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T暨縣志》四十四卷,首末各一卷,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清沈椿齡修,清樓卜瀍纂輯。書前有臨汾王亶望、舒希忠、沈椿齡序,另有同纂姓氏、凡例、引用書目、目錄等,卷首圖八幅。卷一、卷二為建置,卷三、卷四為山川,卷五為古跡,卷六為星野,卷七為祥異,卷八為物產(chǎn),卷九為風(fēng)俗,卷十、十一為賦役,卷十二為學(xué)校,卷十三為
《(乾。┯嘁χ尽匪氖恚∷氖辏1778)修,四十六年(1781)刻本。書前有秦廷堃、唐若瀛、李汝麟序,又有唐若瀛所撰凡例,同修姓氏。卷一、卷二為建置,卷三為山川,卷四為津梁,卷五為古跡,卷六為城池,卷七為衙署,卷八為湖泊,卷九為物產(chǎn),卷十為田賦,卷十一為災(zāi)祥,卷十二為風(fēng)俗,卷十三為學(xué)校,卷十四為祠祀,卷十五為
《(萬歷)蕭山縣志》六卷首一卷,明劉會修,明戴文明、張諒、蔡大績等人編纂。明萬歷十七年(1589)刻本,半葉十行行十九字,小字雙行同,有圖。白口,單魚尾,四周雙邊。書前有羅萬化序。本志修纂體例上承《(嘉靖)蕭山縣志》,部分文字記載亦有沿用,補載自嘉靖至萬歷間變革,亦增錄相關(guān)詩文。
《(康熙)嵊縣志》十二卷,清知縣張逢歡修,邑人袁尚忠等纂。清康熙十年(1671)刻本,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左右雙邊。以志嵊縣歷代地理、建置、民賦、學(xué)校、祠祀、官師、選舉、人物、藝文等內(nèi)容。
紹興縣志資料,為民國時期紹興縣修志委員會輯錄紹興歷代前志之作,原書共十六冊,其中第一冊為“乾隆府志摘補山陰之部”“乾隆府志摘補會稽之部”;第二冊為“乾隆府志隸屬府城之部”“李越縵堂嘉慶山陰縣志評改本”“李評府志屬于山陰之部”“又屬于會稽之部”“康熙會稽志校誤補遺”“道光會稽志稿校誤補遺”;第三、四冊為“越中金石記摘錄山
《(民國)嵊縣志》三十二卷首一卷,牛蔭麐、羅毅修,丁謙、余重耀纂,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鉛印本。書前有羅毅序、余重耀序,凡例,以及折頁測繪縣境圖等24張,后有圖考刊誤。卷一地理,卷二建置,卷三水利,卷四賦役,卷五、六為學(xué)校,卷七、八為祠祀,卷九、十為職官,卷十一、十二為選舉,卷十三風(fēng)土,卷十四至二十二為人物,卷二十
《(光緒)諸暨縣志》六十卷首一卷,光緒三十四年(1908)修,宣統(tǒng)二年(1910刻本。清陳遹聲修,清蔣鴻藻纂輯。書前有金壇馮煦序,卷一圖七幅。卷二至卷四為建置,卷六至卷十二為山水,卷十三為水利,卷十四為學(xué)校,卷十五為兵備,卷十六為田賦,卷十七為風(fēng)俗,卷十八為災(zāi)異,卷十九、二〇為物產(chǎn),卷二十一至二十三為名宦,卷二十四至二
本書光緒年間江寧商號之登記總冊,卷首、卷末鈴有“江寧商務(wù)總會關(guān)防”。共8冊。第一冊卷首有城內(nèi)外及附城鎮(zhèn)市街道地名一覽表、貿(mào)易各商業(yè)多寡數(shù)目一覽表?們园葱袠I(yè)登記各鋪號。每一商號所記包括商號名稱、所在地址、屬于何種行業(yè),部分商號還記有開設(shè)時間?偣采虡I(yè)一百
本叢書包括《趙平邱中村志》《常家莊二村志》《武家莊村志》《東張家莊村志》《大陸村三村志》5冊。村史村志編纂是傳承優(yōu)秀文明、發(fā)掘歷史智慧、地方文化和風(fēng)俗的重要形式。寧晉縣村史村志編纂,一記錄傳承寧晉歷史;二客觀公平總結(jié)記錄村情村貌;三呈現(xiàn)出家鄉(xiāng)村落地域文化。村史村志編纂是落實中央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是滿足精神文化的基本需求,
《天下郡國利病書》是一部記載中國明代各地區(qū)社會政治經(jīng)濟狀況的歷史地理著作,由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學(xué)者顧炎武所撰。該書共120卷,從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開始搜集資料,至清康熙初年(約1662年)編定成書,并在此后不斷增改,但終未定稿。 顧炎武在書中對明代的地理知識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總結(jié),詳細(xì)記載了各個地區(qū)的地形、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