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是一本母嬰類書籍,觀點、內(nèi)容來自于東方都市廣播899駕車調(diào)頻《辣媽朋友圈》的主播和兩位常駐嘉賓,這是一檔以準媽、辣媽為主要訴求對象,幫助答疑解惑的母嬰類節(jié)目。本書通過主持人和母嬰專家及心理專家們對話的方式,輕松活潑地為讀者展現(xiàn)了媽媽關(guān)心的話題,涉及生育時間、胎教、離乳、帶娃旅行、寶寶教育等各個話題,胎盤如何處理?寶寶的牙齒怎么保護?在這本書中,讀者均能找到答案。你還是無所適從的新手媽媽嗎?翻開這本書,和沈蕾一起變成刀槍不入的魅力辣媽吧。
一本書,帶你近距離感受犀利觀點的高頻率碰撞!
為人父母不用那么累,你所要做的只是和他們好好相處!
——你的“自私”,一點兒也不自私!倒是別讓“無私”毀了你的孩子!
19個話題,你所困惑的,就是書里要好好聊聊的!
胎教、胎盤去留、離乳、產(chǎn)后抑郁,孕媽關(guān)心的問題,這里有;開口早晚、身高、乳牙保護,有關(guān)寶寶的呵護,這里有;帶娃旅行、自我保護教育、死亡教育,伴隨孩子成長的難題,這里也有。
——做父母不是要變成無所不能的超人,你只需要一套得當?shù)姆椒ǎ?br />
899駕車調(diào)頻熱門母嬰節(jié)目《辣媽朋友圈》主持沈蕾、婦產(chǎn)科專家戴云和月子專家朱嶸共同呈現(xiàn)!
在一切關(guān)于孩子的問題上,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這本書里沒有答案,它是一面鏡子,從中我們看到自己,也看到我們想要成為的樣子。
沈蕾,著名主持人。上海東方都市廣播899駕車調(diào)頻《辣媽朋友圈》主播。
戴云,《辣媽朋友圈》常駐嘉賓。婦產(chǎn)科副主任醫(yī)師兼醫(yī)院管理工作,在公立婦產(chǎn)科醫(yī)院工作20余年后,投身中高端民營醫(yī)院。
朱嶸,《辣媽朋友圈》常駐嘉賓。牙醫(yī)出身,現(xiàn)為母嬰專家和月子會所所長,早年曾和沈蕾共同主持過《性情中人》,成為“萬人迷”。
第1章 早生好還是晚生好? 001
第2章 胎教練就神童? 012
第3章 孕媽也要美美噠 022
第4 章 一起去做唐篩檢查吧 035
第5章 給寶寶一個無煙環(huán)境 045
第6章 林丹不必出軌 053
第7章 胎盤要不要 062
第8章 產(chǎn)后抑郁,你不一定認識 071
第9章 離乳 083
第10章 早開口和晚開口 092
第11章 身高純靠遺傳嗎? 102
第12章 寶寶的牙齒 110
第13章 帶娃旅行 124
第14章 孩子該不該打 135
第15章 讓孩子對校園霸凌說NO 146
第16章 讓你的孩子離性侵遠一些 158
第17章 過火的玩笑 170
第18章 死亡教育有多難?! 181
第19章 老公說明書 193
后記 204
如果錯過
上海東方都市廣播899駕車調(diào)頻總監(jiān)曉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書名是我起的。
呵呵,標題黨?抓眼球?搞營銷?
好像都有一點。
記得那天討論,這近似殘酷而又不近人情的八個字不知是怎么蹦出來的,一陣議論,一陣沉默,居然采納。我不知道當時在座的其他作者和出版社的編輯們和我的共情來自哪里?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自然一笑而過,但對我來說,真的有點扎心有點痛。
兒子的兒時是我最“忙”的日子,父子交流的時間少得可憐,想著以后的日子還很長,不急,我的孩子是我的。
可等他漸漸長大,相對無言的時刻卻越發(fā)多了起來,許多終于想好的話題還是咽了回去,終于逮到一問一答的機會,才知道我離他的生活已經(jīng)很遠了。那一天,我在開車,他蜷在后排,我說今天的電影怎么樣?他拉下耳機,“啊?還好”,然后繼續(xù)睡。
有檔電視節(jié)目,主持問我父子相處的片段,實在想不出動人的故事,只是依稀記得,那些應(yīng)該最親密的日子,總是,他一早上學(xué),我還在床上補覺,晚上回家,他已在夢鄉(xiāng),于是,在黑暗中摸到他的床邊,提一提原本蓋得很好的被子,親一下額角,算是他的爸爸了。然后,見到醒來的他,已是每星期的雙休日,其實那兩天,也難得見面,先是下樓的腳步聲,然后是冰箱的關(guān)門聲,再然后他在他的房間可待一整天,而那兩天,我被分派的保潔維修臨時工也讓我不敢懈怠。
忽然有一天推開關(guān)了一天的房門,想看他,他忽然停止了所有動作,像雕塑一樣,那一刻,時間很長很尷尬,還是他先說話:“老爸,沒事你可以先出去嗎?”,他還是一動不動,聲音像從石膏像里飄出來的,我像得到特赦令,勝利大逃亡。以后,我養(yǎng)成了敲門的習慣。
后來也一直安慰自己,天下這樣的老爸肯定不是我一個,我的孩子是我的。
兒子從小就和他媽睡在一起,三人從沒睡過一張床。那是單位分的房,兩室戶,8平米的臥房容不下大床。他出生后,我在那個兼書房的客廳里天天打地鋪,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倒是為以后的野外跋涉探險打下基礎(chǔ)。記得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他,推門總是他媽摟著他說,“你看呀,他來嘍!”,總覺得我和他們不像是一起的,我知道他和他媽好,但我也從不擔心,我的孩子就是我的。
五年后,咬牙買了帶樓梯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床,還有客房里空著的床,而我卻養(yǎng)成了一個人睡的習慣。
2006年5月,那一年,兒子8歲。新房的墻壁上鉛筆線畫出了他第一個身高的標記1米35,“過來,站好!”,兒子居然站得筆挺,我拿著卷尺鉛筆三角板,把他挪來搬去,盡量拖延時間,那一刻,我的孩子是我的。
走道門廊的墻壁上一道道鉛筆劃痕至今還在,我一直覺得,兒子的長高是和我的記錄有關(guān),直到有一天,你再喊“過來”的那時候,他直奔二樓而去。最后一道劃痕是1米81,他已經(jīng)大一了。身體越長越高,話題卻越來越少。我的孩子還是我的嗎?
已經(jīng)記不太清,當年學(xué)心理學(xué),除了因為去電視做“相伴到黎明”的主播,是否也還想著可以運用到如何與兒子相處上?拿到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的資格證書后舒了一口氣,想著以后可以和兒子的重新開始,頓感底氣十足。
但是,一切好像都太晚了。在他需要我的時候,我正被其他生活內(nèi)容占據(jù)著。心理學(xué)只能解釋,它幫不了我。
“辣媽朋友圈”節(jié)目已經(jīng)一年半了,關(guān)于孩子成長的話題依然源源不斷,父母和孩子相處遠不是父母兩人能夠完成的,沈蕾、戴戴、朱醫(yī)生、段濤等以“過來人”、專家的身份提出觀點,供你汲取、參考和選擇,孩子的成長也是父母的成長過程,你不介入就沒有陪伴,就沒有交流,就沒有共同成長,就像我那樣錯過。
“辣媽朋友圈”節(jié)目還在繼續(xù),你應(yīng)該不會再像我一樣,如果真的錯過了不該錯過的時刻,你便擁有了這個書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