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書均為古籍點校著作。點校和輯錄的對象為中國歷代文獻中涉及重慶的相關(guān)史料,并首次對其進行了分類和系統(tǒng)的整理,共計約400萬字,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稀見重慶地方文獻匯點》(共上、下兩本),主要輯錄點校重慶地區(qū)明清時期的地方志文獻;第二部分為《歷史典籍中的重慶史料選輯》(共上、中、下三本),對《四庫全書》中涉及重慶
本書精選阿拉善左旗檔案館藏清代檔案3200件,全部為蒙文。起自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止于清宣統(tǒng)三年(1911),由清朝皇帝、六部、理藩院、陜甘總督、綏遠將軍以及內(nèi)蒙古、喀爾喀、青海、新疆、山西、陜西、甘肅等地盟旗、州縣衙門行政機關(guān)發(fā)給阿拉善和碩特旗(以后簡稱阿拉善旗)衙門和阿拉善旗衙門呈報上述機關(guān)的來往文書及旗衙
孟府檔案全編(后集)(共86卷)
本書收錄四川大學圖書館珍藏的地方志二十七種,包括總志、縣志、專志三大類。書稿影印出版,每種寫有提要,述該書的版本源流、作者情況、文獻價值等。書稿收錄的二十七種書,或為該館獨有,或為罕見的版本,其結(jié)集出版對相關(guān)學術(shù)研究有助益作用。
濟南之名,防自漢初。始之為郡為國,旋撤旋復,屢并屢省,疆域之分合,難以備陳矣。趙宋以來而為府,延至明清,而轄地迥殊,廣狹懸絕。其最闊者,有明一代以至清雍正前期,濟南府屬四州二十六縣,幾占全省三分之一。是以著作之隸籍,莫可一以繩之也。故《濟南歷代著述考(套裝上下冊)》收錄范圍,凡今之區(qū)劃隸於濟南者,如歷城、章丘、濟陽、長
本書共十二卷,依次為縣紀、官表、選舉、輿地志、建置志、賦役志、水利志、學校志、秩祀志、兵防志、宦績列傳、人物列傳。
為弘揚巴蜀優(yōu)秀文化,加強四川歷代方志的搶救保護工作,服務四川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于2009年開展了全省舊志普查工作,摸清了現(xiàn)存從清代到民國的通志、府志,州志、縣志、鄉(xiāng)土志、圖志的保存狀況。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2014年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啟動了《四川歷代方志集成》的影印出版
為弘揚巴蜀優(yōu)秀文化,加強四川歷代方志的搶救保護工作,服務四川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于2009年開展了全省舊志普查工作,摸清了現(xiàn)存從明代到民國的通志、府志、州志、縣志、鄉(xiāng)土志、圖志的保存狀況。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2014年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啟動了《四川歷代方志集成》的影印出版
杭州通鑒(上下冊)
《民國時期西南邊疆檔案資料匯編:云南廣西綜合卷目錄總集·圖文精粹》一書把《民國時期西南邊疆檔案資料匯編·云南廣西綜合卷》各卷檔案文獻目錄集成,集中展示這批檔案的內(nèi)容特征,為閱讀者提供索引;并用原色影印方式選取部分檔案文獻,保持檔案紙張、筆跡、印章等文獻的原貌,從形式特征方面,鑒賞歷史文獻,這里選取的文獻有云南政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