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申報世界遺產(chǎn)的“糾結(jié)”源于她的優(yōu)勢,是一種挑戰(zhàn),但不是負面的問題。相信《世界的揚州·文化遺產(chǎn)叢書·大地上的卷軸畫:揚州蜀岡瘦西湖的景觀精神和人類價值》會給我們很多相關(guān)的啟示,進一步有助于“解題”,更加明確地全面促進和推動相關(guān)的研究、保護、解讀和展示工作。
最要緊的是,揚州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不同凡響深愛著家鄉(xiāng)和國家、具有高度文化白覺和文明水準的民眾和來自四面八方的擁躉;有著順應民意、愈來愈重視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傳承的當?shù)卣;還有一支淡泊名利,珍視歷史使命和機遇,癡心文化遺產(chǎn)事業(yè),又特別能戰(zhàn)斗,求實認真,并日漸成熟的專業(yè)隊伍。這使得相關(guān)的努力與世俗的“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不可同日而語,成果和效應也必然會涇渭分明!妒澜绲膿P州·文化遺產(chǎn)叢書·大地上的卷軸畫:揚州蜀岡瘦西湖的景觀精神和人類價值》的編輯出版就是又一次明證。
緒論
第1章 大地上的卷軸畫
第一節(jié) 交相輝映的詩情與市景
第二節(jié) 相輔相成的水意與幻影
第三節(jié) 水乳交融的畫境與情思
第四節(jié) 渾然一體的山韻與禪境
第2章 穿越歷史的滄桑
第一節(jié) 曲曲折折的瘦西湖
第二節(jié) 異彩紛呈的瘦西湖
第3章 農(nóng)耕社會的商業(yè)文明奇葩
第一節(jié) 盛景掩映下的文化與藝術(shù)
第二節(jié) 比較研究語境下的瘦西湖文化景觀
第4章 探索歷史的原真記憶
第一節(jié) 原汁原味的文化景觀
第二節(jié) 保存完整的歷史遺產(chǎn)
參考書目
后記
第二進為三世佛殿,佛高九尺五寸,后瞻若仰。光緒十七年(1891),僧人瑞堂募資重建山fJ殿和大雄寶殿。光緒二十七年(1901),僧人“長惺及徒雨”、寶莖等先生營造樓殿堂寮,至宣統(tǒng)元年(1909)竣工。新中國成立后,1959年至1960年曾用作揚州市體育學校校址,后為武警部隊駐用。1984年,揚州市人民政府對重寧寺進行維修。1989年國家文物局、江蘇省文化廳、揚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簽訂協(xié)議,重寧寺用作國家文物局揚州培訓中心校址。1990年,全面大修天王殿,并在院內(nèi)兩側(cè)建辦公、教學用房。2002年國家文物局揚州培訓中心撤銷,移交揚州市文物考古隊代管。2007年揚州市文物局對重寧寺藏經(jīng)樓進行維修,F(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卷石洞天:原為清初古隕同故址,清代揚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后為清代鹽商洪征治家園,俗稱“小洪同”。清嘉慶年問,園圮廢,僅存故址。民國年問,曾設三益農(nóng)場于此。新中國成立后,曾移建城內(nèi)新勝街魏氏園一廳。據(jù)《揚州畫舫錄》記載,山上有梅花如雪,水際編朱竹為籬,掩映有態(tài)。廳左為芍廳,芍廳左為小閣。廳右循堤穿梅徑,至水亭。
西園曲水:為西園茶肆故址。清乾隆時期,為道員黃履晟別業(yè)。乾隆四十四年(1779)。改歸候選道汪羲。乾隆四十八年(1783),繼歸候選知府汪灝,轉(zhuǎn)歸徽州歙縣鹽商巨子鮑誠一所有,建濯清堂、新月樓、觴詠樓與拂柳亭等諸景。道光后,園圮。民國初,金德齋購其原址,建“可園”,后轉(zhuǎn)為丁敬成所有。新中國成立后,西園曲水得到不斷修繕,上世紀80年代在園中復建浣香榭、妙遠堂、濯清堂等建筑,F(xiàn)與卷石洞天景區(qū)共同辟為盆景園,用于展示揚派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