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學科文摘系列:人口與勞動經濟學文摘(2016.NO.1 總第1卷)》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學術文摘系列的新成員,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主辦,是人口與勞動經濟學方面的第1本學術文摘。
《中國社會科學學科文摘系列:人口與勞動經濟學文摘(2016.NO.1 總第1卷)》分為“人口學”和“勞動經濟學”兩部分,精選了2016年上半年涉及“生育”“勞動就業(yè)”“社會保障”等9個方面的60篇文章。
《中國社會科學學科文摘系列:人口與勞動經濟學文摘(2016.NO.1 總第1卷)》以全球視野和學科交叉的多元視角對所選文章進行提煉,選取其核心精華部分展現給讀者,是相關研究者的重要參考資料。
第一部分 人口學
思想的貧困與工具陷阱——對當代中國人口問題研究的反思
生育
影響全面二孩政策新增出生人口規(guī)模的幾個關鍵因素分析
全面兩孩政策對未來中國人口的影響
全面二孩政策與中國人口趨勢
中國1970年以來二孩生育間隔變動及影響因素分析
“單獨二孩”與“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生育意愿比較及啟示
中國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意愿與生育行為差異研究
生育率結構性變化與新生人口激增——基于北京的APC模型實證研究
中國近年來的生育水平估計
20世紀以來國際生育水平變遷歷程及影響機制分析
國際計劃生育發(fā)展回顧及2015年后展望
人口分布與人口結構
中國人口遷移分布的頑健性與胡煥庸線
中國人口的非均衡分布與胡煥庸線的穩(wěn)定性
從六十五年發(fā)展看胡煥庸線
中國人口格局的轉變和新人口發(fā)展戰(zhàn)略的構造
中國出生性別比水平估計及形勢判斷
當前中國高等教育人口現狀及發(fā)展趨勢分析
死亡與健康
1991-2014年我國嬰兒死亡率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中國人口的死亡水平及預期壽命評估——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
1950年代以來中國人口壽命不均等的變化歷程
江蘇省昆山市1981-2014年期望壽命時間序列分析
平均預期壽命、健康工作壽命與延遲退休年齡
人口老齡化對中國人群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
人口老齡化與宏觀經濟關系的探討
中國老年照料勞動力需求的估計與預測——來自澳大利亞的經驗
家庭老年照料會降低女性勞動參與率嗎?——基于兩階段殘差介入法的實證分析
人口與社會
中國當代家庭、家戶和家的“分”與“合”
二孩對城鎮(zhèn)青年平衡工作家庭的影響——基于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
新疆維吾爾族聚居地區(qū)人口婚育狀況分析
特大城市的人口調控研究——以上海市為例
第二部分 勞動經濟學
勞動就業(yè)
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破解民生領域難題
“十三五”時期勞動供給和需求預測及缺口分析
中國勞動力市場:現狀、制度安排與未來發(fā)展
中國勞動人口素質紅利與經濟增長
就業(yè)政策的階段特征與調整方向
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參與率的影響
中國勞動者過度勞動的變動趨勢及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供給和勞動生產率的影響研究
地區(qū)差異還是行業(yè)差異?——雙重勞動力市場分割與收入不平等
要素稟賦對中國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影響的統(tǒng)計分析——基于30個省市的面板數據分位數回歸
市場分割、資源錯配與勞動收入份額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優(yōu)化我國收入分配體制研究
中國近年體制內工資溢價趨勢——來自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數據的證據
勞動關系
經濟新常態(tài)背景下的和諧勞動關系構建
新常態(tài)下國有企業(yè)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
馬克思和諧勞動關系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企業(yè)工會效用與員工滿意度相關性分析
社會保障
供給側改革:降費對社會保險結構性改革的意義
我國基本養(yǎng)老保險擴面的收入分配效應研究
中國“十三五”時期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展望
社會保障支出、地區(qū)差異與居民幸福感
中國社會保障發(fā)展空間非均衡及影響因素研究
城鎮(zhèn)流動人口社會保障參保率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京津冀流動人口動態(tài)監(jiān)測數據的分析
人力資本
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人力資本門檻效應研究
異質性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作用區(qū)域差異研究
中國經濟轉型背景下的制造業(yè)人力資本積累研究
人力資本、產業(yè)結構和我國城鎮(zhèn)勞動參與、就業(yè)形態(tài)
人力資本、城鎮(zhèn)化與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
健康人力資本、科技創(chuàng)新效率與經濟增長
健康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學科文摘系列:人口與勞動經濟學文摘(2016.NO.1 總第1卷)》:
中國人口發(fā)展具有高度的復雜性:一方面因其整體的規(guī)模十分突出,結構上的小變動也能轉化為規(guī)模上的大問題;另一方面則因其頗具特色的生育政策!皢为殐珊ⅰ闭呃_了生育政策新一輪調整完善的序幕,而全面兩孩政策卻是“重頭戲”,其對未來人口發(fā)展趨勢的影響明顯超過“單獨兩孩”政策,既贏得了新機遇,也平添了新的挑戰(zhàn)。
一生育政策調整完善:從“單獨兩孩”到全面兩孩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育政策新一輪調整完善的步伐明顯加大加快: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單獨兩孩”政策作為推動社會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十八屆五中全會又將全面兩孩政策列入“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戰(zhàn)略任務之中。其最根本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了統(tǒng)籌人口的規(guī)模與結構、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生育政策調整完善首先需要關注人口規(guī)模與結構的變化特征。在20世紀70年代,以“晚、稀、少”為主要內容的計劃生育政策基本確立并逐步落實,人口規(guī)模的增長速度出現了1949年以來第一次的明顯下降:年度凈增人口規(guī)模從1970年的2321萬人大幅減少到1979年的1283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則相應地從約26‰徑直降低至約12‰。其后的出生高峰使得人口規(guī)模的增長速度出現波動和反彈,但到20世紀90年代,受到計劃生育政策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共同影響,人口規(guī)模的增長速度再次出現了明顯下降:年度凈增人口規(guī)模從1990年的1629萬人減少到1999年的102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則相應地從約14‰降低至約8‰。進入21世紀,由于生育率基本穩(wěn)定在較低的水平,人口規(guī)模的增長速度繼續(xù)放緩,年度凈增人口數量從近900萬人減至最低時只有約640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則從近7‰降至最低時只有約4.8‰。特別是在2010年及以后,人口規(guī)模呈現出低速慣性增長主導下的新常態(tài),年度凈增人口數量基本沒有超過670萬人,自然增長率維持在5‰左右(這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在這個過程中,人口規(guī)模的壓力相對有所緩和,而人口結構的問題則日益凸顯出來,年齡結構的老化和性別結構的失衡在更大程度上困擾著人口的發(fā)展,進而深刻地影響著經濟增長的持續(xù)性和社會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
從“單獨兩孩”政策到全面兩孩政策,這是在生育政策調整完善的路徑中符合國情的選擇,體現了生育政策調整完善目標明確性與過程漸進性的統(tǒng)一。作為全面兩孩政策的先導、生育政策調整完善的過渡,“單獨兩孩”政策不僅可以提前釋放部分累積的生育勢能、達到生育高峰前錯的政策效果,而且也可以形成應對出生堆積的實踐經驗、創(chuàng)造工作方式轉變的緩沖條件、爭取相關公共設施的建設時間,從而為目標人群規(guī)模更為龐大、累積生育勢能更加嚴重的全面兩孩政策更為平穩(wěn)、更加有序的“落地”奠定堅實的基礎。生育政策必然要在“單獨兩孩”的基礎上走向全面兩孩.這是其新一輪調整完善的既定路線。全面兩孩昭示著中國生育政策的根本轉向,賦予了生育政策嶄新的時代內涵,具體表現在:第一,全面兩孩政策的啟動實施體現了生育政策從較為嚴格向相對寬松的轉變。第二,全面兩孩政策的啟動實施反映了生育政策從群體分割向普遍統(tǒng)一的轉變,全面兩孩基本取消了生育政策在城鄉(xiāng)和地區(qū)上的差別,讓生育政策告別了“碎片化”的時代,有助于實現群體間的公平性和全國范圍內的一體化。預測全面兩孩政策對未來中國人口發(fā)展的影響,重點需要關注其對未來中國生育態(tài)勢的影響、估計全面兩孩政策下的生育水平是問題的核心。本研究按照分人群分要素回推預測方法對生育勢能釋放期的總和生育率進行測算,并以此為基礎對生育勢能釋放后的總和生育率進行估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