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的細胞生物學》涉及干細胞生物學的多個方面,范圍從胚胎干細胞的基礎分子特性到在體內成體干細胞遷移和成體干細胞微環(huán)境,最后還討論了再生和細胞命運的重編程!陡杉毎募毎飳W》總共十四章,提供了關于干細胞的細胞生物學的新認識,內容豐富詳實,對干細胞研究具有指導作用。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韓忠朝 法國醫(y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F(xiàn)任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干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細胞產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政協(xié)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常委。1988年5月獲法國西布列塔尼大學博士學位。1989年在法國巴黎第七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1990至1996年任巴黎血管與血液研究所細胞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主任,1996年9月至1997年8月任巴黎第七大學教授,1997年8月至2004年11月任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yī)院所院長。從事血液學、血管細胞生物學以及干細胞工程技術的研究,兼任《Haematologica》等三種國際雜志的編委、4種國際學會理事,中華醫(yī)學會理事、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干細胞工程技術分會主任委員等。兼任南開大學、暨南大學、東南大學、重慶醫(yī)科大學、福建醫(yī)科大學等大學教授。他共發(fā)表論文320余篇,其中在Lancet、Blood等國際SCI雜志發(fā)表近150篇。主編參編英文專著5部、中文專著5部。申請發(fā)明專利32項,已授權專利12項。成果榮獲國內外科技獎共18項,包括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1項法國科學院Roberge獎。此外還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衛(wèi)生部突貢專家、全國首屆華僑華人專業(yè)人士杰出創(chuàng)業(yè)獎、973計劃先進個人等稱號。
目錄
《新生物學叢書》叢書序
譯者前言
原書前言
原作者簡介
原著者名單
第1章 小鼠早期胚胎細胞的命運決定 1
引言 1
胚層的建立和前干細胞程序:囊胚的形成 2
胚系的維持和干細胞程序:囊胚以外 5
第二胚層決定:ICM的細分 5
細胞信號調節(jié)PE/EPI形成 6
EPI胚層多能性的建立和調節(jié) 8
結論 9
參考文獻 10
第2章 干細胞的核結構 13
引言 13
胚胎干細胞核的功能分區(qū) 13
干細胞其他核質亞區(qū)的特點 17
胚胎干細胞核特有的染色質特征 18
結論 19
參考文獻 20
第3章 細胞多能性的表觀遺傳學調控 23
引言 23
表觀遺傳調控 24
胚胎干細胞的表觀遺傳組學 28
結論 32
參考文獻 33
第4章 哺乳動物早期發(fā)育階段常染色體復制域的萊昂化 37
引言 37
復制時序編程:對基因組結構的初步測定 38
一種在進化上相對保守的表觀遺傳學印記 43
復制時序作為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定量指標 44
復制時序反映表觀遺傳特征的改變:常染色體在外胚層階段酌萊昂化 46
復制時序及細胞重編程:常染色體萊昂化的進一步證明 47
復制時序程序的維持和改變及其潛在作用 48
結論 49
參考文獻 50
第5章 小鼠胚胎干細胞基因組完整性的保持 54
引言和歷史觀點 54
體細胞的突變頻率 56
小鼠ES細胞基因組的保護 57
結論 64
參考文獻 65
第6章 胚胎干細胞的轉錄調控 68
引言 68
胚胎干細胞可作為研究轉錄調控的模型細胞 69
轉錄因子決定胚胎干細胞的多能性 69
轉錄調控網絡 72
轉錄調控網絡分析技術 72
轉錄調控網絡核心:Oct4、Sox2和Nanog 73
擴大化的轉錄調控網絡 75
增強體:轉錄因子復合體 76
信號通路參與轉錄網絡 77
轉錄調控與表觀遺傳學調控的相互作用 78
結論 79
參考文獻 79
第7章 干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選擇性剪接 82
引言 82
選擇性剪接的概述 82
干細胞干性維持及分化中涉及的選擇性剪接基因 84
基因組學方法鑒別、檢測選擇性剪接 86
RNA結合蛋白對選擇性剪接的調控 87
結論和展望 90
參考文獻 90
第8章 微小RNA調節(jié)胚胎干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 93
引言:自我更新程序 93
胚胎干細胞 94
微小RNA的生成和功能 94
促進自我更新的ESCC miRNA 95
ESC分化過程中誘導的miRNA阻止自我更新程序 97
控制miRNA表達的調節(jié)網絡 99
miRNA能促進或抑制IPS細胞分化 99
成體干細胞中的miRNA 100
腫瘤細胞中的miRNA 100
結論 101
參考文獻 101
第9章 成體干細胞和多能胚胎干細胞中的端粒及端粒酶 104
引言 104
端粒及端粒酶的調節(jié) 106
端粒和端粒酶在成體干細胞中的作用 107
在體細胞核移植中端粒及端粒酶的調控 108
在iPS產生過程中端粒及端粒酶的調控 109
端粒酶活性對于產生“高”質量的iPS細胞是必需的 110
端粒重編程調控 110
結論 111
參考文獻 111
第10章 X染色體失活與胚胎干細胞 115
引言 115
X染色體失活中的順勢作用因子 117
X染色體失活中的反式作用因子 118
數(shù)量及選擇 119
沉默與沉默的維持 123
X染色體失活與人ES細胞 126
結論 129
參考文獻 130
第11章 成體干細胞及其細胞龕 137
“龕”的概念、定義與歷史 137
干細胞龕成分 138
與龕功能相關的分子通路 140
細胞外基質與細胞一細胞間相互作用 141
干細胞龕動態(tài)性 142
干細胞龕衰老 143
惡性干細胞龕 143
結論 144
參考文獻 145
第12章 成體干細胞的分化和遷移及其對疾病的影響 149
分化 149
間充質干細胞 152
遷移 153
結論 157
參考文獻 158
第13章 脊椎動物再生模型對干細胞應用的啟示 162
脊椎動物再生模型的屬性 162
成熟組織再生的機制 163
結論 180
參考文獻 181
第14章 成體細胞重編程獲得多能性 189
引言 189
青蛙成體細胞核重編程研究 189
克隆羊“多莉”的誕生 190
改變細胞命運的因子MyoD(成肌分化抗原) 190
通過細胞融合來重編程體細胞 190
轉染Sox2、Oct3/4、Klf4和c-Myc從而產生誘導多能干細胞 191
iPS細胞誘導的方法 192
iPS細胞產生的分子機制 193
直接重編程:來源于胰腺細胞的β細胞 193
直接重編程:來源于成纖維細胞的神經元細胞 194
可用于臨床的疾病iPS細胞系 194
結論 195
參考文獻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