向虛與人之為人I:人類語言的出現(xiàn)
168一 脫實向虛與人之為人Ⅱ:工具創(chuàng)制、認知能力與感官饑餓
173 酋長的標志從弱肉強食到擒賊擒王
179 因禍得福與喜憂參半從取食到增值
184一 增值、適度與繭房效應從刺激響應到謀而后動
189 欲望、馬爾薩斯陷阱與文明
196一 篇后n問 人像動物還是動物像人
201一 結束語人類,需要變革什么
208 延伸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