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概念設計(第2版)/21世紀土木工程實用技術叢書》主要介紹高層建筑結構的概念設計,更著重于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設計概念。首先介紹了高層建筑的結構方案和結構體系。在概念設計方面,一是通過大量的震害實例來說明一些重要的設計概念,二是通過試驗研究了解鋼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墻等構件的性能,從而了解規(guī)范和規(guī)程對構件設計和配筋構造的要求,三是通過力學分析和受力、變形特性了解一些空間結構和復雜結構的特性,以便掌握設計概念!陡邔咏ㄖ摻罨炷两Y構概念設計(第2版)/21世紀土木工程實用技術叢書》還介紹了許多工程實例,讀者可以看到國內外一些鋼筋混凝土結構和混合結構的著名建筑結構簡介。
《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概念設計(第2版)/21世紀土木工程實用技術叢書》與高層建筑結構的教材和規(guī)范解說不同,書內基本沒有對規(guī)范和規(guī)程具體規(guī)定條文的重復和逐條解釋(僅有少量為說明概念列出的要求),讀者閱讀時聯(lián)系規(guī)范、規(guī)程條文,便可深化對條文的理解和掌握。規(guī)范、規(guī)程的條文不能涵蓋千變萬化的建筑結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條條框框,規(guī)范和規(guī)程也會發(fā)展和改進,因此很多情況下需要設計者根據(jù)規(guī)范、規(guī)程條文的實質內容對所采取的設計措施做出合理判斷,并加以靈活運用。
《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概念設計(第2版)/21世紀土木工程實用技術叢書》適合于廣大的結構工程師和建筑師閱讀,同時亦可作為高校相關專業(yè)師生的輔助教材,對于高層建筑方面的科研及設計人員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和幫助。
再版前言
“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概念設計”出版至今已經(jīng)有10年了。這10年中我國的高層建筑已經(jīng)進入世界前列,無論在數(shù)量上、高度上,還是在結構設計和施工技術上都有飛速發(fā)展與進步,這是值得我們自豪的。我國《建筑設計抗震規(guī)范》GB50010-2010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10的公布實施,標志著我國高層建筑的建設正向更高水平前進,我國已有一大批有經(jīng)驗的結構工程師,也有會更多的年輕工程師參加到設計工作中。
在高層建筑建設飛速發(fā)展的時候,廣大工程設計人員應該更加注意提高技術水平與修養(yǎng),但是,無論結構設計方法和技術如何發(fā)展,結構設計的基本概念是不會改變的,作者認為有必要再版本書,讓更多結構工程師、本專業(yè)的教師和學生能夠了解概念設計方法。
本書中有關震害及其經(jīng)驗教訓、構件試驗研究結果與設計規(guī)定以及一些結構的力學性能分析比較的內容沒有變化。新版書除了一些局部修改和文字修改外,增加的內容有:最新世界高層建筑狀況與我國高層建筑發(fā)展情況,高層建筑結構抗震性能設計方法的介紹及運用,建筑結構體系的發(fā)展和雙重抗側力結構的進一步探討,結構規(guī)則性及減少扭轉震害的措施等,并增加了一些近年設計的超高層建筑工程實例。
感謝廣大讀者的關心,歡迎指正!
方鄂華,女,1934年生,江蘇江陰人。1958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在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從事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層建筑抗震結構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教授、博士生導師。為中國建筑學會高層建筑抗震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建筑結構學術委員會高層建筑學組委員,第一屆全國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審查專家委員會委員。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高層建筑結構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
1.1 國內外高層建筑的歷史和現(xiàn)狀
1.2 高層建筑結構的特點
1.3 鋼筋混凝土結構及混合結構在高層建筑結構中的應用
1.4 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
第2章 結構體系
2.1 高層建筑結構體系
2.2 結構體系的適用范圍
2.3 結構體系的應用和發(fā)展
第3章 抗風、抗震設計方法
3.1 風荷載和風洞試驗
3.2 抗震設計和計算方法的發(fā)展
3.3 反應譜方法
3.4 彈塑性地震反應分析(彈塑性時程分析)
3.5 靜力彈塑性分析(推覆分析)
第4章 震害分析
4.1 國內外大地震的一般情況
4.2 場地、地基土與結構震害
4.3 結構剛度和震害的關系
4.4 結構雙向剛度不均勻造成的破壞
4.5 結構平面剛度不均勻造成扭轉破壞
4.6 結構豎向剛度不均勻或承載力不均勻造成的薄弱層破壞
4.7 結構頂部剛度減小造成的鞭梢效應
4.8 結構碰撞造成破壞
4.9 結構贅余度不足造成的震害
4.10 短柱、角柱、節(jié)點區(qū)箍筋不足以及弱柱強梁造成的柱破壞
4.11 剪力墻結構的地震破壞
第5章 結構概念設計
5.1 結構剛與柔的選擇
5.2 結構平面布置宜剛度均勻,減少扭轉
5.3 結構沿豎向剛度宜均勻,避免軟弱層,減少鞭梢效應
5.4 預先估計結構的破壞形態(tài),調整承載力以加強或削弱某些部位
5.5 設計延性結構和延性構件
5.6 設計多道設防結構——超靜定結構和雙重抗側力體系的概念
5.7 重視構件承受豎向荷載的安全
5.8 加強結構整體性——縫的設置
5.9 關于填充墻布置和材料選用
5.10 規(guī)范對結構平面及豎向布置的要求
第6章 鋼筋混凝土框架構件設計
6.1 延性梁
6.2 延性柱
6.3 強節(jié)點、強錨固
第7章 鋼筋混凝土剪力墻設計
7.1 懸臂剪力墻
7.2 聯(lián)肢剪力墻(規(guī)則開洞的剪力墻)
7.3 剪力墻墻肢的加強措施
7.4 連梁的延性和設計概念
第8章 筒體結構設計概念
8.1 框筒、筒中筒和束筒的設計概念
8.2 框架-核心筒結構、框架-核心筒-伸臂結構設計概念
第9章 加強層與轉換層
9.1 伸臂、環(huán)向構件、腰桁架和帽桁架(加強層)
9.2 轉換層
9.3 底部大空間剪力墻結構的設計概念
9.4 具有轉換層結構的樓板設計
第10章 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和混合結構工程實例
10.1 上海金茂大廈
10.2 深圳地王大廈
10.3 上海明天廣場
10.4 廣州中信廣場
10.5 香港中環(huán)廣場(Hongkong Central Plaza)
10.6 北京新世紀飯店
10.7 北京天亞花園
10.8 馬來西亞吉隆坡石油大廈雙塔(Petronas Twin Towers)
10.9 廣東國際大廈
10.10 廣州天王中心大廈
10.11 深圳賽格廣場
10.12 大連遠洋大廈
10.13 美國加州太平洋公園廣場公寓(Pacific Park Plaza)
10.14 美國芝加哥南威克大街311號大樓(Building at 311 South Wacker Drive)
10.15 香港和合中心(Hope Well Centre)
10.16 芝加哥昂提瑞中心
10.17 上海中心
10.18 重慶濱江廣場大廈結構優(yōu)化設計
10.19 北京中國尊
10.20 合肥華潤中心超限結構設計
10.21 其他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10.22 其他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
10.23 其他鋼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構
10.24 其他鋼筋混凝土筒中筒結構和巨型結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