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的廣大草原是歐亞大草原東南部的組成部分,它與歐亞草原之間文化聯(lián)系緊密。本書重點在于研究歐亞草原不同地區(qū)與文化之間的文化交往,即傳播者與接受者的互動。書稿包括六部分,分別是北方青銅器的萌芽、公元前2千紀草原文化的擴張、中國北方青銅器的興起與外傳、早期游牧時代的開端、早期鐵器時代的中國北方與歐亞草原、匈奴時代中國北方與歐亞草原的文化聯(lián)系。
中國北方地區(qū)是歐亞草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的交往也是早期東西方交流的重要內(nèi)容。本書用大量的篇幅梳理了中國北方與歐亞草原交往的相關考古學文化,并在此基礎上討論了青銅器和金器等金屬器的傳播與影響,展示了絲綢之路之前的草原金屬之路。
序 ……………………………………………………………………………… 1
前言 …………………………………………………………………………… 1
第一章 北方青銅器的萌芽…………………………………………………… 1
第一節(jié) 歐亞大陸不同的青銅系統(tǒng) ……………………………………… 3
一、東方青銅文明系統(tǒng) ………………………………………………… 4
二、西方青銅文明系統(tǒng) ………………………………………………… 4
三、史前時代晚期青銅文化系統(tǒng) ……………………………………… 5
第二節(jié) 與中國相關的境外早期銅器研究 ……………………………… 6
一、中亞南部綠洲文化的早期銅器 …………………………………… 7
二、草原文化的早期銅器 …………………………………………… 14
三、部分早期銅器的類型學演變 …………………………………… 22
第三節(jié) 中國早期銅器中不同青銅系統(tǒng)的形成 ……………………… 26
一、夏代的中原青銅器系統(tǒng) ………………………………………… 26
二、夏時期北方青銅器系統(tǒng) ………………………………………… 28
三、夏時期西北系統(tǒng)早期青銅器 …………………………………… 32
四、夏時期中原、北方與西北系統(tǒng)青銅器的關系 ……………………34
第四節(jié) 中國早期銅器與境外早期銅器的關系 ……………………… 36
一、齊家文化銅器與境外的關系 …………………………………… 37
二、四壩文化和天山北路文化銅器與境外的關系…………………… 40
三、中國北方 蒙古高原冶金區(qū)的雛形 ……………………………… 43
第二章 公元前2千紀草原文化的擴張 …………………………………… 46
第一節(jié) 安德羅諾沃文化共同體和塞伊瑪 圖爾賓諾遺存 …………… 49
一、安德羅諾沃文化共同體和草原有銎戰(zhàn)斧………………………… 49
二、塞伊瑪 圖爾賓諾遺存的特點、年代及人群屬性………………… 77
三、兩種遺存的關系 ………………………………………………… 92
第二節(jié) 中國境內(nèi)的相關遺存 ………………………………………… 93
一、新疆發(fā)現(xiàn)的與安德羅諾沃文化共同體相關的遺存……………… 93
二、新疆和北方地區(qū)的有銎戰(zhàn)斧 …………………………………… 110
三、新疆和北方地區(qū)的空首斧 ……………………………………… 113
四、中國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塞伊瑪 圖爾賓諾式銅矛”…………………… 116
第三節(jié) 公元前2千紀中國與草原的文化聯(lián)系 ……………………… 118
一、安德羅諾沃文化共同體在新疆地區(qū)的擴張 …………………… 118
二、有銎戰(zhàn)斧的傳布 ………………………………………………… 122
三、空首斧的傳布 …………………………………………………… 127
四、塞伊瑪 圖爾賓諾式銅矛 ……………………………………… 131
五、小結……………………………………………………………… 131
第三章 中國北方青銅器的興起與外傳 …………………………………… 133
第一節(jié) 中國北方系青銅器的興起 …………………………………… 134
一、早商時期的北方青銅器 ………………………………………… 134
二、晚商至西周時期的北方青銅器 ………………………………… 137
三、主要青銅器的發(fā)展演變 ………………………………………… 150
第二節(jié) 公元前2千紀末的歐亞草原 ………………………………… 163
一、后塞伊瑪時期的哈薩克草原、東歐草原及森林草原地帶 ……… 163
二、蒙古地區(qū)的早期青銅器 ………………………………………… 166
三、米努辛斯克盆地卡拉蘇克文化 ………………………………… 170
第三節(jié) 中國北方系青銅器的外傳 …………………………………… 177
一、北方系青銅器對中原文化的影響 ……………………………… 177
二、北方系青銅器對燕山以北青銅文化的影響 …………………… 189
三、北方系青銅器與蒙古高原的聯(lián)系 ……………………………… 196
四、北方系青銅器與米努辛斯克盆地的聯(lián)系 ……………………… 200
五、北方系青銅器對境外草原的影響———以青銅短劍為例 ……… 208
第四章 早期游牧時代的開端 ……………………………………………… 216
第一節(jié) 歐亞草原游牧文化的開端 …………………………………… 217
一、黑海北岸和庫班河流域:前斯基泰和早期斯基泰文化 ……… 217
二、俄羅斯南西伯利亞地區(qū):阿爾然王冢 ……………… 223
三、蒙古高原和外貝加爾的石板墓文化 …………………………… 234
第二節(jié) 中國北方游牧文化的前身 …………………………………… 237
一、夏家店上層文化 ………………………………………………… 238
二、卡約文化 ………………………………………………………… 250
第三節(jié) 中國北方與歐亞草原的聯(lián)系 ………………………………… 254
一、夏家店上層文化與早期石板墓文化的聯(lián)系 …………………… 254
二、夏家店上層文化與南西伯利亞和黑海沿岸的文化交往 ……… 258
三、歐亞草原中東區(qū)的劃分以及各自特點 ………………………… 262
第四節(jié) 畜牧向游牧轉(zhuǎn)變過程推測 …………………………………… 266
第五章 早期鐵器時代的中國北方與歐亞草原 …………………………… 270
第一節(jié) 歐亞草原繁榮的游牧文化 …………………………………… 270
一、斯基泰文化 ……………………………………………………… 270
二、薩夫羅馬泰 薩爾馬泰文化……………………………………… 280
三、薩卡文化 ………………………………………………………… 293
四、塔加爾文化 ……………………………………………………… 317
五、圖瓦地區(qū)的早期游牧文化 ……………………………………… 334
六、阿爾泰地區(qū)的早期游牧文化 …………………………………… 344
七、石板墓文化 ……………………………………………………… 354
第二節(jié) 中國北方文化帶的形成 ……………………………………… 358
一、中國北方的戎狄遺存 …………………………………………… 360
二、中國北方有關“胡”的考古遺存 ………………………………… 375
三、東周時期北方兩種遺存的差別 ………………………………… 394
第三節(jié) 中國北方與歐亞草原的聯(lián)系 ………………………………… 402
一、與蒙古高原和外貝加爾地區(qū)的聯(lián)系 …………………………… 402
二、與米努辛斯克和圖瓦等地的聯(lián)系 ……………………………… 405
三、與阿爾泰地區(qū)的聯(lián)系 …………………………………………… 421
四、與天山七河地區(qū)的聯(lián)系 ………………………………………… 431
第四節(jié) 匈奴起源新探………………………………………………… 444
一、匈奴最早的遺存與中國北方以及蒙古高原的比較 …………… 444
二、討論………………………………………………………………455
第六章 匈奴時代中國北方與歐亞草原的文化聯(lián)系 ……………………… 458
第一節(jié) 匈奴遺存分期研究…………………………………………… 458
一、相關概念的說明 ………………………………………………… 458
二、蒙古和外貝加爾匈奴遺存的分期 ……………………………… 460
三、匈奴的大型墓葬 ………………………………………………… 468
第二節(jié) 匈奴文化的源流及其與周邊民族和匈奴屬國的關系 ……… 486
一、西漢中晚期匈奴遺存的文化因素分析 ………………………… 486
二、匈奴文化的向外傳播 …………………………………………… 501
第三節(jié) 戰(zhàn)國晚期至西漢中期中國北方與歐亞草原文化交流的轉(zhuǎn)變………………………………………………………………… 514
一、戰(zhàn)國晚期中國北方的歐亞草原文化因素 ………………………514
二、西漢時期中國北方的歐亞草原文化因素 ……………………… 518
三、匈奴文化中的中原文化因素 …………………………………… 521
四、絲綢之路的開通及其路線的南移 ……………………………… 523
結語 ………………………………………………………………………… 525
中外文專有名詞對譯表……………………………………………………… 546
后記 ………………………………………………………………………… 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