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46 元
叢書名:高等職業(yè)院校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yǎng)培訓工程規(guī)劃教材·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
當前圖書已被 1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王增林
- 出版時間:2014/1/1
- ISBN:9787121220401
- 出 版 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TU603;TU607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
本書以工程機械發(fā)動機的結構為主線,介紹了發(fā)動機的構造、常見的故障診斷及維修等知識。主要內容包括:發(fā)動機總體構造、工程機械及發(fā)動機的維修概論、曲柄連桿機構的構造與維修、配氣機構的構造與維修、汽油機燃油供給系統(tǒng)的構造與維修、柴油機燃油供給系統(tǒng)的構造與維修、柴油機電控燃油噴射技術、潤滑系統(tǒng)的構造與維修、冷卻系統(tǒng)的構造與維修、發(fā)動機的裝配與調試、發(fā)動機常見故障的診斷與排除。
本書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注重實用。
第1章 發(fā)動機總體構造 (1)
1.1 往復活塞式發(fā)動機的基本構造及工作原理 (2)
1.1.1 往復活塞式發(fā)動機的基本構造 (2)
1.1.2 往復活塞式發(fā)動機的基本術語 (2)
1.1.3 往復活塞式發(fā)動機的總體構造與工作原理 (3)
1.1.4 往復活塞式內燃機型號的編制規(guī)則 (7)
1.2 發(fā)動機的主要性能指標和特性 (8)
1.2.1 發(fā)動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8)
1.2.2 柴油發(fā)動機特性 (11)
學生工作頁 (17)
第2章 工程機械發(fā)動機維修概論 (19)
2.1 工程機械發(fā)動機維修工具認知 (19)
2.1.1 工程機械發(fā)動機維修常用工具 (19)
2.1.2 工程機械發(fā)動機維修專用工具 (23)
學生工作頁 (26) 第1章 發(fā)動機總體構造 (1)
1.1 往復活塞式發(fā)動機的基本構造及工作原理 (2)
1.1.1 往復活塞式發(fā)動機的基本構造 (2)
1.1.2 往復活塞式發(fā)動機的基本術語 (2)
1.1.3 往復活塞式發(fā)動機的總體構造與工作原理 (3)
1.1.4 往復活塞式內燃機型號的編制規(guī)則 (7)
1.2 發(fā)動機的主要性能指標和特性 (8)
1.2.1 發(fā)動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8)
1.2.2 柴油發(fā)動機特性 (11)
學生工作頁 (17)
第2章 工程機械發(fā)動機維修概論 (19)
2.1 工程機械發(fā)動機維修工具認知 (19)
2.1.1 工程機械發(fā)動機維修常用工具 (19)
2.1.2 工程機械發(fā)動機維修專用工具 (23)
學生工作頁 (26)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27)
2.2 工程機械零件的損耗 (27)
2.2.1 工程機械技術狀況的變化 (27)
2.2.2 工程機械零件的磨損 (29)
學生工作頁 (33)
2.3 工程機械發(fā)動機的維護和保養(yǎng) (34)
2.3.1 工程機械發(fā)動機的維護依據(jù)及作業(yè)要求 (34)
2.3.2 發(fā)動機的維修保養(yǎng)周期 (35)
2.3.3 工程機械發(fā)動機的操作使用 (37)
學生工作頁 (38)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38)
2.4 工程機械發(fā)動機修理工藝 (39)
2.4.1 工程機械發(fā)動機的修理作業(yè)要求及工藝流程 (39)
2.4.2 發(fā)動機修理工藝過程 (41)
學生工作頁 (47)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48)
第3章 曲柄連桿機構的構造與維修 (49)
3.1 概述 (50)
3.1.1 曲柄連桿機構的功用與組成 (50)
3.1.2 曲柄連桿機構的工作條件與受力分析 (50)
學生工作頁 (52)
3.2 機體組的構造與維修 (53)
3.2.1 機體組的構造 (53)
3.2.2 機體組的檢修 (59)
學生工作頁 (66)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66)
3.3 活塞連桿組的構造與維修 (67)
3.3.1 活塞連桿組的構造 (67)
3.3.2 活塞連桿組的檢修 (77)
學生工作頁 (85)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86)
3.4 曲軸飛輪組的構造與維修 (86)
3.4.1 曲軸飛輪組 (86)
3.4.2 曲軸飛輪組的檢修 (94)
學習工作頁 (98)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98)
第4章 配氣機構的構造與維修 (99)
4.1 概述 (99)
4.1.1 配氣機構的功用與組成 (99)
4.1.2 配氣相位 (104)
學生工作頁 (105)
4.2 配氣機構的構造 (106)
4.2.1 氣門組 (106)
4.2.2 氣門傳動組 (110)
學生工作頁 (115)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116)
4.3 配氣機構的維護與檢修 (116)
4.3.1 配氣機構的維護 (116)
4.3.2 配氣機構的檢修 (121)
學生工作頁 (126)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128)
第5章 汽油機燃油供給系統(tǒng)的構造與維修 (129)
5.1 概述 (129)
5.1.1 汽油機燃油供給系統(tǒng)的功用與分類 (129)
5.1.2 汽油機的燃燒過程及可燃混合氣 (130)
學生工作頁 (132)
5.2 電控汽油噴射系統(tǒng)簡介 (133)
5.2.1 電控汽油噴射系統(tǒng)的組成與分類 (133)
5.2.2 電控汽油噴射系統(tǒng)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135)
學生工作頁 (152)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154)
第6章 柴油機燃油供給系統(tǒng)構造與維修 (155)
6.1 概述 (155)
6.1.1 柴油及其使用性能 (156)
6.1.2 柴油機燃油供給系統(tǒng)的功用與組成 (157)
6.1.3 可燃混合氣的形成與燃燒 (158)
6.1.4 燃燒室 (159)
學生工作頁 (162)
6.2 柱塞式噴油泵燃油供給裝置的構造與維修 (163)
6.2.1 柴油濾清器構造與維修 (163)
6.2.2 輸油泵構造與維修 (165)
6.2.3 噴油器構造與檢修 (168)
6.2.4 柱塞式噴油泵構造與檢修 (171)
6.2.5 調速器構造與檢修 (178)
6.2.6 噴油泵供油提前角調節(jié)機構及檢修 (187)
學生工作頁 (189)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190)
6.3 分配式噴油泵的構造與檢修 (192)
6.3.1 分配泵的工作原理 (193)
6.3.2 分配泵的構造與檢修 (195)
學生工作頁 (202)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203)
6.4 PT燃油系統(tǒng) (203)
6.4.1 PT燃油系統(tǒng)的基本原理 (203)
6.4.2 PT燃油系統(tǒng)的組成 (204)
6.4.3 PT燃油系統(tǒng)的構造與檢修 (205)
學生工作頁 (213)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214)
6.5 柴油機的進氣和排氣系統(tǒng) (214)
學生工作頁 (220)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220)
第7章 柴油機電控噴射技術 (221)
7.1 概述 (222)
7.1.1 柴油機電控噴射技術的發(fā)展 (222)
7.1.2 柴油機電控燃油系統(tǒng)的特點和類型 (223)
學生工作頁 (225)
7.2 電控共軌柴油噴射系統(tǒng) (226)
7.2.1 電控共軌柴油噴射系統(tǒng)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226)
7.2.2 供油泵 (231)
7.2.3 共軌組件 (233)
7.2.4 電控單元 (236)
7.2.5 電控噴油器 (238)
7.2.6 傳感器 (243)
學生工作頁 (247)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248)
7.3 康明斯柴油機電控共軌系統(tǒng)的檢修 (248)
7.3.1 康明斯柴油機電路檢修注意事項 (248)
7.3.2 康明斯ISBe高壓共軌柴油機故障診斷軟件概述 (249)
7.3.3 故障代碼診斷系統(tǒng) (251)
7.3.4 OEM 設定的部分故障代碼 (253)
學習工作頁 (256)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256)
第8章 潤滑系統(tǒng)的構造與維修 (257)
8.1 概述 (258)
8.1.1 潤滑系統(tǒng)的組成與功用 (258)
8.1.2 發(fā)動機的潤滑方式及潤滑油路 (260)
學習工作頁 (261)
8.2 潤滑系統(tǒng)主要部件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261)
8.2.1 機油泵 (261)
8.2.2 機油濾清器 (264)
8.2.3 機油散熱器及冷卻器 (268)
8.2.4 曲軸箱通風 (269)
學習工作頁 (270)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271)
8.3 潤滑系統(tǒng)的維護與檢修 (271)
學生工作頁 (273)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274)
第9章 冷卻系統(tǒng)的構造與維修 (275)
9.1 概述 (276)
9.1.1 冷卻系統(tǒng)的功用與分類 (276)
9.1.2 風冷卻系統(tǒng)的組成 (276)
9.1.3 水冷卻系統(tǒng)的組成 (276)
9.1.4 冷卻液 (277)
學習工作頁 (278)
9.2 水冷系統(tǒng)主要部件 (279)
9.2.1 散熱器 (279)
9.2.2 冷卻液補償裝置 (280)
9.2.3 水泵 (281)
9.2.4 冷卻強度調節(jié)裝置 (282)
9.2.5 風扇及風扇控制裝置 (283)
學習工作頁 (286)
9.3 冷卻系統(tǒng)的維護與檢修 (286)
9.3.1 冷卻系統(tǒng)的維護 (286)
9.3.2 冷卻系統(tǒng)的檢修 (287)
學生工作頁 (289)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290)
第10章 發(fā)動機的裝配與調試 (291)
10.1 概述 (291)
10.2 發(fā)動機的裝配與調試 (292)
10.2.1 裝配順序與調整方法 (292)
10.2.2 發(fā)動機的磨合 (296)
10.2.3 發(fā)動機總成修理竣工技術條件 (298)
學生工作頁 (298)
10.3 發(fā)動機試驗與設備 (299)
10.3.1 發(fā)動機試驗 (299)
10.3.2 發(fā)動機試驗設備 (300)
10.3.3 發(fā)動機試驗的條件 (301)
10.3.4 發(fā)動機試驗的項目與方法 (302)
10.3.5 發(fā)動機參數(shù)的測定 (304)
學生工作頁 (309)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310)
第11章 柴油機常見故障診斷 (311)
11.1 柴油機故障診斷方法 (312)
11.1.1 柴油機故障診斷的必備條件 (312)
11.1.2 柴油機故障診斷的基本思路 (312)
11.1.3 判斷柴油機故障的主要方法 (314)
學生工作頁 (314)
11.2 柴油機起動困難故障診斷 (315)
11.2.1 故障表現(xiàn)形式 (316)
11.2.2 故障產生機理 (316)
11.2.3 故障原因分析 (316)
11.2.4 故障診斷排除程序 (317)
11.2.5 柴油機起動困難故障案例 (319)
學生工作頁 (321)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322)
11.3 柴油機動力不足故障診斷 (322)
11.3.1 故障產生機理 (322)
11.3.2 故障原因分析 (323)
11.3.3 故障診斷 (326)
11.3.4 柴油機動力不足故障排除案例 (329)
學生工作頁 (329)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330)
11.4 柴油機排氣冒黑煙故障診斷 (330)
11.4.1 柴油機排氣冒黑煙故障診斷 (331)
11.4.2 柴油機排氣冒黑煙故障實例 (332)
學生工作頁 (334)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335)
11.5 柴油機曲軸箱廢氣大故障診斷 (335)
11.5.1 曲軸箱廢氣大的危害 (335)
11.5.2 曲軸箱廢氣大的產生機理 (336)
11.5.3 曲軸箱廢氣大的原因分析 (336)
11.5.4 曲軸箱廢氣大故障實例 (337)
學生工作頁 (338)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339)
11.6 柴油機過熱故障診斷 (339)
11.6.1 柴油機過熱運行的危害 (339)
11.6.2 柴油機過熱運行的原因分析 (340)
11.6.3 柴油機過熱運行故障診斷 (341)
11.6.4 柴油機過熱運行故障的處理 (342)
學生工作頁 (344)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345)
11.7 柴油機油耗太高故障診斷 (345)
11.7.1 柴油機磨合運行不足或沒有磨合 (345)
11.7.2 柴油機自身質量完好狀態(tài)的影響 (345)
11.7.3 車輛操控水平的影響 (346)
11.7.4 車輛行駛道路質量的影響 (346)
11.7.5 柴油機存在隱性漏油或泄漏故障 (346)
11.7.6 柴油機散熱器進柴油故障的排除案例 (347)
學生工作頁 (348)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348)
11.8 電控共軌柴油機的故障診斷方法 (349)
11.8.1 監(jiān)控菜單進入 (349)
11.8.2 監(jiān)控項目調取 (350)
11.8.3 故障記錄監(jiān)控與調取 (351)
11.8.4 使用及檢修注意事項 (352)
11.8.5 故障診斷案例 (352)
學生工作頁 (353)
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 (354)
參考文獻 (355)
為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組織修編了《工程機械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第2版)》一書。
改版以后的《工程機械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第2版)》,選材注重新技術、新標準、新工藝,在原教材的基礎上新增工程機械發(fā)動機維修工具認知、發(fā)動機修理工藝過程、康明斯柴油機電控共軌系統(tǒng)的檢修、柴油機故障診斷方法、高壓共軌柴油機的故障診斷方法、故障案例等。同時在編寫過程中,緊緊圍繞職業(yè)活動項目的實際需要,設計學生工作頁及學生訓練任務與考核內容,進一步提高了內容體系設計的合理性,加強了與職業(yè)技術崗位標準的結合,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
本書由王增林、李云峰擔任主編,朱江濤擔任副主編。
全書編寫分工如下:第l章由山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肖忠寶編寫;第2章由山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彭亮編寫;第3章和第7章由山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王增林編寫;第4章和第5章由山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田振芳編寫;第6章由山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李云峰編寫;第8章、第9章和第10章由山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朱江濤編寫;第11章由山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史同心編寫。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的國內外技術資料,在此謹向所有參考資料的作者及關心和支持本書編寫的同志們表示感謝。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缺點和錯誤,誠望讀者及有關專家給予指正。?
編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