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L. 埃弗里特是一名語言學家,也曾是一名傳教士。1977 年,他攜妻子和三個年幼的孩子深入亞馬孫叢林中皮拉罕人的部落,與他們同吃同住,研究一種與世界上任何其他語言都不相關的神秘的語言——皮拉罕語。
埃弗里特想要傳教,改變皮拉罕人的信仰。但他發(fā)現(xiàn)皮拉罕語違背了所有現(xiàn)存的語言理論,并展現(xiàn)了一種遠離當代認識的生活方式。埃弗里特癡迷于他們的語言及其文化,癡迷于他們生活中的非凡滿足感。雨林里的世界顛覆了他的信仰,他ZUI終成了一位堅定的無神論者。
本書是埃弗里特 30 多年客旅叢林的生活記錄,他以放棄現(xiàn)代文明生活的代價換來書中與皮拉罕人一起生活的奇聞逸事。在這 30 多年里,埃弗里特的妻兒差一點因瘧疾病死他鄉(xiāng),他也曾因觸犯皮拉罕人的自由而被群起攻之,但埃弗里特分享的更多的是與皮拉罕人共處時的一段段驚心動魄的冒險,展現(xiàn)了一種截然不同的、顛覆三觀的異域文化。
本書也是對現(xiàn)代語言和文化的探索。皮拉罕人讓埃弗里特反思現(xiàn)代文明,并試圖讓我們思考,除了我們理解的生活方式外,人生還會有怎樣的可能。
中國社科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社會研究室主任張繼焦,美國人文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榮譽客座教授約翰·賽爾,麻省理工學院認知科學教授愛德華·吉布森聯(lián)袂推薦!本特利大學文理學院院長、國家地理紀錄片《使命》主角之一丹尼爾·L. 埃弗里特力作!他在皮拉罕語系統(tǒng)上的發(fā)現(xiàn),既挑戰(zhàn)了喬姆斯基的語言學基礎理論,又進一步說明了語言與文化的相互關系。
丹尼爾·L. 埃弗里特在巴西亞馬孫叢林中工作了30多年,接觸過十幾個不同的部落群體,以長期研究皮拉罕語而聞名。發(fā)表過 100 多篇文章,出版過 13 本關于語言學理論、亞馬孫生活及瀕危語言的書籍。他在皮拉罕語系統(tǒng)上的發(fā)現(xiàn),既挑戰(zhàn)了喬姆斯基的語言學基礎理論,又進一步說明了語言與文化的相互關系。
第一部分 亞馬孫流域的生活
第 1 章 進入皮拉罕人的魔幻世界
第 2 章 足以承載任何想象的未知之地
第 3 章 要命還是要信仰?
第 4 章 酗酒、暴力與死亡威脅
第 5 章 物質文化與儀式感的缺乏
第 6 章 皮拉罕社會的核心
第 7 章 “今晚神靈會來”
第 8 章 叢林謀殺案
第 9 章 自在生活的專屬土地
第 10 章 卡巴克羅人:亞馬孫巴西人的生活
第二部分 皮拉罕語
第 11 章 皮拉罕語的發(fā)音
第 12 章 皮拉罕語單詞
第 13 章 人類需要多少語法?
第 14 章 價值與話語:文化和語言的共生關系
第 15 章 遞歸:語言就像俄羅斯套娃
第 16 章 語言與真理:皮拉罕人與外人?
第三部分 尾 聲
第 17 章 “被洗腦”的傳教士
結語?為什么要關心其他的文化和語言?
致謝
“快看!他就在這兒,神靈伊嘎凱!
“我看到他了,他威脅要傷害我們!
“大家都過來看伊嘎凱?欤驮诤影渡!”
我從沉睡中蘇醒,不確定自己是在做夢還是真真切切聽到了這段對話。1980 年 8 月,正值亞馬孫流域的旱季。這是一個星期六的早上六點半,陽光燦爛,但還算不上太熱。從麥茨河畔吹來的微風,輕輕地拂過我河畔邊的簡陋小屋。我睜開雙眼,看到頭上的茅草屋頂,經(jīng)過多年灰塵和煙塵的洗禮,棕櫚已從原來的黃色逐漸變得暗沉。我的住所與兩間結構相似的皮拉罕小屋相鄰,里面分別住著阿侯比西一家人和科賀一家人。
待在皮拉罕村的那些日子里,許多早晨,我從皮拉罕人嗆鼻的煙味以及巴西陽光的溫度中醒來。溫暖的陽光照在我臉上,光線因蚊帳的隔絕而變得溫和許多。孩子們要么嬉戲打鬧,要么哭喊著找媽媽討奶喝。喧鬧聲在村子里此起彼伏,當然也少不了犬吠聲。很多時候,我睜開眼睛,從夢中醒來時,往往發(fā)現(xiàn)有皮拉罕小孩(甚至是大人)透過房屋棕櫚木板的縫隙盯著我看。然而,這個早晨卻非比尋常。
這會兒我完全醒了,被外面皮拉罕人的吵鬧聲驚醒。我坐起來,朝周圍張望。只見一群人聚集在麥茨河岸上,在離我六米遠的地方扯著嗓子大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河的對岸。我起床,想去外面看個究竟,反正這么吵我也根本沒法再睡下去。
我從地上撿起運動短褲,用力抖了抖,確保里面沒有蜘蛛、蝎子、蜈蚣等不速之客。然后我穿上短褲和人字拖,迅速朝外面走去。就在我家右側的河灘上,皮拉罕人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越來越激動。我還看到有衣衫不整的婦女從路上跑過來,懷里的嬰兒用力地咬住嘴里的乳頭。
婦女們穿著無袖無領的中長款裙子,不管工作或睡覺,她們都穿著同一身衣服,上面有經(jīng)年積累下的暗棕色污漬。男人們都穿著運動短褲或者僅僅纏著塊腰布。他們沒帶弓箭,這讓我松了一口氣。小孩子們通常赤身裸體,因為直接暴露在大自然中,所以他們的皮膚相當粗糙。嬰兒的屁股也因為長期著地而起了繭子。由于飲食起居經(jīng)常要圍著篝火,這里每個人看上去都灰頭土臉的。
“你沒看到他就在那邊嗎?”他不耐煩地說,“住在云端的伊嘎凱就站在對岸朝我們叫囂,說我們一旦敢走進叢林,他就要殺了我們!
“在哪里?”我繼續(xù)追問,“我沒看到他啊!
“就在那里!”科賀生氣地說道,眼睛一動不動,盯著明顯空無一物的河岸中央。
“在河岸后的樹林里嗎?”
“不!就在河岸上。看!”他又惱怒地說道。
與皮拉罕人一起待在叢林里時,我經(jīng)常看不到他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的野生動物。我這雙毫無叢林經(jīng)驗的眼睛無法像他們一樣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