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shù)知識社會學家都研究知識生產和權力關系網(wǎng)絡之間的關系,而不關心知識演進本身的規(guī)律,安德魯·阿伯特以其獨特的研究取徑,將學科分析和數(shù)理形式模型方法結合起來,富有學術原創(chuàng)力。全書的核心內容與章節(jié)排布類似巴洛克音樂,前五章構成了一個緊湊精致的主題,第六、七章則是野心更大的變奏。作者在處理跨學科和建構主義時尤其精妙,發(fā)人深省。
安德魯·阿伯特(Andrew Abbott,1948—),當代最富聲望的社會學家之一,芝加哥大學社會學杰出講席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研究領域涵蓋行業(yè)和職業(yè)研究、歷史社會學、社會理論與社會科學方法論。曾任芝加哥大學社會科學部部長和社會學系主任、《美國社會學刊》和《工作與職業(yè)》主編,并曾任社會科學歷史學會會長。
序 幕?
第一部分 社會科學中的自相似性
第一章 學科的混沌?
一、社會學的間隙特性
二、分形區(qū)分?
三、時間中的分形區(qū)分
四、機制?
五、多重分形區(qū)分
第二章 壓力的二元性?
一、壓力從何而來??
二、壓力科學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三、綜攝的數(shù)量效應
四、壓力的分形繁殖力
五、結論
第三章 建構的碎片
一、定義和歷史淵源?
二、標簽理論的興衰
三、建構主義的科學社會學
四、關于建構主義的一些結論和最后的理論注解
五、附錄:到1990年為止的 “社會建構”的歷史
第四章 歷史的統(tǒng)一?
一、社會學與史學中的反叛
二、歷史社會學的制度結構
三、缺失的綜合
第五章 學科的情境
一、學科系統(tǒng)
二、跨學科
三、學術學科的互動領域
四、學科的動態(tài)
第二部分 關于自相似性的兩篇論文
第六章 自相似的社會結構
一、自相似的社會結構及其屬性
二、一則形式化的例子?
三、自相似性及其社會屬性
四、起源
五、處于自相似社會結構中的個體
六、團結:自相似性的社會后果
七、附錄:分形尺度
第七章 男人的自私
一、政治家和道德家
二、權力與平等
三、道德論證的層次
四、分形道德的若干條款
五、沒有層級的差異
六、社會科學的未來
主題索引
參考文獻
后 記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