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短命僅一載的弘光朝感到不能放下,而想把它重新喚回于人們記憶,于是,鉤故索舊、大書特書。《黑洞》把對弘光朝的所感所思,提煉為十個問題!兑翱蕖穭t換換方式和角度,借十余位在不同側(cè)面有代表性的人物,來加呈現(xiàn)。被安排于書中露面的,有朱明王朝確切的末代皇帝朱由崧,有弘光樞臣和關(guān)鍵人物史可法,有稱為“明代蘇武”的左懋第,有以兵變致南明解體的左良玉,有普遍目為南京禍根的阮大鋮,有秦淮河畔苦悶的青春叛逆群體,有時代思想高度的體現(xiàn)者黃宗羲,有以十七齡慷慨赴死的少年天才夏完淳,有傳奇說書家柳敬亭,有“遺民現(xiàn)象”的典型徐枋等……他們的身份,涉及帝王、武人、士大夫、學生、妓女、藝人、學者、隱士、起義者,還算廣泛,覆蓋了社會多個層面——李潔非。
· 四百年前曠野中的哭喊明清鼎革之際的無限悲涼 · 從文明的高度絕望跌落與自發(fā)性變革失之交臂現(xiàn)代起跑線上中國意外摔倒 · 苦悶和沉陷慘痛與剛烈——悵望華族這一歷史性悲情 · 從青春叛逆的秦淮河畔到畊巖絕世的“遺民”群體 · 少年英杰儒冠豪俠——溫尋遠逝的精神人格 · “有一件材料說一分話”“當時事,當時語”——重返歷史性的明亡時刻
李潔非,生于安徽合肥。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先后在新華社、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供職。
李潔非明史書系:《龍床:明六帝紀》、《黑洞:弘光紀事》、《野哭:弘光列傳》
一 朱由崧:偶然的謝幕人
二 左懋第:一個人的證明
三 史可法:拋骨竟無家
四 四鎮(zhèn):孤城落日斗兵稀
五 名姬名士:革命和愛情
六 黃宗羲:裸葬的情懷
七 阮大鋮:詩與人
八 夏完淳:才子+英雄
九 柳敬亭:被刪改的傳奇
十 龔鼎孳:我原要死,小妾不肯
十一 徐汧:士與死
十二 左良玉:殺掠甚于流賊
十三 徐枋:絕代之隱
十四 附:辛巳、壬午開封之圍
后記 一 朱由崧:偶然的謝幕人
二 左懋第:一個人的證明
三 史可法:拋骨竟無家
四 四鎮(zhèn):孤城落日斗兵稀
五 名姬名士:革命和愛情
六 黃宗羲:裸葬的情懷
七 阮大鋮:詩與人
八 夏完淳:才子+英雄
九 柳敬亭:被刪改的傳奇
十 龔鼎孳:我原要死,小妾不肯
十一 徐汧:士與死
十二 左良玉:殺掠甚于流賊
十三 徐枋:絕代之隱
十四 附:辛巳、壬午開封之圍后記
名姬名士——革命和愛情
尤其我們現(xiàn)在講的一段,更有特殊性。
此即崇禎、弘光兩朝,它是秦淮香艷的真正鼎盛期。
這個時間點,過去似乎沒有如何引起注意。說起秦淮香艷,往往囫圇吞棗地以為是從來如此的悠久現(xiàn)象。其實要做一點細分。單講作為風月之地,秦淮的歷史當然漫長,前引余懷之述顯示,光是明代就可從洪武年間算起。然而,從普通風月場向“雅游”之地轉(zhuǎn)化,并非一蹴而就。從現(xiàn)有線索推測,應該是于景泰五年北岸修建貢院之后才有可能。之前的情形,我們雖并不清楚,但從環(huán)境本身特點尚不具備來想,崇、弘間舊院那樣高、精、尖的極雅妓院,恐怕還是無源之水。貢院之建,加上金陵文化和歷史中固有積淀,兩者相互氤氳,再經(jīng)百余年含英咀華,終于崇、弘間達到絢爛的極致。而其為時并不算長,從頭到尾不過十幾年光景;換言之,真正播于人口的秦淮香艷,不過是明代之尾轉(zhuǎn)瞬即逝的事情。
根據(jù)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那鼗疵,無一出現(xiàn)在崇禎以前。
《板橋雜記》所記,為“崇禎庚、辛”即庚辰(1640)、辛巳(1641)年之前余懷在秦淮的聞見,這是基本的時間窗。而它所提到的諸姬,時齡多為十來歲。如董小宛、卞賽(玉京)十八歲,李香、李媚都只有十三歲,顧媚(橫波夫人)稍長,亦僅二十多歲。另,《板橋雜記》未載之柳如是,據(jù)陳寅恪《柳如是別傳》:“崇禎十三年庚辰之冬,河東君年二十三。”從年齡看,很顯然,明末這一群星璀璨的名妓群體,都是崇禎年間涌現(xiàn)出來;此前,她們或甫臨人世,或尚處幼齒,不可能操此業(yè)。
由此,我們將所談的秦淮香艷,做了時間段上的固定。隨后,我們還要解釋,其道理何在?為什么偏偏是崇禎后,而沒有早些出現(xiàn)?剛才說景泰五年北岸建貢院是一大節(jié)點,然而從貢院建成到崇禎,中間長達一百七十年,卻并沒有誕生類似地這樣的群星璀璨的名姬群體,為何崇禎以后,卻“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難道我們對此,只能以“厚積薄發(fā)”之類虛言應對,而沒有稍為實證的解釋?
這樣的解釋是有的。我們可以明確指出,秦淮香艷的井噴,完全是因復社的緣故。
為此,要講一講崇禎以來的時局。1627年,天啟皇帝朱由校一命嗚呼,臨終傳位其弟朱由檢,是為崇禎皇帝。隨著崇禎踐阼,客魏斃命,奄黨覆滅,毒霧驅(qū)散,荊棘盡掃,慘遭毒獄的東林東山再起,明代政壇上演大逆轉(zhuǎn)。而隨此登上歷史舞臺的,有不少東林之后。在崇禎元年平反冤假錯案高潮中,我們看見一批天啟黨禍冤死諸臣之子的身影,如黃宗羲(黃尊素之子)、袁勛(袁化中之子)、楊之易(楊漣之子)、周茂蘭(周順昌之子)、魏學濂(魏大中之子)。他們各自上書,替父伸冤,其中魏學濂從浙江徒步至京,伏闕訟冤,血書進奏,致“天子改容”。可以說,憑借新朝新政,這些東林后人強勁、搶眼的姿態(tài),躍入社會和歷史視野。等大局已定,東林重為朝堂主流,朝堂之外的主導則為復社,而核心骨干恰恰是東林名宿之后。復社之于東林的關(guān)系可以這么理解:一是政治上為東林之后備軍,二是思想文化上各引導著不同層面——東林“處廟堂之高”,復社“居江湖之遠”。東林在廟堂有多大勢力,復社在江湖也毫不遜之。
與此相應還有一點:東林縱橫馳騁,主要是政治中心北京;復社左右風流,則更多依憑南京這座文化中心。一來這由北京、南京在明朝的不同特色所決定,二來復社老巢本為“吳下”。說到這,有個小故事:
壬申,方密之吳游回,與府君言曰:“吳下事與朝局表里,先辨氣類,凡閹黨皆在所擯,吾輩奈何奉為盟主?曷早自異諸!”
講的是方以智勸錢秉鐙與阮大鋮決裂事。這三人,都是皖中桐城人氏,當時,阮大鋮在桐城組建中江社,錢秉鐙為其社友。壬申,即崇禎五年,在蘇南游歷的方以智返桐,帶回消息,說那里“與朝局表里,先辨氣類”。此語準確描述了復社特征,“朝局”便即東林,言復社以東林為其里,而己為東林之表,“先辨氣類”則是一切從政治上劃清界限,凡政治上屬于奸邪、小人,斷不往來。不過,當時這風氣還只限于“吳下”,桐城近在咫尺,猶未省之,所以錢秉鐙尚與阮大鋮共結(jié)詩社。經(jīng)方以智指點,“不習朝事”的錢秉鐙,由此知時下潮流,立刻疏遠阮大鋮,不再參加中江社活動。
眉史氏《復社紀略》之“復社總綱”,有復社醞釀、草創(chuàng)及發(fā)展壯大的簡要時間表。崇禎二年第一次集會,于蘇州尹山湖舉行,稱“尹山大會”。崇禎三年第二次集會就進軍南京,稱“金陵大會”。是年,一些復社領(lǐng)袖在科舉中全面開花,“鄉(xiāng)試,楊廷樞中解元。張溥、吳偉業(yè)并經(jīng)魁。吳昌時、陳子龍并中式!币钅陼嚕瑓莻I(yè)(梅村)高中頭名(會元),繼而殿試連捷中了榜眼;張溥則為會試“會魁”(大致相當前五名)。由此,復社名聲大振。再過一年,即壬申崇禎五年,舉行著名的“虎丘大會”,“張溥為盟主,合諸社為一,定名復社。”方以智回鄉(xiāng)勸說錢秉鐙事,恰在此年,我們推測他不但出席了“虎丘大會”,而且是帶著大會精神返鄉(xiāng),將復社影響擴大到江右。
復社開展的政治思想斗爭,暫且按下。眼下單講一個時間問題,即我們已由上述時間表發(fā)現(xiàn),復社崛起與舊院名聲鵲起,時間上完全咬合。僅出于偶然,還是確有因果關(guān)系?
答案不言而喻。秦淮香艷的大紅大紫,諸姬香名大振,根本是因復社名士常做流連、熱烈追捧所致。明代過去也不乏風流才子,然而到復社這兒,才稱得上“于斯為盛”。因為從不曾有過像這樣一個有組織、成規(guī)模、盤據(jù)日久的名士集團。他們以群體形態(tài)出現(xiàn),聲勢浩大,能量極為驚人,登高一呼,天下翕然。只要他們熱炒,沒有哪件事、哪個人不名動天下。
這本是個青春叛逆人群,多世家子,加上時局有利,正在春風得意、揮斥方遒之中,其放浪疏狂、恣肆無忌,人們多少年后說起,仍舊咋舌:
聞復社大集時,四方士之拏舟相赴者,動以千計。山塘上下,途為之塞,社中眉目,往往招邀俊侶,經(jīng)過趙李。或泛扁舟,張樂歡飲。則野芳浜外,斟酌橋邊,酒樽花氣,月色波光,相為掩映。
崇禎十年,蘇州一個被復社排斥的名叫陸文聲的人,上疏告了一狀,除政治攻擊外,專門提到復社“宴會則酒池肉林”,蓋言其一貫聲色蕩靡。陸文聲別有用心,但所指之事并非捏造。復社名士與秦淮諸姬非同一般的關(guān)系,后面我們還會詳敘,眼下且借一事,覘其大略:
南都新立,有秀水姚澣北若者,英年樂于取友,盡收質(zhì)庫所有私錢,載酒征歌,大會復社同人于秦淮河上,幾二千人,聚其文為《國門廣業(yè)》。時阮集之(大鋮)填《燕子箋》傳奇,盛行于白門(南京)。是日,勾隊未有演此者。故北若詩云:“柳岸花溪澹濘天,恣攜紅袖放鐙(燈)船。梨園弟子覘人意,隊隊停歌燕子箋!
這個姚澣(表字北若),本人無甚名堂,但很以結(jié)交名人為幸。他想討復社的歡心,竟傾其家產(chǎn),在秦淮河上搞一次兩千人規(guī)模大聚會,并征集詩文成其一書以為紀念。關(guān)于同一件事,我們正好有一位在場者作見證,他叫陳梁(表字則梁),曾與張明弼(表字公亮)、冒辟疆等人結(jié)為兄弟,《同人集》收有他幾十通書信或便條,都與當時南京復社活動有關(guān),其中一個條子,是通知冒辟疆來參加這次“十二樓船大會”的:
姚北若以十二樓船,大會《國門廣業(yè)》,不特海內(nèi)名人咸集,曲中殊艷共二十余人,無一不到,真勝事也!辟疆即來,我輩舟中勒卣代作主也。
勒卣即周勒卣,與陳子龍等并為“云間六子”(云間,松江古稱)。至于“曲中”,余懷已講過就是舊院的別稱。從姚澣想出的討好的點子與方式,我們便知復社同人們所好是什么了——這天,姚澣居然把舊院二十多位“殊艷”都請來,“無一不到”,可見他確下了大本錢,更可見復社與舊院關(guān)系確不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