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課》是袁凌的短篇記錄合集,記錄了各色生存地面上輾轉的小人物,或是歷史地層中疊壓的無名氏。這些人物,大都是作者在成長經歷、采訪調查,以及公益探訪中邂逅的,有鄉(xiāng)土的長輩,也有都市的邊緣人;有歷史中的失蹤者,也有留守的孩子;有辛苦的生意人,也有孤獨癥陰影下的白領。有逝者,有生者。他們的人生遭際,或可謂曲折,或簡略潦草。
本書是一部講述了作者從北京大學畢業(yè)到寧夏工作數十年經歷的文章選集。主要是作者在《寧夏日報》任編輯、鹽池勞動工作和到寧夏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yè)教書的工作經歷、生活細節(jié),人生感悟和經驗介紹,其中有對作者關愛、幫助的工作領導、勞動摯友的人物描寫文章。書中還收錄了與作者有過多方面接觸的一些友人、學生的回憶短文,書稿所選文章大都取材
這本書是一部用圖片和文字打造的紀實圖書。全書的主角是廣西100個極度貧困村之一—百色市德保縣東凌鎮(zhèn)定坡村的瑤、壯村民,他們當中,有孤寡老人、老獵人、手藝人、年輕人、文化人……定坡村駐村第一書記蘇志付和報社記者巫碧燕,通過二十余個圖文故事,講述主角們在脫貧攻堅最后三年的抉擇、變化、所思所想,揭示脫貧攻堅戰(zhàn)役的真正價值和內
本書是一部以中國造船工業(yè)的代表——大連造船廠歷史為題材的長篇報告文學。內括:滄桑烙印在屈辱中誕生;中蘇攜手激情燃燒的歲月;為國鑄劍磨滅的番號等。
《倫敦的25封來信》記錄了非虛構寫作者楊猛對英國社會的觀察和所思所悟,特別從一個中國人的視角,反觀自身、反求諸己!秱惗氐25封來信》涉及英國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倫敦的25封來信》記錄了被主流敘事遺忘的一戰(zhàn)華工,也寫了那些在今日英國“寧愿受苦也沉默”的華人群體;楊猛寫在英國追逐精英教育的中國人家庭,這
《拔河兮》以臨潭600年的拔河史為文化背景,深情關注臨潭扶貧一線,真實繪就了一幅臨潭以“內生動力”脫貧攻堅的全景圖。作品由七章組成,第一章《拔河詩箋》勾勒了臨潭縣歷史文化,探尋了臨潭的貧困根源和貧困現狀;第二章《在困境中突圍》,記述了精準扶貧前河濱鎮(zhèn)八個村群眾上訪的過程;第三章《合作社又來了》以許多生動的故事介紹了合作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玉麥從歷史深處走來、中印邊境上的槍聲、桑杰曲巴初遇金珠瑪米、雪山之戀醉流年、轉山相遇有緣人、玉麥寺里結姻緣、首任玉麥鄉(xiāng)長、中國之最“三人鄉(xiāng)”、自己縫制的第一面國旗、代代傳承的守邊情懷等。
“如東共產黨員服務隊”是一個英雄的集體,他們牢記“人民電業(yè)為人民”的宗旨,用心服務,傾情奉獻,讓人民滿意,是他們在黨旗下的錚錚誓言;受理各類求助電話7.5萬多個,現場服務4.8萬多次,受益人群達24萬多人次,群眾滿意率100%,這是他們向百萬如東人民交出的一份厚重答卷。成立17年,國網江蘇電力如東共產黨員服務隊用無私真
小朋友,你見到過真正的軍艦在碧藍的大海上航行嗎?小朋友,你聽說過在茫茫無邊的海面上,也漂浮著一座移動的海上醫(yī)院嗎?小朋友,你知道有一群可愛的叔叔阿姨,他們乘坐著美麗的大白船,帶著中國孩子的愛心,漂洋過海,去幫助外國小朋友們,治療他們的病痛嗎?相信,聰明的你一定有所耳聞,這艘美麗的大白船,就是海軍866“岱山島號”醫(yī)院船
作者總結自己三十年來黨報評論寫作的經驗,講解評論寫作的要點,深入分析全媒體時代黨報評論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以及在這種環(huán)境下怎樣做到守正創(chuàng)新。本書理論與范例相結合,收錄作者刊發(fā)于人民網《士心熱評》專欄的多篇精彩評論文章,以文學、歷史學、新聞學等綜合視角,評論當下網絡熱點話題,對新聞學子及從業(yè)人員有積極的借鑒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