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xiàn)代新儒家第二代的重鎮(zhèn),牟宗三著力凸顯“現(xiàn)代性在中國”的民族文化特質,并與西方現(xiàn)代性展開“吸收”與“批判”的雙向互動。本書將牟宗三哲學置于“古今”“中西”的交會點上,探析他立足儒家思想建構“中國現(xiàn)代性”的哲學思考,揭示其積極貢獻與內(nèi)在問題。以牟宗三這一個案審視現(xiàn)代新儒家應對全球化及現(xiàn)代化的理論思考,其意義在于一方面
本書根據(jù)教學需要和工程應用,內(nèi)容主要包括可編程控制器組成、工作原理、指令系統(tǒng)和編程方法;西門子S7-200系列PLC基本指令、順序控制指令、功能指令和聯(lián)網(wǎng)通信的編程方法及程序設計實例;可編程控制器系統(tǒng)設計與應用;可編程控制器編程軟件的使用;可編程控制器系統(tǒng)在地鐵車站中的應用。每章配有適量習題和思考題。本書具有理論與實際
本書是按“體—用”模式對宋明新儒學義理所做的整體研究,既有對新儒學基本原理的重點考察,又有對新儒學實踐的多方探索,以期全面把握新儒學義理的特質。全書凡七章,前六章依次討論新儒學的物性論、鬼神觀、窮理說、一體觀、悌道觀、科舉論,附論則對新儒學的準經(jīng)典《近思錄》做了考辨。
學習和研究中國哲學,一般來說,馮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意思是,后人完全可能而且也應當勝過馮先生,但是卻不能繞過馮先生。繞過馮先生,不但必然要多費力氣,而且容易走彎路而難于深入堂奧。馮友蘭作為我國近代哲學的一代巨擘,在某種意義上,影響了整個近代中國哲學的格局。而對于馮友蘭哲學及其學術生涯的研究,也隨著當代國學研究的興起,
本書從全球化與東西方哲學對話角度探究比較哲學的理論形態(tài)、研究方法、問題意識與創(chuàng)新思路,開啟中西文化融合、中西馬哲學會通與中國文化的世界化視域,并在宗教學與倫理學語境中比較中西哲學傳統(tǒng)中的若干重要概念。由于立足比較哲學的學術前沿,從破解比較哲學理論難題的實際需要出發(fā),本書呈現(xiàn)了當前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研究中的重大問題,凸顯
本書是北京出版社大家小書之一種,是思想文化類的重點產(chǎn)品,作者為中國著名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本書作為哲學大家的文集,集合馮友蘭先生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之前散在的哲學和哲學史文章,既包括了作者對哲學史上各理論派別尤其是人生哲學的概括,也包括對具體情境及自身人生哲學問題的思考。本書行文生動、切近而有理論高度,對于讀者在多元化的
本書是賀麟先生對從1884-1949年中國現(xiàn)代哲學發(fā)展歷史的介紹。這一時期中國哲學界的主要特點是,西方哲學的介紹與引入,以及對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揚。在這個大背景下,賀麟先生介紹了當時中國最為重要、學術水平最高的一批思想家的思想,反映出中國現(xiàn)代哲學學者的學術造詣與學術水準。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包括"中國哲學的調整與發(fā)揚"
本書是哲學家賀麟撰寫于抗戰(zhàn)時期的論文集,是賀麟先生前期思想的代表作。書中每一篇文字都是為中國當時迫切的文化問題、倫理問題和人生問題所引起,而根據(jù)個人讀書思想體驗所得去加以適當?shù)慕獯,涉及人生、道德、教育、中西文化與哲學各個方面。這些解答所取的途徑,如從學派的分野來看,比較接近中國的儒家思想和西洋康德、費希特、黑格爾所代
本書分上、中、下三編,對民國時期湖南籍著名學者楊昌濟、向達、楊東莼、周鯁生、李達、翦伯贊、周谷城、呂振羽等的學術思想,和藝術家齊白石、歐陽予倩的藝術思想,教育學家舒新城的教育思想等做了研究,梳理了民國時期湖南學術思想史的脈絡及特點。
本書選取馮友蘭作品中關于哲思的經(jīng)典篇目,如“人生之真相”“理想與行為”“合理的幸!薄皭壑械馈薄拔业淖x書經(jīng)驗”等,講述作者對人生諸多領域的思考,對諸多人生問題的剖析,處處洋溢著豐富的智慧與哲人的洞見。書中許多思想發(fā)人深省,一讀而難忘,對人生的諸種問題不但有明晰的見解,對人們的行動更是起到了有益的指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