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大型互聯(lián)網公司(通常稱為“大廠”)的人員流動,導致一些人離開他們一度依賴的工作環(huán)境。這些離開大廠的人面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何重新開始生活并找到新的工作方向。本書旨在探討這一主題,作者通過與各行各業(yè)的“局內人”的交流,幫助讀者突破大廠思維的局限。本書可為離開大廠的人提供關于生活和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分享認知視角、思維模式和生活態(tài)度,幫助大家拓寬思維、尋找新的職業(yè)方向,并在新的環(huán)境中獲得成功,給予大家信心和鼓勵。讓我們相信自己可以在離開大廠后重新開始,并實現自己的目標。本書適合正在考慮離開大廠或已經離開大廠的互聯(lián)網從業(yè)者,正在尋求新的職業(yè)方向和機會的人士,希望從他人經驗中獲得啟發(fā)和指導的人,對個人成長和職業(yè)發(fā)展感興趣的人閱讀。
劉飛,互聯(lián)網產品經理,滴滴出行、阿里巴巴前高級產品專家,《從點子到產品》《產品思維》作者。微信公眾號“劉言飛語”、播客“三五環(huán)”、播客“半拿鐵”主理人。內容創(chuàng)作主要圍繞科技、商業(yè)與個人成長。
01成為一條脫鉤的魚
1.1體驗才是獲取現實世界信息的重要方法
1.2關注當下,力求逆熵
02程序員的職場反思
2.1所有的難點都是工程問題
2.2程序員的成長階梯
2.3管理程序員源于信任
2.4大公司留下的寶貴經驗
03離開大廠為什么會“返貧”
3.1大廠“返貧”怪現象
3.2需要抵抗風險的能力
3.3擁有資產,然后運營資產
04不要過別人的人生
4.1時代審美變了
4.2實習前置,科研前置
4.3只求穩(wěn)定,不求付出,是一種妄想
4.4選擇“具體”
4.5讀博不是就業(yè)避難所
4.6選擇自己的人生
05從舊世界到新世界
5.1半推半就離開大廠
5.2盡力去做,然后接受隨機性
5.3舊世界和新世界
5.4服務人群,而不是服務品類
5.5聊到最后,都是關乎人性
5.6真正的成本在于動力
5.7品牌來自重復與儲蓄
06每個個體都需要有自己的品牌
6.1品牌的本質是代表一部分人的價值觀
6.2屬于個性化品牌的時代
6.3再小的個體都有品牌
07把時間還給自己
7.1圈地賽跑的時代過去了
7.2工資到手,價值交換就完成了
7.3如何安排時間
7.4快樂變少了,幸福變多了
08會上班是一項讓人不會開心的技能
8.1一旦坐在辦公室可能就沒勇氣離開
8.2所有的決策都是經驗主義
8.3職場身份是一種逃避的解決方案
8.4會上班是一項技能
09思辨在職場生活中的應用
9.1打辯論帶來的價值
9.2溝通不是請客吃飯
9.3不斷體驗,不斷行動
10每分每秒都能看到KPI
10.1直播有時就像白噪聲
10.2每分每秒都能看到你的KPI
10.3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10.4直播像是開車,方向盤上都是手
10.5內容創(chuàng)作唯一的門檻可能是堅持
11看似復制成功,實則刻舟求劍
11.1忠誠是常見的職場要求
11.2大公司生存學:不是做多好,而是不犯錯
11.3賺到三倍,再轉全職
11.4模仿成功是刻舟求劍
12投資是挑戰(zhàn)人性的課題
12.1投資有復雜性,認知有局限性
12.2投資第一課:追漲殺跌
12.3同路人的結構
12.4創(chuàng)業(yè)就像過山車
13重新認識財務自由
13.1到底有多少錢算財務自由
13.2“有錢”并不能消除問題,只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13.3財務自由并不意味著“退休”
13.4為了喜歡去做,保底也會有收益
后記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