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傳》全面展現(xiàn)了圣雄甘地自早年倫敦求學、南非歲月到后來的歐洲之行、印度獨立、功成身故的偉大一生,論述了甘地非暴力運動的起源、流變和影響,涉及布爾戰(zhàn)爭、食鹽大進軍、印巴分治等重要歷史事件,以及泰戈爾、丘吉爾、羅曼·羅蘭等著名歷史人物。敘事客觀、選材得當、筆觸生動,再現(xiàn)了甘地思想、生活、家庭等多方面的人格魅力。
甘地在印度近代史上地位尊崇,被稱為國父。甘地是如何從一個普通的凡夫俗子蛻變?yōu)槭バ鄣?甘地是如何領導印度人民開展非暴力抵抗運動,讓印度成功從英國殖民地走向獨立的?且聽作者克里希納·克里帕拉尼,印度當代文化界名人、泰戈爾外孫女婿給你解讀。
前 言
甘地的百年誕辰剛剛過去,在這一百年的時間里,印度人民的生活(包括政治、社會、經(jīng)濟多個方面)發(fā)生了巨大轉(zhuǎn)變。在此之前,在印度次大陸悠久而坎坷的歷史長河中,還從未有過這樣的劇變。當甘地出生的時候,英國已經(jīng)牢牢確立了它在印度的統(tǒng)治地位。1857年起義(各方對此稱呼不一,有人稱之為印度士兵叛亂,有人稱之為大造反,也有人稱之為第一次獨立戰(zhàn)爭)只不過是將原先的商業(yè)冒險活動變成了帝國。這種隸屬關系不僅僅體現(xiàn)在政治上。知識和文化統(tǒng)治極為有效地強化了這種隸屬關系,受過良好教育的印度年輕一代積極順從帝國的教化使命。這是最死心塌地的順從,他們心甘情愿投身其中。這是最牢固的鎖鏈,他們緊抓不放。如此徹底的監(jiān)控,如此卑微的屈服,大英帝國在印度的統(tǒng)治似乎順應天意,不可動搖。
甘地逝世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一個獨立國家的印度為失去甘地舉國哀悼。被掠奪的人們重獲財產(chǎn),一度沉默的人們再度發(fā)出呼喊。畏縮不前的人們現(xiàn)在可以高高地昂起頭。被解除武裝的人們鑄就了新的武器,在它面前英國人的刺刀變得軟弱無力。在世界兵器寶庫中,這是獨一無二的武器。它無須殺戮就能獲勝。
關于這個奇跡的故事就是甘地傳奇的一生,因為只有他才是這一歷史成就的締造者和引導者。正因為如此,他才被滿懷感激的同胞尊稱為國父。 不過,也不能夸大事實,認為甘地憑借一己之力便造就了這一巨變。不管天賦多么出眾,任何人都不可能成為歷史進程的唯一締造者。一大批先驅(qū)不畏艱難,用鐵鍬和刀劍在叢林中鏟除了那些致命的毒草,把畏懼、迷信和冷漠一掃而空。他們的努力為甘地打下了根基,而甘地則運用他的非凡才能,將這一基礎轉(zhuǎn)變?yōu)閼?zhàn)場,并引領他的國人向著自由前進。如果甘地早出生一百年,他不可能取得
如此的成就。同樣,如果沒有甘地的領導,印度也不可能以這樣的方式改變自身的命運這一絢爛的方式不僅帶來自由,同時也將榮耀賦予印度。這樣的經(jīng)歷獨一無二,人們猜想,或許不會再有類似的試驗。
甘地的一生都是為了印度人民,為他們受難,為他們而死。然而,他的偉大不僅僅在于他為祖國所作的貢獻。后世的人們銘記他的名字,也不僅僅因為他是一個愛國者或是一個具有革命意義的改革家。在甘地的各種身份之外,他首先代表著一種道德力量。對人類良知而言,這種力量具有普遍的、永恒的魅力?梢哉f,他的奮斗主要是為了他的同胞,因為他是他們中的一員,因為他們的苦難和屈辱激發(fā)了他的道德情感和政治斗志。因此,他的一
生值得所有人去了解。
如果甘地的偉大之處僅僅在于他對國家的熱愛和他在一場獲得成功的政治斗爭中起到的領袖作用,這或許足以說明印度民眾對國父的感激之情,卻不能解釋為什么其他國家的人民也如此尊敬和懷念他,并且從他的言語中得到激勵。當今世界有許多人被尊為國父,但實際上,離開他們中的某些人,世界照常運轉(zhuǎn)。然而甘地,這個僅以纏腰布裹身、虛弱黝黑的人,卻并不僅僅是印度的國父。
他取得了眾多成就。如果以行動方式或成果來衡量,這些成就中的任何一項都足以讓全世界尊崇他。他將占世界總人口五分之一的人從外國統(tǒng)治下解放出來。在某種意義上,印度的自由預示了東南亞及非洲許多國家后來獲得的自由。
甘地為賤民(Untouchable)所做的一切同樣重要,這些人曾經(jīng)被蔑稱為不可觸碰者。他打破了長達數(shù)個世紀的陳舊枷鎖,消除了種姓暴政和社會地位不平等。他堅持認為,衡量自由的標準應該是數(shù)以百萬計的鄉(xiāng)村人民所享有的社會、道德和經(jīng)濟福祉,以及取得這一自由的手段。因此,他向人們展示了一種生活方式,或許將來的某一天,這種方式會影響這個既受到嚴格控制又十分貪婪的社會,成為人們新的生活方式。
甘地的死本身就是一項成就,因為他的殉難讓印度人民深感羞愧,從而使他們得以擺脫仇恨和手足相殘的癲狂心態(tài)。同時,他的死也有助于印度聯(lián)邦強化新興國家的世俗性和民主性。
然而在一個多變的世界里,沒有哪項人類成就無論它多么偉大能夠永恒不變。甘地所取得的成就很可能已經(jīng)遭到破壞,或者偏離了原定方向,或者只剩下些許記憶。但甘地將繼續(xù)存活,因為那些成就并不足以涵蓋他的偉大之處。在他身上,人們看到的是全人類的代表,他永遠都在追尋真理和道德圓滿。正如他本人所言:我更關心的是避免人類本性中的兇殘,而不僅僅是避免我的同胞所遭受的苦難……如果說我們都是同一個神的子民,有
著相同的本質(zhì),那么我們就必須分擔每個人的罪,無論他是否屬于我們的種族。
1938年,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這樣寫道:與所有的民族一樣,印度也有愛國者,他們?yōu)閲宜龅臓奚粊営诟实兀行┤嗽馐艿男塘P甚至比甘地更加嚴酷。在宗教領域,這個國家有不少苦行者,和他們的嚴苛苦行相比,甘地的一生顯得相對輕松。但這些愛國者也只是愛國者,僅此而已;這些苦行者也僅有強大的精神力量,作為世俗的人,他們的道德水平限制了他們的成就。然而,甘地卻有著強大的道德力量,而他本人更是比他所擁有的道
德力量更加偉大。
甘地沒有創(chuàng)立任何教派,雖然他依靠信仰生活,但他卻沒有留下任何教條供信徒爭辯。對于宗教,他極其虔誠(雖然是以他自己的方式),但任何教條或行為,如果與他所理解的普遍的道德和博愛的法則相抵觸,他必然會無所畏懼、毫不妥協(xié)地加以拒絕。早在1909年,他的朋友、浸禮會教徒約瑟夫·多克(Joseph Doke)就曾這樣描述甘地:我懷疑,任何一種宗教都無法完全控制他。他并非純粹的印度教徒,因為他的觀點太接近基督教,但他又
不能算作是基督徒,因為他的思想浸透著印度教教義。與此同時,他對各類人的同情是如此的廣泛和普遍,我們不妨認為,他已經(jīng)到達超越任何教派原則的境界。
二十七年之后,一些人組建了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協(xié)會,以宣傳他的理念。對此,甘地告誡道:根本沒有所謂的甘地主義,我也不希望以我的名字命名任何教派。我沒有提出過任何新的原則或信條。我所做的僅僅是以我自己的方式,把永恒的真理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去解決問題……我的觀點和結論,都不是定論。如果我發(fā)現(xiàn)了更好的觀點,我就會在明天改變我的立場。我沒有新的東西告訴世人。真理和非暴力(ahimsa,nonviolence )的思想自古就有。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在盡可能廣大的范圍內(nèi),盡我所能,實踐它們。在此過程中,有時我也會犯下錯誤,并從錯誤中得到教訓……
我的全部哲學,如果可以這樣稱呼的話,就包含在剛才我說的話中。你們不能稱之為甘地主義,因為這并不是什么主義。你們也不必加以詳盡闡釋或宣傳。有人引經(jīng)據(jù)典來反駁我的理解,但我比之前更加確信,不應該犧牲真理去換取任何東西。任何人如果相信我所說的基本真理,那么他們唯一的宣傳方式就是實踐它們。
甘地賦予神的唯一特性就是真理,而且獲取真理不需要任何儀式,只需要通過不傷害生命的手段真誠地、不懈地追求。因此,誰敢說,甘地只屬于他一個人,而不是屬于全人類?
同樣重要的是,甘地并非天生就是圣人。雖然他通過自身努力,成為世間獨一無二的甘地,但在他小的時候,他并沒有顯示出過人的天賦,他與同齡的男孩并無差別。與同時代的一些杰出人士不同,甘地沒有得到過繆斯女神的靈感啟發(fā),那樣的天啟只屬于年輕的泰戈爾;沒有遭受過神秘異象的折磨,那樣的體驗只屬于羅摩克里希那;他更沒有感受過一種極度狂熱的驅(qū)使,那樣的熱情只屬于辨喜。早年的甘地只是一個普通孩子,和我們大多數(shù)人一樣。如果說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他沒有許多孩子那么老練,那么狂野,而是更加靦腆。這對于他來說是一種障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他都飽受這一障礙的困擾。
小的時候,甘地膽小,不自信,相貌平平,學業(yè)一般,整體上毫不出眾。作為一個孩子或小伙子,從他的外表和智力上,看不出他體內(nèi)蟄伏著任何潛質(zhì)會在日后像火山一樣噴發(fā)而出。在平靜的表面之下,聽不到低沉的轟鳴聲,也見不到一線火光或一絲煙霧,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在他體內(nèi)正在鍛造烈火神劍。
這就仿佛天命女神戒備地守護著她正在秘密鍛造的稀世神劍,她要竭力避開邪惡的眼睛,把它藏在一個極其普通的劍鞘里,免得引起注意。劍鞘本身甚至看不出其中隱藏的火焰,也察覺不到前方等待著他的命運。在這個普通的年輕人身上,察覺不到任何天賦,哪怕是一絲模糊的感覺。在他平淡無奇的童年里,沒有任何反常和狂熱,沒有任何強烈的渴望從他潛意識的深處掙脫出來。
在他的頭腦逐漸成熟、能夠承受內(nèi)在壓力之前,這個潛意識里充滿快樂的年輕人沒有遭受早熟之苦,而早熟正是造就和毀滅眾多天才和預言家的根源。當壓力真的到來之時,他表現(xiàn)得勇敢而輕松,從不退縮,亦不驕傲,也并不好斗。
在這個還在上學的男孩身上,的確能明顯感覺到他孝順父母,恪盡職守,痛恨虛偽,但在他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里,這些品質(zhì)并不罕見。他身上真正的非凡特質(zhì)埋藏在他的心靈深處,只是在那個年紀還沒有展現(xiàn)出來。
因此,人們可以從這件事上得到啟發(fā)和鼓舞:如果這個普通的年輕人通過堅定的意志成就了他的偉大人生,那么其他人顯然也可以以同樣的方式獲得成功。如果一個不敢在黑暗中入睡的膽怯男孩我會想到某個方向有鬼魂飛來,另一個方向有小偷進來,第三個方向有毒蛇出沒最終變成了世間最無畏的人,那么所有人都有希望取得轉(zhuǎn)變。
甘地的天才如果非要使用這個詞的話在于他的堅持。他無所畏懼,不知疲倦,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永不放棄。在他邁過成長的門檻之后,他的一生就是一次漫長的征途,他一刻不停,堅持奮斗,追求真理,不急不躁,持之以恒。他追求的不是抽象的或形而上
的真理,而是可以在人際關系中具體實現(xiàn)的真理。他一步步地攀登,每一步都是常人的腳步,直到我們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到達頂峰,超出常人的境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樣寫道:或許,我們的后代不會相信,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曾經(jīng)在這個地球上生活過。如果說甘地最終成為不同尋常的偉人,那么不妨記住,在他開啟這段旅程的時候,他和常人并無二致。
甘地的一生以及他所帶給我們的教益之所以具有獨特的美,原因就在于此。幸運的是,他親自為我們記錄了他的人生大事,尤其是在他完全曝光于公眾之前的部分,在那之后他就無任何隱私可言。他細致而真實地描述了他的道德和政治思想的發(fā)展過程。如果沒有這些記錄,在我們這片容易輕信他人的土地上,必然會有某些虔誠的編年史作家,編造出種種神秘的征兆來描述他不凡的誕生,從而在甘地還不過是個停留在母親子宮里的胎兒時,就給他套
上一圈神圣的光環(huán)。還是泰戈爾說得對:
大師啊,你的言語很樸素,
但那些談論你的人卻并非如此。
甘地究竟是政治家,還是圣人?是政治家中的圣人,還是圣人中的政治家?有沒有可能兼為兩者?他是否如他的崇拜者所言,他成功地賦予政治以精神意義?那個把他尊稱為國父的國度是否證實了這一看法?我們的后人將繼續(xù)追問這些問題。
此刻,我們所能說的只是,不管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都完全不同于這個時代的其他任何人。早在甘地逝世的十年前,泰戈爾就寫道:或許甘地不會成功,就像佛陀一樣失敗,就像基督一樣失敗,他們都無法根除人性中的邪惡;但他將會被永遠牢記,他的一生對所有的后來人都是一種教益。
《甘地傳》作者克里希納·克里帕拉尼(1907-1992)為當代印度文化界知名人物,曾任印度國家文學院首任院長和印度圖書基金會的主管,泰戈爾的外孫女婿。主要作品有《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傳》《近代印度文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