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詳細介紹了黃土丘陵區(qū)不同生物氣候帶的植被和土壤水分調查結果,系統(tǒng)地闡述了不同地形條件下天然植被的生長情況、土壤含水量及植被恢復潛力。主要內容包括:緒論;研究內容和方法;黃土丘陵區(qū)荒漠草原區(qū)、典型草原區(qū)、森林草原區(qū)天然植被高度、植被蓋度和地上生物量與地貌部位、坡向、坡度的關系;各生物氣候帶不同植被類型土壤水分含量對比;土壤干層的存在對后續(xù)植被生長的影響;不同生物氣候帶植被恢復潛力。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前言
第1章緒論1
1.1黃土丘陵區(qū)自然地理概況1
1.2黃土丘陵區(qū)植被與土壤水分研究進展9
第2章研究內容和方法23
2.1研究目的和內容23
2.2調查樣點分布24
2.3調查內容及方法27
第3章荒漠草原區(qū)天然植被調查29
3.1皋蘭縣29
3.2會寧縣30
3.3靖遠縣30
3.4小結31
第4章暖溫型典型草原區(qū)天然植被調查32
4.1原州區(qū)32
4.2安定區(qū)42
4.3西吉縣46
4.4環(huán)縣46
4.5定邊縣47
4.6準格爾旗48
4.7不同放牧強度條件下天然植被的植被蓋度和生物量49
4.8小結51
第5章森林草原區(qū)天然植被調查53
5.1康樂縣53
5.2涇川縣54
5.3西峰區(qū)55
5.4富縣55
5.5安塞區(qū)56
5.6吳起縣59
5.7綏德縣63
5.8嵐縣66
5.9小結67
第6章中溫型典型草原區(qū)天然植被調查68
6.1天然植被調查樣點基本情況68
6.2植被生長狀況70
6.3小結73
第7章天然植被土壤水分狀況75
7.1天然植被生長與地形和土壤水分的耦合關系76
7.2天然草地植被對土壤水分的利用程度80
7.3天然錦雞兒灌叢對土壤水分的影響88
7.4天然林土壤水分與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對比91
7.5黃土高原典型草原植被不同演替階段土壤水分96
7.6小結98
第8章天然植被土壤特性99
8.1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容重99
8.2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有機質106
8.3小結108
第9章天然植被自然恢復潛力110
9.1天然植被自然恢復的依據(jù)110
9.2植被恢復潛力112
9.3小結129
參考文獻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