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jīng)典。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va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梵文釋義: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簡稱《金剛經(jīng)》。后秦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法本是最早也流傳最廣的譯本。 以后相繼出現(xiàn)5種譯本:北魏流支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南朝陳
《老子義疏殘卷》(即《老子道德經(jīng)義疏》)自總論起,至天長章止,首尾皆缺……每章先釋音義,次釋句蓋已無幾,能不球圖視之。本文朱筆,注墨筆,審其筆意似隋人書。義字義。六朝人著作,存于今者極少,國內(nèi)殘存古籍寫本,與此等重者,《道德經(jīng)》又名《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春秋時期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的哲學著作。唐
《中國碑帖珍品留真集》是將漢字書法五種主要書體的演進作為縱軸;將古代歷史上重要文化事件的發(fā)生作為橫線;從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國家級館藏碑帖寶庫中,遴選出40張歷史上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古代碑帖精品,集結(jié)為《中國碑帖珍品留真集》隆重面世。
《張從申李玄靖碑》又名《玄靖先生李含光碑》、《張茅山碑》,全稱《唐茅山紫陽觀玄靖先生碑》。柳識撰文,張從申書碑,李陽冰篆碑額。原石建于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七七二年)八月十四日,原碑現(xiàn)在江蘇句容玉晨觀,即唐太宗為桐柏先生王軌(字洪范)建立的“華陽觀”,唐玄宗因碑文“唐茅山紫陽觀玄靖先生碑”而更名為紫陽觀。 碑文主要記述
《常丑奴墓志》,正書,無撰書人姓名。凡二十七行,行二十七字,共存六百五十九字,系隋大業(yè)三年(公元607年),常丑奴及夫人合葬志。上海博物館藏拓本。 常丑奴,扶風始平(今陜西興平)人。志石於明代存陜西興平崇寧寺壁間,后隨崇寧寺這廢,志亦佚去。志首稱“隋都督滎澤縣令故常府君墓志”此為明代拓本。此志清翁方綱評云:“結(jié)體遒整
南朝無名氏瘞鶴銘
《虞恭公碑》,它的作者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大書法家歐陽詢。歐陽詢書學二王,于平正中見險絕,自成一格,人稱“歐體”。據(jù)史載:“詢師法逸少(王羲之),尤務勁險,嘗行見索靖所書碑,觀之,去數(shù)里復返,及疲,乃布坐,至宿其傍,三日乃得法,其精如此!睔v來對于歐體的藝術(shù)特點評價甚高:“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
米芾章吉老墓志銘
黃庭堅青原山詩刻石(上、下冊)
《十七帖》是書圣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十七帖》是一部匯帖,以第一帖首二字“十七”而得名。凡27帖,134行,1166字。 本帖文學藝術(shù)價值突出,是王羲之寫給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一組書信,表現(xiàn)出兩人之間深厚的友誼。周撫是王羲之的好友,東晉時著名將領(lǐng),在蜀地鎮(zhèn)守30余年,威名遠播,官至鎮(zhèn)西將軍、益州刺史!妒咛分杏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