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述光主編的《材料力學(上高等院校機械類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是按照教育部力學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最新制訂的“材料力學課程基本要求(A類)編寫的,共分上、下兩冊。材料力學(上)包含了材料力學的基本內(nèi)容,可供52~ 60學時的材料力學課程選用,具體包括第l章緒論;第2章軸向拉伸和壓縮;第3章剪切與擠壓的適用計算;第4章扭轉;第5章彎曲內(nèi)力;第 6章彎曲應力;第7章彎曲變形;第8 章應力與應變分析;第9章強度理論;第10章組合變形;第11章壓桿穩(wěn)定。材料力學 (下)包含能量方法,超靜定結構,動載荷,交變應力與疲勞強度,平面曲桿,厚壁圓筒和旋轉圓盤,桿件的塑性變形,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等較深入的問題。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工科類專業(yè)材料力學課程的教材,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拳考和作為高等教育自學教材。
第l章 緒論
1.1 材料力學的任務
1.2 變形固體的基本假設
1.3 外力及其分類
1.4 內(nèi)力和應力
1.4.1 內(nèi)力與截面法
1.4.2 應力
1.5 變形與應變
1.6 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
1.6.1 構件的分類
1.6.2 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
習題
第2章 軸向拉伸和壓縮
2.1 軸向拉伸和壓縮的概念
2.2 軸力與軸力圖
2.3 拉(壓)桿的應力與圣維南原理
2.3.1 拉(壓)桿橫截面上的應力
2.3.2 拉(壓)桿斜截面上的應力
2.3.3 圣維南原理
2.4 拉(壓)桿的變形
2.4.1 胡克定律
2.4.2 泊松比
2.5 材料拉伸和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2.5.1 材料的拉伸和壓縮試驗
2.5.2 低碳鋼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2.5.3 其他金屬材料在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2.5.4 金屬材料在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2.5.5 幾種非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
2.5.6 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主要區(qū)別
2.6 溫度和時間對材料機械性質(zhì)的影響
2.6.1 短期靜載下,溫度對材料機械性質(zhì)的影響
2.6.2 高溫、長期靜載下材料的機械性質(zhì)
2.7 許用應力與強度條件
2.7.1 許用應力
2.7.2 強度條件
2.8 應力集中
2.8.1 應力集中的概念
2.8.2 應力集中對構件強度的影響
2.9 拉壓桿的超靜定問題
2.9.1 超靜定的概念
2.9.2 裝配應力
2.9.3 溫度應力
習題
第3章 剪切和擠壓的實用計算
3.1 剪切的概念
3.2 剪切強度計算
3.3 擠壓強度計算
習題
第4章 圓軸的扭轉
4.1 扭轉的概念
4.2 扭矩和扭矩圖
4.2.1 外力偶矩
4.2.2 扭矩
4.2.3 扭矩圖
4.3 剪切胡克定理
4.3.1 薄壁圓筒扭轉時橫截面上的應力
4.3.2 純剪切、切應力互等定理
4.3.3 切應變、剪切胡克定理
4.4 扭轉應力與強度
4.4.1 圓軸扭轉時橫截面上的應力
4.4.2 極慣性矩,。和抗扭截面系數(shù)職
4.4.3 圓軸扭轉強度計算
4.5 扭轉變形與剛度
4.6 非圓截面桿扭轉
習題
第5章 彎曲內(nèi)力
5.1 平面彎曲
5.2 受彎桿件的簡化
5.2.1 梁的簡化
5.2.2 載荷的簡化
5.2.3 約束的簡化
5.2.4 單跨靜定梁的類型
5.3 梁的彎曲內(nèi)力——剪力和彎矩
5.3.1 截面法求內(nèi)力
5.3.2 簡便法求內(nèi)力
5.4 剪力圖和彎矩圖
5.5 微分關系法繪制剪力圖和彎矩圖
5.5.1 載荷集度、剪力和彎矩之間的微分關系
5.5.2 用微分關系法繪制剪力圖和彎矩圖
5.6 用疊加法畫彎矩圖
習題
第6章 彎曲應力
6.1 彎曲正應力
6.1.1 純彎曲梁的正應力
6.1.2 橫力彎曲梁的正應力
6.2 彎曲切應力
6.2.1 矩形截面梁的切應力
6.2.2 工字形截面梁的切應力
6.2.3 圓形截面梁的切應力
6.2.4 環(huán)形截面梁的切應力
6.3 彎曲強度計算
6.3.1 彎曲正應力強度條件
6.3.2 彎曲切應力強度條件
6.4 提高彎曲強度的一些措施
6.4.1 合理安排梁的支座和載荷
6.4.2 采用合理的截面形狀
6.4.3 采用等強度梁
6.5 開口薄壁桿件的彎曲中心
習題
第7章 彎曲變形
7.1 梁彎曲變形的基本概念
7.1.1 撓度
7.1.2 轉角
7.1.3 梁的變形與位移
7.2 撓曲線的近似微分方程
7.3 積分法計算梁的變形
7.3.1 函數(shù)M(z)/劇在梁中為單一函數(shù)
7.3.2 函數(shù)M(x)/肼在梁中為分段函數(shù)
7.4 對稱梁與反對稱梁問題
7.5 疊加法計算梁的變形
7.5.1 常見情況疊加法的應用
7.5.2 疊加法的常用技巧
7.6 剛度條件及其應用
7.6.1 梁的剛度條件
7.6.2 提高梁剛度的方法
7.7 簡單靜不定梁
7.7.1 靜不定梁的概念
7.7.2 變形比較法求解簡單靜不定梁
習題
第8章 應力及應變狀態(tài)分析
8.1 應力狀態(tài)概述
8.1.1 應力狀態(tài)單元體
8.1.2 主應力及應力狀態(tài)的分類
8.2 應力狀態(tài)的實例
8.2.1 直桿軸向拉伸時的應力狀態(tài)
8.2.2 圓軸扭轉時表面上任一點的應力狀態(tài)
8.2.3 圓筒形容器承受內(nèi)壓作用時任一點的應力狀態(tài)
8.2.4 車輪與鋼軌接觸點處的應力狀態(tài)
8.3 二向應力狀態(tài)分析——解析法
8.3.1 二向應力狀態(tài)下斜截面上的應力
8.3.2 主應力及主平面的方位
8.3.3 切應力的極值及其所在平面
8.4 二向應力狀態(tài)分析——圖解法
8.4.1 應力圓方程及其作法
8.4.2 利用應力圓確定主應力、主平面和最大切應力
8.5 三向應力狀態(tài)
8.5.1 三向應力圓
8.5.2 三向應力狀態(tài)的正應力的極值、切應力的極值
8.6 平面應變狀態(tài)分析
8.6.1 任意方向應變的解析表達式
8.6.2 主應變及主應變方向
8.6.3 應變圓
8.7 廣義胡克定律
8.7.1 廣義胡克定律
8.7.2 體積應變及與應力的關系
8.8 復雜應力狀態(tài)下的比能
8.8.1 拉壓和純剪切應力狀態(tài)下的比能
8.8.2 體積改變比能和形狀改變比能
習題
第9章 強度理論
9.1 基本變形時構件的強度條件
9.2 強度理論的提出
9.3 常用的四種強度理論
9.3.1 第一強度理論(最大拉應力理論)
9.3.2 第二強度理論(最大伸長線應變理論)
9.3.3 第三強度理論(最大切應力理論)
9.3.4 第四強度理論(形狀改變比能理論)
9.3.5 四個強度理論的應用
9.4 莫爾強度理論
9.4.1 莫爾強度理論簡介
9.4.2 莫爾強度理論的強度條件
9.4.3 莫爾強度條件的討論
習題
第10章 組合變形
10.1 組合變形的概念
10.2 斜彎曲
10.2.1 斜彎曲的應力
10.2.2 斜彎曲時的強度計算
10.2.3 斜彎曲的變形計算
10.3 拉伸(壓縮)與彎曲的組合
10.4 偏心拉伸(壓縮)
10.4.1 偏心拉(壓)的應力計算
10.4.2 截面核心
10.5 扭轉與彎曲的組合
習題
第11章 壓桿穩(wěn)定
11.1 壓桿穩(wěn)定性的概念
11.2 兩端鉸支細長壓桿的臨界力
11.3 不同桿端約束細長壓桿的臨界力
11.3.1 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細長壓桿的臨界力
11.3.2 兩端固定細長壓桿的臨界力
11.3.3 一端固定另一端鉸支細長壓桿的臨界力
11.4 歐拉公式的適用范圍經(jīng)驗公式
11.4.1 臨界應力和柔度
11.4.2 歐拉公式的適用范圍
11.4.3 中柔度壓桿的臨界應力公式
11.4.4 小柔度壓桿
11.4.5 臨界應力總圖
11.5 壓桿穩(wěn)定性計算
11.6 提高壓桿穩(wěn)定性的措施
習題
附錄
附錄I 截面的幾何性質(zhì)
附錄Ⅱ 常用截面的幾何性質(zhì)計算公式
附錄Ⅲ 簡單荷載作用下梁的轉角和撓度
附錄Ⅳ 型鋼規(guī)格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