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既可用作體育人文社會學相關專業(yè)的教材,也可用作“體育哲學”“體育教育哲學”“體育倫理學”等課程的教學參考資料。體育哲學學科的發(fā)展,離不開豐厚且完備的基礎文獻作為支撐。學生在學習體育哲學時,需要充分掌控第一手文獻資料。學習哲學,需要閱讀偉大的作品,與偉大的心靈展開對話。中華卷涵蓋若干種先秦經(jīng)典文獻,采用《四庫全書總目》的分類方法,將文獻按“經(jīng)、史、子、集”四個部分歸類?紤]到先秦文獻的艱深晦澀,編者對選文做了必要的注釋,以便于讀者查閱。西方卷采用西方哲學史的分期方式,全書分為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信仰時代、近代時期、德國古典時期、19世紀至20世紀初五個部分,文獻選錄兼及運動哲學、身體哲學、心靈哲學、教育哲學、道德哲學及政治哲學等相關內(nèi)容。在選編過程中,盡可能吸納和保留選文原有的標題。編者根據(jù)文本邏輯對相關文本進行分段,并按主旨對文本段落冠以標題總結,以便于讀者查閱。
王娜,北京體育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博士,博士后。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博士后面上資助項目、省社科基金等項目,在《成都體育學院學報》《文藝研究》《中國音樂學》《文化遺產(chǎn)》等專業(yè)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體育史、體育文化研究。
劉曉,北京體育大學講師,復旦大學外國哲學專業(yè)博士,曾赴巴黎高等師范學院留學。主要研究領域為現(xiàn)象學、身體哲學、體育哲學、體育倫理學。
陳石軍,北京體育大學人文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日本愛知大學中國研究博士,廈門大學哲學學士、經(jīng)濟學學士(雙學位)、哲學碩士。主持國家級、省部級項目等多項,在《中國哲學史》《周易研究》《愛知論叢(日本)》等海內(nèi)外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主要從事儒家哲學、體育哲學研究。
張永宏,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武術學院講師。四川大學哲學博士,廈門大學哲學碩士,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士。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多項,在《哲學動態(tài)》《宗教學研究》《老子研究》《哲學與文化(臺灣)》等海內(nèi)外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主要從事傳統(tǒng)體育民俗、武術文化、道家養(yǎng)生研究。
蔣小杰,北京體育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外國哲學專業(yè)博士,北京大學外國哲學出站博士后。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哲學、道德哲學、體育哲學。
田艷,中央戲劇學院副教授、《戲劇》編輯,北京體育大學人文學院出站博士后。主要研究領域為德國浪漫主義美學與文論、德國觀念論、身體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