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王廣謙主編的《金融理論與政策》在探討傳統(tǒng)金融學的理論脈絡及現(xiàn)代金融學理論發(fā)展演變的基礎上,從貨幣理論與政策、金融功能與金融結構理論、金融市場理論、開放金融理論與政策、金融監(jiān)管理論與政策五個方面對金融理論與政策展開了分析。結合金融專業(yè)碩士的培養(yǎng)指導方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理論闡述的基礎上,融入了大量國內外金融實踐的例子。關注金融學理論的發(fā)展前沿,并且用國內外最新的數(shù)據(jù)和資料對金融理論進行了分析和驗證。在理論解釋上圖文并茂,避免了單純的理論闡述所導致的枯燥性。體例新穎,可讀性強。文中運用大量的專欄和附錄等補充課外資料,增加了可讀性;并且每章末都提供了大量的練習題和閱讀文獻,幫助讀者掌握所學內容。
吳曉求(1959-02-02)1990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1993年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1995年被評為金融學科博士生導師,F(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中國
吳曉求(1959-02-02)1990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1993年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1995年被評為金融學科博士生導師,F(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主要學術兼職有:南開大學等院校兼職教授,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農村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投資協(xié)會理事、投資咨詢委員會常務理事,國家開發(fā)銀行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金融顧問小組成員等。代表性著作:《緊運行論》(1992)、《社會主義經(jīng)濟運行分析》(1993)、《經(jīng)濟學的沉思——我的社會經(jīng)濟觀》(1998)、《資本市場解釋》(2002)、《處在十字路口的中國資本市場》(2002)、《證券投資學》(2004)、《中國資本市場:股權分裂與流動性變革》(2004)、《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中國的戰(zhàn)略選擇》(2005)等。王廣謙,男,漢族,1955年9月出生,中央財經(jīng)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要學術職務: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中國投資學會副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經(jīng)濟學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等。主要研究方向:貨幣金融理論與政策、經(jīng)濟與金融發(fā)展等,1982年以來,在重要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及相關文章10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10余部,主編教材4部,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級課題的研究,多項成果獲得國家和部委級獎勵,2001年、2005年兩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主要代表作:《經(jīng)濟發(fā)展中金融的貢獻與效率》、《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經(jīng)濟與金融發(fā)展》、《20世紀西方貨幣金,融理論研究:進展與述評》、《中國經(jīng)濟增長新階段與金融發(fā)展》等。
導論金融理論的發(fā)展及其演變
第一篇 貨幣理論與政策
第一章 貨幣供求及其均衡
第一節(jié) 貨幣需求的理論與問題研究
第二節(jié) 貨幣供給的理論與問題研究
第三節(jié) 貨幣均衡的理論與問題研究
第二章 貨幣失衡與調整
第一節(jié) 貨幣失衡的一般理論研究
第二節(jié)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一般理論
第三節(jié) 貨幣失衡效應分析
第四節(jié) 貨幣失衡治理
附錄 CPI觀測案例
導論金融理論的發(fā)展及其演變
第一篇 貨幣理論與政策
第一章 貨幣供求及其均衡
第一節(jié) 貨幣需求的理論與問題研究
第二節(jié) 貨幣供給的理論與問題研究
第三節(jié) 貨幣均衡的理論與問題研究
第二章 貨幣失衡與調整
第一節(jié) 貨幣失衡的一般理論研究
第二節(jié)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一般理論
第三節(jié) 貨幣失衡效應分析
第四節(jié) 貨幣失衡治理
附錄 CPI觀測案例
第三章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第一節(jié) 中央銀行資產負債業(yè)務分析
第二節(jié)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
第三節(jié)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傳導與效應
第四節(jié) 開放經(jīng)濟條件下的貨幣政策
第五節(jié) 關于中央銀行的若干爭議
第二篇 金融功能與金融結構理論
第四章 金融中介理論
第一節(jié) 金融中介的概念與功能
第二節(jié) 金融中介理論
第三節(jié) 主要國家金融中介體系的演變與現(xiàn)狀
附錄 影子銀行體系
第五章 金融功能理論
第一節(jié) 金融功能觀的理論框架
第二節(jié) 主要金融機構的金融功能
第六章 金融結構理論
第一節(jié) 市場主導與銀行主導:金融結構的兩大基本范式
第二節(jié) 金融結構的歷史演進:全球視野
第三節(jié) 金融結構與經(jīng)濟發(fā)展——基于功能實施機制的
比較分析
第四節(jié) 金融結構演進的決定因素
第三篇 金融市場理論
第七章 利率期限結構理論
第一節(jié) 相關基本概念
第二節(jié) 利率期限結構理論
第三節(jié) 名義利率期限結構模型
第四節(jié) 實際利率期限結構模型
第八章 公司金融理論
第一節(jié) 公司金融理論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資本結構
第三節(jié) 公司治理
第九章 資產定價理論
第一節(jié) 馬科維茨的資產組合理論
第二節(jié)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第三節(jié) 套利定價模型
第四節(jié) 基于消費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第五節(jié) 有效市場假說
第十章 金融衍生工具定價
第一節(jié) 金融衍生工具種類
第二節(jié) 金融衍生工具的價格確定
第三節(jié) 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經(jīng)濟功能
第十一章 從有效市場假說到行為金融學
第一節(jié) 市場有效性的含義與形式
第二節(jié) 對市場有效性的質疑
第三節(jié) 行為金融
第四篇 開放金融理論與政策
第十二章 匯率決定與匯率制度選擇
第一節(jié) 匯率決定與匯率變動
第二節(jié) 匯率制度選擇和國際貨幣體系
第十三章 開放條件下的宏觀均衡與匯率政策
第一節(jié) 開放經(jīng)濟下的宏觀經(jīng)濟均衡
第二節(jié) 宏觀經(jīng)濟均衡分析框架:蒙代爾弗萊明模型
第三節(jié) 匯率政策對宏觀均衡的影響機制
第五篇 金融監(jiān)管理論與政策
第十四章 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
第一節(jié) 金融風險的一般理論
第二節(jié) 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的形成
第三節(jié) 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管理
第十五章 金融監(jiān)管
第一節(jié) 金融監(jiān)管的一般理論
第二節(jié) 金融監(jiān)管模式及體制
第三節(jié) 金融危機后的金融監(jiān)管改革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