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曾受聘于上海美術?茖W校,講授美術史。本書是他在講稿的基礎上修訂、補充完成的,著重介紹了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倫勃朗、魯本斯等近二十位畫壇巨匠及其名作,不僅講述了他們的藝術風格、繪畫技巧,還穿插了諸位巨匠的生平、思想等內(nèi)容,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本書結(jié)合傅雷講解順序,精心挑選了近百幅書中所述的畫
吉爾德勒茲是20世紀法國*重要也是*難定位的思想家之一,雖然他在中國的形象往往是一位藝術作品的評論和研究者,但其一生*重要的貢獻就是他借助研究古典哲學而發(fā)明的哲學闡釋方法。他的藝術闡釋實踐(無論是對普魯斯特的文學闡釋、對培根的繪畫闡釋,還是兩卷本的電影闡釋作品)不過是這個方法在具體藝術文本中的應用。本書研究的就是這個方
《藝術哲學》是“一部有關藝術、歷史及人類文化的巨著”。作者丹納“以淵博精深之見解,指出藝術發(fā)展的主要規(guī)律”,即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性質(zhì)面貌都取決于種族、環(huán)境、時代三大因素。從這一原則出發(fā),丹納以綿密的描述、旁征博引的例證,帶領讀者領略西方三大藝術創(chuàng)作時期——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尼德蘭繪畫及古希臘之雕塑,將西方
本書收入的論文約25篇,主要由“美術學系專稿”、“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和“美術考古”四個部分構(gòu)成。文章均是學者們的研究心得,一些內(nèi)容是當今學術界較關心的研究課題,對美術學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本書分上、中、下三篇討論藝術美學的基本觀念與方法。上篇著重探討藝術研究的美學路徑,表明藝術美學是一個值得深入開掘的領域,闡明藝術作品的審美文化意義與公共趣味特質(zhì),明確藝術作品的美學定性。中篇著重探討藝術研究的美學機制,主要從歷史維度闡述藝術研究的基本模型,探討意象詮釋在藝術研究與文化建構(gòu)中的特殊意義,明確藝術作品的美學
本文認為設計作為一種智慧的溝通形式,不僅是對人類生活方式和意義的探究,并通過創(chuàng)新實踐延伸著我們的視野、情感和價值觀,講述著人類的故事。而設計思維與方法包含四個主要內(nèi)容:1、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將設計思維分為感性設計思維與和理性設計思維兩個基本分類;2、依據(jù)國內(nèi)外不同的設計理論,設計思維可歸納為設計法理、設計倫理、設計道理
《藝術社會學三論》匯集了德國著名思想家瓦爾特·本雅明關于藝術研究的三部經(jīng)典名篇,篇幅不長,但內(nèi)涵豐富,具體包括《攝影小史》《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1935-1939)》和《愛德華·?怂--收藏家和歷史學家》。本雅明終其一生的理論努力就在于根據(jù)當時社會生活的變化去闡釋和解讀精神生活中已經(jīng)和將要出現(xiàn)的嬗變,這也是本書的
作者習練書法多年,造詣頗深,《燕園論藝:藝術與人生的對話》可視為其個人“談藝錄”。書中所論以中西書畫為中心議題,分為東西藝品、師友雅品、浮生靜品、翰墨清品、萍蹤閑品五部分,集中而全面地分享了對中西書畫技藝和作品的精細論述、習練中國書法的經(jīng)驗和思考以及雅集師友的交游與切磋,更是重墨表現(xiàn)了作者的鑒賞心得和藝術感悟。
我們平常所謂的眼紅、苦黃的笑、嚇得臉都綠了、氣得面色鐵青或白得跟紗布似的,都不是偶得之語。顏色,也絕非無足輕重之物。它承載著人們?nèi)粘W裱瓍s毫無感知的禁忌、偏見,顏色里存在著的隱含意味,影響著周遭環(huán)境、我們的行為舉止、我們的語言、我們的想象。顏色的動蕩歷史,講述著人類思想的變遷。藝術、繪畫、裝飾、建筑、廣告、消費品、服裝
藝林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