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的國度》內(nèi)容簡介:《信徒的國度》是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V.S.奈保爾代表作,也是V. S.奈保爾最重要的文化隨筆之一, 與 “印度三部曲”并稱奈保爾文化隨筆的“雙子星”。1979年,奈保爾一路走過伊朗、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在前后長達(dá)七個月的旅行中,他既拜訪了政府高官、宗教領(lǐng)袖,也見過小商販、苦修者、乞丐,試圖揭開蓋在世俗社會和信仰國度之上的面紗,一解心中的困惑:在信徒的國度里,先知可以擺平一切,可是如今,先知已經(jīng)不在了。
V.S.奈保爾(V.S.Naipaul):英國著名作家。1932年生于特立尼達(dá)島上一個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進(jìn)入牛津大學(xué)攻讀英國文學(xué),畢業(yè)后遷居倫敦。50年代開始寫作,著有《米格爾街》、《斯通與騎士伙伴》、《自由國度》、《游擊隊員》、《大河灣》、“印度三部曲”、《非洲的假面劇》等。2001年,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
一死亡協(xié)約薩德克原本應(yīng)該跟我一起從德黑蘭出發(fā),南下一百英里,前往圣城庫姆。我從未當(dāng)面見過薩德克,一切安排都是在電話里敲定的。我需要一個伊朗翻譯隨行,大使館里有人跟我提起薩德克的名字。
薩德克整天都有空,因為自從革命之后,他跟許多人一樣,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失業(yè)了。他有一輛車。我們在電話里交談時,他說,要去庫姆,我們最好開他的車,伊朗的公交車糟糕透頂,車速快得嚇人,司機開車根本不在乎安全。
我們談妥了價錢,包括使用他的車、他做司機兼翻譯,而他的開價也相當(dāng)合理。他說,我們第二天早晨應(yīng)該盡早動身,好避開炎熱的八月天。
他會先載他太太去上班一她的工作保住了,接著就直接開車到賓館接我。
我應(yīng)該在七點三十分之前準(zhǔn)備就緒。
他到的時候,已經(jīng)快八點。他年近三十,個頭矮小,穿著搭配頗為細(xì)心,英俊,一頭悉心修剪的頭發(fā)。我不喜歡他。我看他只是個出身不高、略略受過幾年教育的人,卻帶著某種冷嘲熱諷的驕傲,表面上畢恭畢敬,內(nèi)心卻憤憤不平,不喜歡自己現(xiàn)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像他這樣的人,毫無政治信念、只有滿心忿怨的人,才搞出伊朗革命。
跟他聊上一兩個小時,可能還有點意思,要跟他朝夕相處幾天,就沒那么容易了,可是木已成舟,我也只有繼續(xù)跟他耗下去了。
他面露微笑,帶了一個壞消息給我。他認(rèn)為,開他的車恐怕到不了庫姆。
我不相信。我想,他不過是臨時改變主意罷了。
我說:“開車是你的主意。我本來也只想搭公交車去庫姆的。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嗎?”“車拋錨了。”“你出門之前為什么不打個電話給我呢?假如你先打過電話給我,我們還可以改搭八點鐘出發(fā)的公交車,F(xiàn)在,我們連那班車也趕不上了。”“我送我太太上班之后,車就拋錨了。你今天真的想去庫姆嗎?”“車出了什么毛?”“要是你真的想去庫姆,我們可以開車碰碰運氣。我的車只要能發(fā)動就可以走,問題就在于怎么發(fā)動它!蔽覀冞^去察看那輛車。他的車好端端地停在路旁,離賓館大門不遠(yuǎn),讓我懷疑究竟有沒有拋錨。薩德克坐上駕駛座。他探頭喊住一個路人,一個德黑蘭街頭游手好閑的工人,我和那人在后面開始推車。一個拎著公文包的年輕男人,可能是個坐辦公室的,正在上班途中,也自告奮勇地過來幫忙。馬路開挖施工,塵土飛揚,車子同樣也灰撲撲的。天氣炎熱,一旁來往的汽車與卡車排出的廢氣更是火上澆油。我們一會兒順著車輛流動的方向推,一會兒逆著推,這期間,薩德克一直氣定神閑地坐在方向盤后面。
人行道上陸續(xù)有人過來幫忙一陣子,接著就回頭辦自己的正事去。我突然想起來,是啊,我也該回頭辦自己的正事去,像這樣前前后后地幫薩德克推車,是到不了庫姆的。好的開始,才是成功的一半,開頭如果這么暗淡,后面怎么會有好結(jié)果呢?于是,我沒跟任何人打招呼,事后也沒有一言半語,我離開了薩德克和他的車,還有那群自動幫忙推車的路人,自個兒回賓館了。
我打了個電話給貝赫扎德。當(dāng)時,也有人向我推薦貝赫扎德當(dāng)我的翻譯?墒锹(lián)絡(luò)他真費了我一番功夫:他還是個學(xué)生,在德黑蘭這個大城市里,沒有固定的落腳之處。而前一天晚上,在他來電之前,我已經(jīng)選擇雇請薩德克了。我告訴貝赫扎德,我的計劃是如何泡湯的,他也沒有推三阻四的拒絕,這一點我很欣賞。他說他還是有空,而且,他會在一個小時之內(nèi)跟我會合。
他認(rèn)為,我們不該自己開車去庫姆。公交車比較便宜,我也可以順便多多見識伊朗人民的生活起居。他還說,我們出發(fā)之前應(yīng)該先將肚子填飽。
現(xiàn)在正值齋月,這個月里,從日出到日落,穆斯林都要封齋,而在像庫姆這樣一個到處都是毛拉。和阿亞圖拉。的城市,更不可能找到供應(yīng)飲食的店家。
在這個普遍洋溢著宗教激情的伊斯蘭國度的某些地方,還有人因為封齋破戒而遭到鞭刑。
貝赫扎德的言談方式,即使只是電話交談,都與薩德克不同。薩德克只是個社會地位逐漸上升的小頭銳面之人,說不定只比貧農(nóng)階級高出那么一兩級,卻費心裝出比一般伊朗群眾都高明的樣子。
可是,他沒比別人好到哪里去,真的。他那雙笑瞇瞇的眼睛里,深鎖著不少伊朗式的歇斯底里與困惑。貝赫扎德卻能說明自己的國家,好壞和盤托出,語氣也還是盡量保持客觀。
而當(dāng)他依照自己約定的時間,準(zhǔn)時跟我在賓館大廳碰面時,我一看到他,就覺得寬心自在。他比薩德克年輕,個子更高,膚色較黑,教育程度也高出不少,舉手投足不見一絲花哨,絲毫沒有薩德克的緊張與露骨的驕矜。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