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對一百年前珍貴文獻史料的發(fā)掘,還原了印度大詩人泰戈爾1924年四十九天中國之行的現(xiàn)場。全書分為“東方神駒”“七城記”“黎明清醒”和“永遠的泰戈爾”四輯,分別收錄了泰戈爾來華前中國詩人徐志摩的相關言論與資訊、泰戈爾來華后在上海、杭州、南京、濟南、北京、太原、武漢七個城市的活動報道、在不同場合的重要演講與言論以及中國文化界人物對泰戈爾來華的評說。
本書稿選譯自印度國際大學圖書出版部出版的泰戈爾《書信集》(孟加拉語,截至2004年已出版19卷)第1卷至第4卷,匯編了他與家人之間的往來書信。第1卷收錄了泰戈爾寫給他妻子穆里納莉妮女士的36封信和妻子所寫的8封信,以及有關穆里納莉妮的一些材料;第2卷收錄了泰戈爾寫給他的長子羅廷德羅納特的49封信;第3卷收錄了他寫給兒媳婦普羅迪瑪(即羅廷德羅納特的妻子)的115封信;第4卷收錄了他寫給聽他的其他親人125封信。
如今我們重新回望她作為作家和社會活動家的一生,糾纏其間的總不離她與哲學家薩特之間那段長達半個世紀的愛戀。童年、少年、盛年、中年和垂暮之年;親情、友情、愛情,走入哲學世界,創(chuàng)作《第二性》等作品的經歷。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生命無常蓄勢待發(fā);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博觀約取一朝蛻變;殘年光影生命絕響等,共五章。具體內容包括:荒蕪的歲月、尋找生命的方向、博里納日時期:成為藝術家的第一步、布魯塞爾時期:仔細鉆研繪畫技巧等。
本書講述了愛因斯坦的一生。作者博達尼斯是一位講故事的高手,善于將復雜的物理學問題通過幾條簡單的線索展示出來,又將這一切置于歷史發(fā)展脈絡中。本書聚焦于愛因斯坦取得偉大成就的過程以及他所犯的錯誤,并將他的個人生活、他與同時代科學家的關系、他對各種科學理論(比如量子力學)的態(tài)度穿插其中——“一切讓愛因斯坦之所以成為愛因斯坦的元素都躍然紙上”。同時,本書對相對論進行了淺顯易懂的解讀。
《記錄:澳大利亞華人精英50人》共分為四部分: 財富人物商界精英青年翹楚和華人之光 財富人物的主角們都在澳大利亞擁有一定規(guī)模的企業(yè)。 商界精英則是來自各行各業(yè)的新老移民。青年翹楚則是前景最廣闊的一個群體,主角們都是80后90后的野心家華人之光則是基于本書以創(chuàng)業(yè)故事為主旨,為豐富人物 的多面性,故增加了這部分。他們的故事體現(xiàn)了在澳大利亞創(chuàng)業(yè)的多元性,他們的經歷更立體,讓讀者更著迷。 春華秋實,時光流逝,甘甜和苦澀在文字中愈加鮮活。歲月總是被推回到往昔,卻又成為未來最可靠的憑證。出書是一種遺憾的藝術
本書講述了特尼亞諾夫在此書中豐富了普希金研究中許多重要的事實、細節(jié)和關節(jié)點,并且對其創(chuàng)作遺產做出了獨特而又深刻的闡釋。與此同時,作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注重吸取了許多蘇聯(lián)文藝學界的普希金研究成果。特尼亞諾夫在這部著作中表現(xiàn)了他獨異于他人的普希金創(chuàng)作之路觀念:力圖驅散普希金注釋家們圍繞這位偉大詩人的名字而制造的“花飾”和“傳奇”,而寫出一個“活人”普希金,而非所謂“生活中的普希金”。
本書作者弗蘭基謝克·科·巴士克回憶了自1892年起在卡夫卡父親赫爾曼·卡夫卡位于布拉格的服飾用品商店(即卡夫卡家里)近三年的學徒生涯。作為一個敏銳的觀察者,作者以鮮活的語言書寫記憶,細致精微地描述了卡夫卡的成長經歷、家庭情況、商店的日常生活以及社會整體環(huán)境。
為什么催眠術時靈時不靈? 夢境是對現(xiàn)實的映照嗎? 壓抑欲望有哪些危害? 變態(tài)人格心理的成因是什么? …… 關于人性、欲望、夢境、變態(tài)心理、性本能,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早已研究透徹。通過閱讀本書,就可以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本書圖文并茂,以一種引人入勝、易于理解的形式,介紹了弗洛伊德充滿爭議的一生及其思想精華,并詳細描述了無意識、潛意識、力比多、自我、本我、超我等心理學概念。不同于同類心理學家傳記的艱澀枯燥,本書力求年輕化、活潑化,適合年輕讀者閱讀興趣。
本書內容包括:輝煌前奏、王子:馬其頓宮廷里的亞歷山大、勇士:亞歷山大的軍隊、指揮官:亞歷山大和希臘人、法老:亞歷山大和埃及、世界之王:亞歷山大和波斯、旅行者:亞歷山大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行、終有一死:亞歷山大在巴比倫、亞歷山大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