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是運用史料研究和描述人類歷史以展示未來的一門學科,中國史學的發(fā)展大致可以劃分為六個階段:先秦時期為史學的形成階段,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春秋》、《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等一批對后世有諸多影響的史學專著。漢初至唐前期為史學地位的確立階段,這一時期《史記》、《漢書》、《后漢書》等史學作品相繼出現(xiàn),紀傳體史書逐漸取得了“獨尊”的地位。中唐至明末為史學的發(fā)展階段,這一階段中,《通典》與“三通”系列的形成,《資治通鑒》及其流派的演變,以及不斷續(xù)修的紀傳體“正史”,構(gòu)成了中國史學發(fā)展的三大主干。清前期為傳統(tǒng)史學回光返照階段,這一時期官修史書大大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朝代,差不多覆蓋了史部的各主要門類,顯示著乾嘉時期史學的輝煌。晚清民初為史學裂變階段,史學發(fā)展迎來了“史界革命”的新思潮。民國中后期為新舊史學碰撞階段,“民主與科學”作為世界歷史潮流,以其不可阻擋之勢沖撞著中國的舊傳統(tǒng),從而也使中國史學自身發(fā)生了某些新的變化。
《史學史話》以時間為線索,較為詳細地介紹了中國古代史學發(fā)展的脈絡。
《史學史話》由謝保成編著。
謝保成,籍貫北京,1943年9月甘肅蘭州出生。1966年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畢業(yè),198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y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史學史、隋唐五代史、20世紀學術文化研究,發(fā)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出版學術論著10余種。代表作有《隋唐五代史學》(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年、商務印書館2007年)、《郭沫若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貞觀政要集校》(中華書局2003年、2009年)、《中國史學史》(三卷,商務印書館2006年)。目前,《中國史學史》續(xù)編“民國史學”正在定稿。
一 引語——如何認識中國史學
1.史學發(fā)展的基本線索
2.傳統(tǒng)史學的基本特點
3.史學傳統(tǒng)的利弊得失
二 史學的起源與先秦史學
1.史學的起源
2.史學的形成
三 《史記》與“二十四史”
1.《史記》的編纂與成就
2.兩漢史與三國史
3.兩晉南北朝史
4.兩《唐書》與兩《五代史》
5.遼金宋三史與元明史
四 漢初至唐前期史學的確立
1.漢唐之際史學的成長
一 引語——如何認識中國史學
1.史學發(fā)展的基本線索
2.傳統(tǒng)史學的基本特點
3.史學傳統(tǒng)的利弊得失
二 史學的起源與先秦史學
1.史學的起源
2.史學的形成
三 《史記》與“二十四史”
1.《史記》的編纂與成就
2.兩漢史與三國史
3.兩晉南北朝史
4.兩《唐書》與兩《五代史》
5.遼金宋三史與元明史
四 漢初至唐前期史學的確立
1.漢唐之際史學的成長
2.鑒戒史學在唐初的發(fā)展
3.《史通》:史學的反思
五 《通典》與“三通”系列
1.《通典》及其展示的趨勢
2.《通志》與《文獻通考》
3.會要、會典的編纂
4.“三通”的續(xù)修
六 《資治通鑒》與《通鑒》流派
1.《資治通鑒》及續(xù)補之作
2.《通鑒紀事本末》及其續(xù)編
3.《資治通鑒綱目》及其影響
七 中唐至明末史學的發(fā)展
1.修史制度完善
2.民族史學勃興
3.方域史著發(fā)達
4.史學的通俗化趨勢
八 清前期史學從輝煌走向終結(jié)
1.清初主要史學流派
2.“乾嘉史學”
3.《文史通義》:古典史學的終結(jié)
九 晚清民初史學的劇變
1.突破傳統(tǒng)格局
2.“新史學”的興起
3.民國初年的蛻變
十 新舊史學的劇烈碰撞
1.國外史學觀念傳入
2.本土文化遺存的發(fā)現(xiàn)與整理
3.主要史學流派及其影響
4.唯物史觀學術體系初步確立
改版書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