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長情的告白。作者是一名作家,更是一個媽媽,她以溫暖且感性的筆觸記錄她與兩個女兒長達十年相處的甜蜜時光,在這本書里,我們看到認真與耐心陪伴女孩們成長的媽媽。
作者運用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快速抓出孩子想要對你透露的關鍵詞。只有傾聽,才能看到和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給予愛,才能傳遞愛,才能實施教育。
她陪女兒們閱讀說故事,與她們在逆境飛翔、在甘苦中彼此鼓勵。她因女兒們而學習愛的能力。
以愛為光
生命是一趟充滿未知冒險的旅程,旅程中,我們與生命之初最重要的人相逢,他們與我們的緣分天生注定。我們的唇發(fā)出最美、最初的聲音是爸爸、媽媽。當一個生命在我的身體中住了十個月后降臨塵世,從此我們血肉相連,我生命中的愛之光,因她們的到來,由暗淡變得明亮, 我也由忐忑變得篤定,由惶恐變得自信。為了她們,我努力變成更好的人, 更努力成為她們的好媽媽。
學習成為一個好媽媽,簡單九個字,卻是從無數(shù)件看似不值一提卻又令人心生挫敗的小事中不斷獲得成長。
在孩子歇斯底里的哭鬧聲中,我曾經(jīng)引以為傲的耐心頃刻粉碎瓦解, 我變得束手無策,我想方設法地去回應她們的哭聲,努力撿回屬于自己的那份耐心。而在深夜的自省時分,我發(fā)現(xiàn)我的耐心還在,只是我將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企圖以母親之威讓女孩們臣服于我。為了我可愛的女孩們,我愿意彎下膝蓋,與孩子們比肩而立,從她們的角度看問題,傾聽她們內(nèi)心最真實的聲音,我從孩子們身上看到了她們最善、最美的純真。當孩子們鼓起勇氣向我傾訴心事時,我的一番看似安慰的肺腑良言, 卻讓孩子面露失望直至離開,我將這些畫面在腦海中反復回放,才驚覺, 孩子要的并非我的意見,更非我的教導,她們只是希望自己的心聲被人聽見,且被具有同理心的人聽見。
唯有身為父母的我們覺察到自身的缺失,才能夠在這條陪伴她們成長的道路上走得得心應手。
母親一職并非與生俱來,更非信手拈來,正因為如此,在學習成為好媽媽的最初,首先要將自己所有的情緒、耐心歸零,以孩童的純真之心開始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帶著飽滿的愛以及對父母之責的熱忱,把愛融入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中,把愛滲透到孩子們的眼中及心底,把熱忱帶進孩子們對世事萬物的探索中。當我自己做出這些改變時,女孩們獨特的個性便在她們的生命中得到舒展,我們因此變得獨立、自由、灑脫, 也很甜蜜。十年光陰,成長的不僅是她們,更包括我。
因為女孩們,我熱愛一蔬一果,我相信,萬家燈火中,廚房的溫度與幸福的指數(shù)息息相關,廚房熱氣騰騰,幸福必然愛意滿滿,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會將自己的身心全部交托給女孩們,任由她們在我耳邊分享著學校里的大小事情,讓我們每一秒的相處都變得有意義。我不再做橡皮擦媽媽,她們的字卻寫得越來越工整、漂亮;我學著了解她們,她們的個性愈發(fā)獨特;我不要求她們獲得第一名,而是陪她們一起糾正考卷中的錯誤,與她們一起學習尊重老師上課的辛勞,她們的成績因此更加穩(wěn)定,大女兒獲得市長獎,年年都獲得獎學金,小女兒人緣頗佳, 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我以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教養(yǎng)她們,反倒讓她們活出了自己的樣貌。
十年光陰,她們成長得甜美、懂事,她們做的貼心事何止一樁?我們用閱讀學會了擁抱、分享;我們用寫作學會了包容、成長;我們在廚房里釀造人世間的酸甜;我們在每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里學會了陪伴, 學會了讓自由和創(chuàng)意無邊際地飛翔……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鏡子。我非常喜歡一句話: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陪伴孩子,我順應孩子們的天性,并遵從她們本身的習性,就像樹根需要舒展,孩子的心靈同樣需要如此,一旦她們的心靈獲得舒展,她們心靈的成長必然也會郁郁蔥蔥吧。
王雙雙
2016 年6 月
王雙雙,作家、編劇江蘇人,現(xiàn)居臺北。2007年開始創(chuàng)作小說,出版小說逾十部。以半夏及重光的筆名出版小說。
作品包括《彼若盛花》《七年》《好姑娘永垂不朽》《最好的時光遇見你》《半島微光》等。2011年任職編劇,參與創(chuàng)作劇本
2015年創(chuàng)作劇本小說《以愛之名》。2015年成立創(chuàng)辦悅讀趣,推廣閱讀及寫作。未來希望以自己的影響力,推廣閱讀,讓閱讀成為孩子們小時候的習慣,長大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