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歷史(第十一輯)》所收錄的12篇文章研究時段均為近代,其中中國基督教史領域10篇,近代朝鮮基督教史和近代中國天主教史各一篇,作者多為本領域的青年才俊。編者根據(jù)文章主題劃分為五個欄目,依次為人物與事件、社團與事工、女性研究、文獻研究、域外視野。這些主題大都是近年國內基督教史學界的熱門話題,本輯所收文章分別圍繞上述
《道教學刊》為集刊,計劃每年出版兩期,其目標是探索國際共通的老學與道教學術話語體系,構建多樣性的道教學術新范式,引領國際老學與道教學術前沿,每期包括學者訪談新史料專題論文動態(tài)與書評4個欄目。本期主要為首屆關公文化國際前沿論壇論文選刊,包括《<龍門正宗四修同真教譜>文獻二則》《中國社會中的關圣帝君》《宋元道法文獻中的關羽
陳摶(871~989),在《宋史》里有傳,字圖南,號扶搖子,歷經(jīng)晚唐、五代、北宋時期,著有《胎息訣》、《指玄篇》、《觀空篇》、《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龍圖序》、《太極陰陽說》、《太極圖》和《先天方圓圖》等,是道家著名學者、養(yǎng)生家。其修煉思想對道教內丹學的發(fā)展產生了影響,易學思想對儒家學派的邵雍、周敦頤、朱熹等人產生
本書是基于清代太白山民間信仰(雨神、山神)及其衍生品景觀發(fā)展歷程的解析為基礎,力圖從中找出清代民間信仰、景觀發(fā)展與區(qū)域社會之間或隱或現(xiàn)的關系。清代陜西眾多的雨神中,太白山神成為最具影響者。清以前太白山神的發(fā)展狀況,是其在清代發(fā)展的基礎。太白山神產生于漢魏之際,其產生與道教關系密切,但為民眾所接受,則是因其與求雨的關系,
本書是一部基督教世界通史,以時間為經(jīng),以地區(qū)和國別為緯,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基督教產生、發(fā)展和流傳的歷史。全書所記時限始于基督教產生前的猶太社會狀況,止于基督教在近現(xiàn)代中國的流傳。所記內容按教派分化展開,廣泛涉及基督教及各支派的經(jīng)籍、教義、神學、人物、組織、教制、教職等等,同時兼及基督教的節(jié)日、禮俗、圣地、遺跡、建筑、文學
中國創(chuàng)世神話母題實例與索引(全三冊)
本書以影印出版形式,再現(xiàn)民國時期五當召蒙古文歷史檔案,以供廣大讀者詳細了解五當召深厚文化底蘊。該檔案,主要有民國政府與五當召寺廟之間的往來文書,共計1000余件,內容涉及包括五當召在內的包頭地區(qū)乃至內蒙古地區(qū)的宗教、政治、法律、經(jīng)濟等各個領域。包括:民國時期在五當召膳召地內開墾、開礦、置辦產業(yè)及由此引發(fā)的糾紛等文件;五
《苯教遠古歷史源流:藏文》由瓊布·洛追堅贊著
以中國通史、西藏地方史為大背景,對佛教在西藏流傳的進程作了理性的總結,論述了各教派的教義教制,揭示了佛教與西藏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民俗等的密切關系。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集中探討中古時社邑與佛教的關系。下篇主要是研究敦煌寫本社邑文書的相關成果,涉及敦煌寫本社邑文書的內容和價值,敦煌社邑的教育與教化功能,敦煌私社的義聚及春秋坐局席、喪葬互助等活動,敦煌的渠人與渠社與女人結社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