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上、下兩編。全文通過用不同篇章,論述了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來華初期,基于對中國情結(jié)、山西情結(jié)的奠定,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交流。李提摩太的教育改革理想,以及其創(chuàng)建山西大學堂之功,通過聘請教習、確立英式教育模式促進了山西大學堂的發(fā)展。李提摩太和山西大學堂互相成就,山西大學堂成為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面旗幟,他在山西大學堂時
本書以鴉片戰(zhàn)爭后傳教士所辦中文報刊《遐邇貫珍》《六合叢談》中的中英新聞為研究對象,從量化的角度整體考量相關(guān)新聞的數(shù)量、篇幅、來源、文體、欄目、內(nèi)容等,并結(jié)合報刊、檔案、日記、回憶錄等第一手史料,運用歷史學、傳播學、媒介學等理論與方法深入探討中英政治、經(jīng)濟、社會與文化狀況,剖析媒介呈現(xiàn)的背后訴求。還從多視角考察來華西方人
中世紀早期,歐洲發(fā)展出復雜多樣的基督教文化,而自1100年前后,世俗諸侯領(lǐng)袖、并驅(qū)爭先的派別及穎悟睿智的個人在這個基督教社會中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多元復合且不斷變化的群體。本卷對中世紀后期歐洲基督徒生活的建制、行為與經(jīng)驗等內(nèi)容展開了全方位探討。該階段的教士階層在司鐸、主教和教宗的角色分配上有了新的認識,并在教導平信徒方面有所
本書屬“世界學術(shù)經(jīng)典系列”,共收錄三十一個篇章,分成六個部分,包括專著、論文、解經(jīng)注釋、通信等,全面地反映了路德著作的歲月和主題。部分(五篇)主題為神學基本問題,路德嚴格依據(jù)《圣經(jīng)》內(nèi)容對此前的諸多闡述提出了自己的批判性解讀。第二部分(五篇)主題為《圣經(jīng)》教義,收錄了路德作為神學教授對《圣經(jīng)》教義諸典籍的部分講授內(nèi)容等
本書是作者就以下作品展開的基督教中國化研究的解讀,語言淺顯,通俗易懂。用原著作品講解基督教中國化,系統(tǒng)、全面,深入淺出,很有指引和導讀作用。主要篇目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頌》《天主實義》《辯學遺牘》跋、《畏天愛人極論》《勸世良言》《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基督教更新與中華民族復興》《啟示神學》《成身論》《中國的基
在進行文本辨析之前,作者首先以概述的方式對《君士坦丁贈禮》的偽造性質(zhì)做出判斷。在此基礎(chǔ)上,作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辯偽分析:對照4世紀的歷史記載和帝國政治制度進行辯偽;對照包括錢幣在內(nèi)的帝國典章文物進行辯偽;對照基督教教規(guī)教義進行辯偽;根據(jù)此文件“執(zhí)行”過程中沒有隆重的政權(quán)交接儀式進行辯偽;根據(jù)文件中的字詞文法錯亂和邏輯
《亞東傳道之開拓者耶德遜傳》原著者不詳,張文開、黎文錦譯,十二章,民國九年美華浸信會印書局。此書為一位美國傳教士耶德遜(AdoniramJudson)個人傳記,耶德遜被是北美第一位海外宣教士,被譽為緬甸拓荒先鋒。此書分為十二章,講述美國傳教士耶德遜從少年到晚年比較重要的人生節(jié)點事情和活動事跡,其中主要介紹了耶德遜從東亞
《入華耶穌會士列傳》法國耶穌會傳教士費賴之著,原書名NoticesbiographiquesetbibliographiquessurlesJésuitesdel’anciennemissiondeChine.1552-1773,馮承鈞民國二十五年譯。此書介紹了1552年至1773年間五十多位在華的耶穌會士傳其中也包含
本書是基督教神秘體驗論傳統(tǒng)中最有影響力的作者之一呂斯布魯克(1293—1381)的重要著作。作者基于本人的神秘體驗,以靈性的、隱喻式的,而非理論思考的方式,生動地描述了其神秘的靈修之路,描述了神人之愛的神秘體驗歷程,也就是靈魂如何在敬虔的朝圣途中遇見上主,并最終在沉思中棲息于上主中,甚至通過神而成為神!盎閼佟笔侵溉诵
本書分三個部分:導論、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導論部分,費爾巴哈主要概論了人的本質(zhì)和宗教的本質(zhì),費爾巴哈認為人是他思考的對象,并將宗教歸結(jié)為對無限的認識;在第一部分,費爾巴哈論述宗教的人本學本質(zhì),他認為宗教是“真正的或人類學的本質(zhì)”,上帝作為“理解的存在”、“道德的存在或法律”、作為“愛”等方面,都是為了適應人類的本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