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非美術考古文集》以山東摩崖刻石等書法載體為研究對象、時間跨度集中在西漢魏晉南北朝。賴非先生不僅是一個杰出的學者,而且還是一位藝術家。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就以善書而揚名。今天他的書法作品陳列于山東省內外的博物館和書齋,甚至在海德堡也能觀賞到他的作品。他已經(jīng)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鮮明的個人風格。其書法的主要特點是震顫的行筆,無論是間架結構還是章法皆展現(xiàn)出新奇的布局。
賴非,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考古系,供職于山東省石刻藝術館。主要學術著作:《云峰刻石調查與研究》合著,齊魯書社1992年版,《山東新出土古璽。ú⑨專,齊魯書社1998年版,《中國書法全集》第12卷,榮寶齋出版社20004年版,《中國美術分類全集·漢畫2》,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年版,《書法環(huán)境一類型學》,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齊魯碑刻墓志研究》,齊魯書社2004年版,《齊魯摩崖刻石》,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
序一
序二
我的學術關注點(代自序)
關于“書法環(huán)境—類型學”
談當前書法理論的建設
家具變革引起了漢字字體的改變
漢代書法類型
漢代書法分期
魏晉南北朝書法類型
魏晉南北朝書法分期
北朝后期的書法復古現(xiàn)象
“斜畫緊結”與“平畫寬結”是北朝書法的兩個階段
漢碑的起源、發(fā)展與分布
墓志起源辯析
尖山刻經(jīng)分布復原
北朝佛教刻經(jīng)的階段與書法風格
山東北朝摩崖刻經(jīng)的書丹人及其書法意義
泰山經(jīng)石峪刻經(jīng)的設計與結局
泰嶧山區(qū)刻經(jīng)新資料及相關問題
北齊刻經(jīng):在對抗中借鑒
云峰刻石概論
云峰刻石研究八百年
山東北朝佛教刻經(jīng)研究
山東墓志概論
魯南漢代畫像石初論
漢代山東銅鏡銘文及其書法
賴非著作分類目錄
后記
通俗隸書較前一階段有很大改變,它們除個別字的筆畫中保留篆意外,基本筆畫樸實徑直,用筆無波挑,結體方正,充滿活潑之趣,全然不同于武帝以前那種篆隸相間的面貌;代表性作品有:《嘉峪關漢簡》、《敦煌漢簡》中的一部分,《楊量買山記》(前68年)、《五鳳刻石》(前56年)、《庶孝禹碑》(前26年),洛陽西郊漢墓和金谷園車站11號漢墓出土的陶器文字,河北興隆縣1953年出土的銅錠銘文,《萊子侯刻石》(16年)、《漁山刻石》,河北正定北莊漢墓出土的黃腸石刻字(56—88年),《三老諱字忌日碑》(52年)、《褒斜道刻石》(63年)、《大吉買山地記刻石》(76年)、《武威王杖詔書令簡》、《武威醫(yī)藥治百病膏藥方簡》,偃師鄭瑤出土的《買田約束石券刻字》,四川蘆山出土的《永元三年畫像磚題字》(91年)等,皆屬此一類型。其數(shù)量約占當時隸書的80%以上,是本階段的主要書法類型。
波挑筆畫是隸書的典型筆畫,因而可將具有這種筆畫的隸書稱作典型隸書。它濫觴較早,但在第一階段中,由于篆書筆意內含的時代特點束縛著它,波挑筆畫一直沒有太明顯的長進。進入本階段以后,這種筆畫逐漸發(fā)展起來。究其根源,乃是與本階段書法發(fā)展的總精神——豐富筆畫相聯(lián)系的。也就是說,是在這種時代特點的制約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公元前58年的《居延漢簡》,西漢晚期的《武威儀禮簡》,洛陽燒溝82號墓出土的王莽時期的陶倉文字等,充分反映了波挑筆畫豐富發(fā)展的勢態(tài)。尤其是公元27年的《居延漢簡》,波挑更加趨于成熟。這些作品,與第三階段以多姿多彩的波挑筆畫為特色的隸書,有直接的承繼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