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臉書:一個時代的藏人肖像1》這是一本關(guān)于當代藏人的肖像拍攝手記,不僅真實記錄了三百多個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領(lǐng)域、不同地區(qū)、不同職業(yè)的藏人的面孔,還帶出了拍攝過程中精彩有趣的見聞,以及隱藏在這些面孔后的種種故事。
從2008年開始,作者──一個普通的重慶女子,奔波往返于中國各大藏區(qū)尋訪藏人,西藏、四川、甘肅、云南、青!谐炭傆嫿f公里。
這三百多名藏族文化名人,是藏族各個文化領(lǐng)域中的精英人物,他們有專業(yè)學者,詩人作家,民間藝人;有藏醫(yī)傳承人,天文歷算家,手工藝者……可以說他們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是當下最具代表性的藏人文化。通過對這些藏族文化名人“相”的記錄,以群像的方式勾勒出了現(xiàn)代藏族文化在當代中國社會中的一個剪影,它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震懾人心的一張張面孔,也是整個藏族的時代精神和文化風貌。
作者在書中記錄了整個拍攝過程的點滴,從拉薩到重慶,從康定到成都,從蘭州到西寧……以日記這種輕松活潑的形式來展現(xiàn)其獨特的經(jīng)歷。其中有發(fā)生在旅途過程中的趣事,有隱藏在拍攝者背后的故事,有藏地獨特的風俗風貌的記錄,有作者與被拍攝者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有自己對藏地藏人的深入思考,有三年拍攝經(jīng)歷的成長與感悟……另外,本書還配有大量拍攝花絮圖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藏地藏人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這個獨特的視角將帶給讀者一個全新的了解、感悟藏人的方式,讀懂一個與平常觀念中全然不同的另一個西藏。
《西藏臉書:一個時代的藏人肖像1》 時間:4年。里程:100000公里! o關(guān)風景與風俗、轉(zhuǎn)山或轉(zhuǎn)經(jīng),只有人。300個藏人! ∫粋內(nèi)地女子奇妙的藏地“轉(zhuǎn)人”之旅。
黃靜薇,女,一九六零年代生于重慶。畢業(yè)于四川美術(shù)學院,F(xiàn)為自由攝影師、文化商人、旅行者。
2008年。 拉薩。青樸。重慶。拉薩。
2008年大年初一。拉薩。 冬天的拉薩一點都不冷,人頭攢動的圣城依然怒放著飽滿刺眼的陽光,空間如往常一般純凈透明,只是稀薄的空氣更加冷冽干燥。 已經(jīng)記不得這是第幾次到拉薩了,第10次還是第20次?再到西藏早已沒有五、六年前初來時那種游客般的興奮和好奇,反而多出一份熟悉而平和的心境,如同前往會見一位多年的老友。 有些地方就是如此,即便你不在這兒,不屬于這兒,但是你會不斷地回到這兒,一遍又一遍。是在尋覓一件不屬于你但是又不能割舍的東西,抑或是找尋一種骨髓深處不被承認而又無法抹殺的自己。 陽光照在拉薩河上,反射的光耀得人睜不開眼,河水碧綠清澈得像墨玉,完全不似夏季那樣渾濁湍急。河上浮滿了黃鴨、水鷗和很多叫不出名字的白色大鳥,它們偶爾撲騰著鳴叫幾聲,暢游在冬季的拉薩河上,悠然自得。四周的山光禿禿的,卻給人以安靜平和的感覺,我用手指劃過車窗上一道道閃過的光痕,感受它的溫度,慵懶而安靜,祥和而自然。 這次到西藏,與我同行是一個叫清水的小妹。除了訪友曬太陽以外,我們只選擇了一個目的地——青樸。 青樸,是西藏最古老最富盛名的修行勝地,也是藏傳佛教寧瑪教派即紅教最神圣的修行勝地,隸屬于山南地區(qū)扎朗縣。西藏不少名僧大師都曾經(jīng)修行于此,傳說蓮花生大師最初的灌頂即是在青樸最高處的山洞中完成的,青樸的加持力可想而知。 青樸還有一個著名的地方便是它山腳下的溫扎寺,這里是尼姑修行的寺廟,女尼們幼年到此修行,開始她們奉獻和虔誠的一生。 據(jù)傳,原來的溫扎寺遺跡面積達600多平方米,高三層。1300多年過去了,曾經(jīng)的金殿早已在時間的年輪中褪去昔日的輝煌,僅僅遺留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拔母铩钡娘L潮,令最后的遺跡也被夷為平地。直到1989年,才由雜白追活佛主持逐漸修復,但規(guī)模已經(jīng)無法和當年相比。溫扎寺在上世紀初或者更早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尼寺,后來舊制沿襲,成為山南最重要的尼姑修行寺廟,F(xiàn)在的主持是旦增喇嘛,他最早只是到青樸修行,后來受白追活佛的邀請一同管理寺廟,白追活佛圓寂以后,就由旦增喇嘛繼續(xù)主持溫扎寺的修建,前后花了10幾年的時間,終將溫扎寺逐步恢復為當年的建制。因為各種機緣,我們得以認識這位慈祥而德行高尚的大師。 青樸山上流傳著一斷曲折的愛情故事:旦增喇嘛和德欽尼姑原本居住在青海附近某個村,他們各自有家庭,卻深深相愛了。于是,他倆毅然選擇背叛倫理雙雙出逃。離開家鄉(xiāng)后,他們游走四方,朝拜各大寺廟,某一天來到了青樸。當時的溫扎寺已是廢墟一片,只剩下幾截殘柱。抑或是佛主的啟示,他倆開始為自己的行為懺悔,轉(zhuǎn)念決定斬斷今生男女情愿,從此隱居深山,并承擔起重建溫扎寺的重任。 至今他們在山上修行了20余年,青樸也成為他們“幸福的終點”。 冥冥中自有注定,該相遇的始終要相遇,至于相遇之后又如何,那便是另一種宿命。那是上天的安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