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考古學是國內新興的一門學科,貴州經歷了近60年的田野考古,有關音樂考古方面的實物、圖片、文字及發(fā)掘報告等資料相對分散于各地館藏,對于出土音樂文物、器物的研究較少,尤其是貴州少數(shù)民族音樂文物的整理與研究較為缺乏。本書對貴州地域田野考古中有關音樂、舞蹈和少數(shù)民族傳世文物進行了歸納與概述,試圖對貴州多年考古發(fā)現(xiàn)的音樂文物
《創(chuàng)新音樂研究文叢:燕南芝庵<唱論>研究》是一個青年學者對《唱論》的深刻的理解與認識。對原文有比較精辟、準確的釋解和譯注,更重要的是,還有深刻的研究觀點,闡發(fā)自己對《唱論》獨到的藝術見解和藝術認知,對于民族聲樂的理論研究、對于民族聲樂的教學實踐和演唱實踐,都會有深遠的影響。希望有更多從事演唱、教學、理論研究的人們能夠靜
《二胡新技法訓練全攻略》這本書,是我基于以上的一些“堪憂”與前瞻學術性來構思創(chuàng)作和編著的。“前奏曲”(preludium)作為一種介于樂曲及練習曲之間的中小型曲式范籌,由于它著重于把樂器的技術技巧與音樂表現(xiàn)力恰當而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既重視技術技巧,又不能忽視音樂內涵,所以,“前奏曲”是演奏者“熱身”的重要手段。我主張要
本書收集百色學院教師近五年來關于壯族民歌研究論文30多篇,從語言學、文學、民俗學、翻譯學、音樂及傳播學等對壯族民歌進行多維度多視角研究。收錄了《英壯詩歌的辭格對比研究——以博喻、轉喻、諷喻、擬人等為中心的分析》、《接受視野下的壯族嘹歌修辭研究》等文章。
本書是中國古代音樂文獻整理項目的第三輯,收錄明代音樂專著63種,包括賀序隆《逸語》8卷、韓邦奇《苑洛志樂》20卷、張敔《律呂新書解》2卷、祝允明《猥談》、呂柟《詩樂圖譜》18卷、李文察《太常李樓云樂書》、劉濂《九代樂章》23卷、王邦直《律呂正聲》60卷、王世貞《曲藻》、朱載堉《樂律全書十五種》、王驥德《曲律》4卷等,其
《音樂百科全書》由中央音樂學院組織全國專業(yè)音樂不同學科領域專家學者近500人編纂,分上、下兩卷,收錄條(詞)目4100余條,共計約650萬字,并附有170余幅彩色插圖。內容由音樂學相關學科、中國音樂史、中國傳統(tǒng)音樂(漢族)、中國傳統(tǒng)音樂(少數(shù)民族)、西方音樂史、作曲技術理論、音樂表演藝術、世界民族音樂、樂器等九個分支
《爵士樂美國的古典音樂現(xiàn)代爵士/新視聽·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系列叢書》是已經出版的《爵士樂——美國古典音樂:古典爵士》的后續(xù)書籍,原本計劃是講述從二戰(zhàn)開始一直到今天的爵士樂演變歷史。怎奈篇幅有限,只寫到1959年便不得不收筆。 縱觀歷史,自20世紀60年代爵士樂真正加入了電聲之后,有了更多豐富多彩的變
《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學術書庫:文化生態(tài)視野下布依族古歌生存價值研究》從文化生態(tài)視野對布依族古歌概念、分類、分布和傳承進行了一個立體透視。布依族先民對古歌的“創(chuàng)作”不可能不被打上時代烙印,這一“烙印”就是古歌產生的自然、經濟、社會和文化因素。布依族先民通過創(chuàng)作古歌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去描繪自然、圖騰、鬼神和祖先的應然狀態(tài)
本書分為三章,大相國寺音樂傳統(tǒng)譜本與古今譜式、大相國寺工尺譜的譯解、大相國寺及相關佛曲簡譜編譯匯編,主要內容包括:《大相國寺手抄秘譜》、《太平興國寺傳世秘譜》、曲名勘誤探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