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接受不了父母離異而患上自閉癥的小孩,一個為治愈兒子而拼盡全力上下求索的母親。十年,幾百封母子通信,無數次閱讀陪伴,構筑一條由黑暗通向光明的心靈通道。
長篇小說《媽媽的星星》是著名作家雪漠寫給自閉癥人群的救贖之歌,是繼《愛不落下》之后,又一部關愛焦慮、抑郁和絕癥生命的大愛之作。小說主人公星星和他的媽媽云子都有現實生活原型,他們在共同面對家庭變故和自閉癥困境的過程中,用信件傾訴,用閱讀陪伴,用愛和智慧點亮心燈,從而走出人心中的暗夜,走向希望和光明。
一個接受不了父母離異而患上自閉癥的小孩,
一個為治愈兒子而拼盡全力上下求索的母親。
十年,幾百封母子通信,無數次閱讀陪伴,
構筑一條由黑暗通向光明的心靈通道。
長篇小說《媽媽的星星》,著名作家雪漠寫給自閉癥人群的救贖之歌,
繼《愛不落下》之后,又一部關愛焦慮、抑郁和絕癥生命的大愛之作!
接過那傳遞千年的智慧火炬,點亮人心之中的黑夜。
來自星星的孩子也可以向世界喊出:生而為人,我很幸福!
前言:一個母親的救贖
跟《愛不落下》一樣,這也是一部半紀實半虛構的作品,它有現實中的人物原型,有些故事也是現實中發(fā)生過的,但它仍是我的藝術創(chuàng)作。我想定格一個靈魂,一個面對生命中的各種境遇,都能用一顆純凈的心去接納和消化,始終保持寧靜和恬淡,像一朵雪中的梅花那樣淡淡活著的靈魂。如果一個人有這樣的靈魂,那么無論面對什么事,他都能像清風拂面那樣放下,不會有太大的煩惱。我們這個充滿各種煩惱的社會,最需要的,可能就是這樣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
同時,我更想讓人們看到,一個人的選擇是怎樣塑造自己命運的。一個成熟的靈魂,不僅要能夠淡然面對命運帶來的苦難,還要有一種智慧,能夠自主地選擇如何面對這些苦難,以及從苦難中獲得什么。也就是說,他的智慧會讓他更具有主動性,在自己的人生劇本中有更大的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而非總是被動地等待既定情節(jié)的發(fā)生,毫無選擇地承受一切。
中國人知道世界是變化的,所以中國人總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來改變命運,實現自己對生活的某種期待,實現自己對人生的某種向往,或者說夢想。而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時,中國人也會告訴自己,要知足,要凈化自己的心靈,要及時為靈魂做減法,減去欲望,減去執(zhí)著,減去偏見,讓自己豁達一些,博大一些,包容一些,更有智慧一些,如果可以,就多幫幫別人。越是成功的人,越是明白這個道理。
當然,中國人還有更高一層的智慧,那便是點亮自己的心燈,讓自己的靈魂覺醒,讓自己在平淡生活中智慧地活著,智慧地追求夢想,智慧地面對每一段際遇,化解覺醒之前的一切苦樂,甚至用自己的覺醒去感染身邊的世界,讓身邊的世界也能看到覺醒的光明,得到覺醒后的快樂和安寧。
這是中國人的夢想,古人稱之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獨善其身,就是做好自己;兼濟天下,就是不但做好自己,還有余力去貢獻世界,讓世界因為自己的存在而獲益。不過,當一個人真正能獨善其身的時候,只要他跟世界有接觸,就定然能兼濟天下。因為,人們會感受到他的境界,被他的境界所觸動或感到溫暖,或感到向往,或產生反思。所以,真正能獨善其身的人,其存在本身就是在貢獻世界。
本書中的云子就是這樣的人,她是一個平凡的母親,沒有做過太耀眼的事,沒有什么豪情壯志,也沒有像我的很多讀者那樣,充滿熱情地發(fā)光發(fā)熱,想要把覺醒的光明傳遞給更多的人。她只是淡淡地活著,過好普通人的每一天,讓自己每一天都問心無愧,還能給身邊的人一份淡然的幸福感。除此之外,就是陪伴和救贖兒子,解除自閉癥給兒子帶來的困擾。
她的生活,就是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而她的思考,或許也正是每一個普通人的反思和追問。所以,比起《無死的金剛心》,云子的故事也許能讓更多的普通人得到啟迪和一種樸素智慧的滋養(yǎng),改變生活中一些看似無解的困擾和憂慮,從不如意的命運中超脫,獲得心靈的恬淡、安寧、自在和明白,實現一種自然而然的升華,甚至找到自己的人生夢想。
......
雪漠,原名陳開紅,1963年生,甘肅涼州人。國家一級作家,甘肅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著名文化學者,榮獲甘肅省優(yōu)秀專家甘肅省德藝雙馨文藝家等稱號。
著有長篇敘事詩《娑薩朗》(全八卷),長篇小說《沙漠的女兒》《羌村》《涼州詞》《野狐嶺》《西夏咒》《大漠祭》等,長篇散文《一個人的西部》《一個人的西部·成長日記》等,傳統(tǒng)文化解讀系列《雪漠詩說老子》《老子的心事》等。作品入選《中國文學年鑒》《中國新文學大系》,曾獲馮牧文學獎、上海長中篇小說優(yōu)秀作品大獎、敦煌文藝獎、黃河文學獎等獎項,入圍第五屆國家圖書獎,三次入圍茅盾文學獎。
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法、德、俄、韓等三十多種語言、近七十個譯本,獲得斯里蘭卡2022年國家文學獎、中國外文局2022年優(yōu)秀翻譯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