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每年一度的青年學者(40歲以下)學著學術報告會的論文集。該所已經連續(xù)數(shù)年每年召開一次青年學術研討會,并在會后將論文結集出版。這一制度化的學術活動及論文集的出版,對于培養(yǎng)青年學術人才、推進近代史研究所學術研究的深入,顯現(xiàn)出越來越大的影響。2016年度的學術論文集收入論文15篇,內容涉及整個
本書為清光緒二十四年刊本,全書共十卷。1890年到1894年間,薛福成作為中國出使英、法、意、比四國大臣,在歐洲駐留達四年之久。在歐洲親眼看到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建的先進事物,體驗了西方國家的社會風俗,薛福成的思想也逐步向資本主義改良派轉變。這期間他寫作的《出使公牘》,內容涉及當時海外列國形勢、政事、風俗,與外國列強的外交
《陳旭麓文集》(精裝五卷)系著名歷史學家陳旭麓先生一生文字生涯的結晶,除了收錄先生在1949年以后有代表性的學術論著,還匯編了先生早年(1949年以前)的作品,比如學士論文《司馬遷的歷史觀》、25歲之年任貴州修文中學校長時所寫的《論當前縣立中學的幾個問題》、1942年編輯出版的《初中本國史》,等等,許多作品為1949年
《甲午戰(zhàn)爭詩話》收集整理甲午戰(zhàn)爭詩詞,析詩論史,借史談詩,用凝練語言展現(xiàn)歷史畫面。從史料入手,詩史互鑒,還原歷史真相,把握歷史人物真情實感。剖析甲午戰(zhàn)爭歷史,總結失敗教訓,探索正確道路,以新視角深度解讀這段失敗史、屈辱史。
《紐約時報》創(chuàng)刊于19世紀中葉(1851年),在美國乃至西方社會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紐約時報》自創(chuàng)刊以來就有了對中國的報道,其內容之豐富、涉及面之廣、系列報道之深入,令人驚嘆。本套叢書分三本: 《共和十年:<紐約時報>民初觀察記》:1911年,辛亥革命終結了中國延續(xù)數(shù)千年的帝制。之后十年(19111921),中國處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創(chuàng)刊于19世紀中葉(1851年),在美國乃至西方社會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紐約時報》自創(chuàng)刊以來就有了對中國的報道,其內容之豐富、涉及面之廣、系列報道之深入,令人驚嘆。本套叢書分三本: 《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晚清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本書所反映的時代,中國正經歷著千年未有之變
北洋政局,前后十七年間,自總統(tǒng)、國會、內閣,以至大軍閥之起伏、小軍閥之升沉;如戲劇之一幕一幕,如弈棋之一局一局;或由于派系戰(zhàn)爭之勝負,或由于依附勢力之消長,倏興倏滅,遂演成這一期間動亂之歷史。 北洋時代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也就是指民國初年到民國十七年之間。袁世凱在世時,北洋派是完整的,也可以說就是袁世凱派,袁
蘇珊·湯麗(LadySusanTownley)是英國駐北京公使沃爾特·湯麗(waltertownley)的妻子。八國聯(lián)軍侵華后,慈禧為緩和與西方國家關系,曾邀請各國駐北京公使女眷去紫禁城做客。蘇珊·湯麗因此與慈禧結識,對紫禁城內的生活有了深入了解……本書以西方人的視角,介紹了中國的歷史、信仰、語言、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
本書是戴逸先生多年來研究近代史的精華文章結集,收錄了《論天朝田畝制度》《戊戌維新前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潮》《辛亥革命的教訓和社會主義的選擇》等五十篇文章,內容涉及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戊戌維新等重要歷史事件,涵蓋了中國近代社會變革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