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知識如何安頓,本體論、宇宙論、人生論和知識論如何思考?這些問題又如何在本體和現(xiàn)象的構架中回答?熊十力在中國的固有學術里尋求的資源,最關鍵、最重要的有三個。第一個就是唯識論,主要因為唯識論理有認識論問題。在中國自身所有的學術里頭,沒有處理知識論這一部分的。可是在唯識學里包含了我們如何認識外物的問題,而且有一套非常嚴密
這是國內第一本全面研究西方宗教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的專著。全書以西方基督教與互聯(lián)網(wǎng)的關系及其影響為研究對象,對梵蒂岡、美國、加拿大、德國及英國等的部分地區(qū)的信眾網(wǎng)絡使用狀況進行了調研,就梵蒂岡天主教官網(wǎng)和基督教新教幾大主流教派的網(wǎng)站內容進行了近半年的跟蹤觀察,重點考察了西方基督宗教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的主動應對,描述與概括了西方基督宗
本書在比對敦煌吐魯番道教文獻與傳世文獻的基礎上,對敦煌道教文獻的形態(tài)及復原、道教文獻文本生成演變方式、佛教道教關系、道教儀式文范的發(fā)展及結構、道教文獻語言文字研究等方面做了探討。另外,本書還對前人所做的敦煌吐魯番道教文獻目録做了補充和匡正。
《東亞佛學評論》由中央民族大學東亞佛教研究中心主辦并資助,每年出版兩卷。本輯收錄12篇論文,研究主題涵蓋東亞佛教研究的不同方面,涉及李通玄研究、專題論文及兩篇書評。李通玄研究專題,考察了李通玄將“皇帝算法”與《華嚴經(jīng)》中“菩薩算法”的比對闡釋、探討了李通玄的華嚴思想對永明延壽的影響,以及李通玄對《華嚴經(jīng)》“初發(fā)心”的多
本文集所收錄論文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重點學科宗教與文化研究成果。文集分為經(jīng)典再讀、歷史探微、民族文化、譯介述評四個欄目,相關文章從不同角度關注了理論前沿、歷史文化、民族分類與中華民族宗教文化的多樣性以及與社會認同以及宗教信仰與文化變遷等,資料豐富,觀點鮮明,具有一定學術參考價值。《宗教信仰與民族文化》(
大多數(shù)中國人沒有經(jīng)過深入思索和論證,自小接受無神論。在作者所在的西方,廣義的基督教世界,幾個世紀以來,幾乎所有人理所當然地信仰上帝。作者以嚴密的邏輯、生動的語言和例證,為無神論提供了定義與肯定性論證,探討了無神論者的道德之源和人生意義。作者既反對激進的宗教又反對戰(zhàn)斗無神論,其論證有助于澄清對無神論的一些常見誤解,倡導人
本書是一部學者周國平與濟群法師的對談錄。圍繞生命、生活、愛、希望、價值、永恒等命題,從各自專研的領域出發(fā),展開了深入的辨析甚至激烈的辯論。精彩內容整理成文,向讀者呈現(xiàn)出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人生的智慧與哲思。作為哲學文化領域之學界翹楚,周國平和濟群皆以用心為人、潛心為文而著稱于世,彼此神交已久。
本書指導人們如何修行,說明何謂禪生活,禪修是以何種態(tài)度和了解為前提的,并且鼓勵讀者活出自己的真實本性。我們必須抱著初學者的心,放開一切執(zhí)著,了解萬物莫不處于生滅流轉之中。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終保持這顆初心,歸復清凈的生活方式,超越一切的得失心以及名利心。
本書是“章太炎講述系列”之一種,旨在研究、發(fā)掘、整理章太炎的學術思想,編纂出版章太炎研究的普及性成果。章太炎不僅是公認的學術大家,而且是為數(shù)不多的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思想家。佛學是章太炎學術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章太對佛學有精深研究,不僅深化了佛學在近代的發(fā)展,更將佛學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結合,創(chuàng)造出中國傳統(tǒng)哲學在近代發(fā)展的一個高峰。
本書共三編,上編集中討論晚明佛教與其時宮廷政治的關系,通過聚焦慈圣李太后奉佛及禮事高僧、崇禎帝在本土釋道與外來天主教之間的選擇、憨山德清乙未之獄、紫柏真可“妖書案”等事件。中編圍繞“方冊藏”的刊刻事業(yè),展示高僧與奉佛士大夫之間的互動。下編則是探討晚明佛教的多種成色及其表現(xiàn),仍是以不同的個案,展示這個時代信仰生活的多元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