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天底下*偉大、*無私的。父母雖然不求回報,但還是有必要了解什么樣的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孩子從出生到長大,心理需求會不斷變化,會表現(xiàn)出各種各樣迥異的行為。本書用7章的內(nèi)容對嬰幼兒到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心理需求和父母帶娃的心理做了探討,以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性格、行為特點,更好地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為父母在孩子的飲食、出行、性格培養(yǎng)、行為舉止、學習和“二孩”等幾個方面遇到的問題提供具體解決方案。
本書采用手繪圖解的形式,以通俗的語言為育兒道路上的父母提供有效的指導,讓父母和孩子一起健康成長。
本書不但適合父母、準父母閱讀,還適合希望了解兒童心理學知識的普通讀者閱讀,也可供幼兒教育工作者參考。
1.直接解決心理學難點,充分運用心理學知識提供精準的解決方案,讓你快速掌握育兒技巧,輕松解決遇到的各種煩惱。
2.45個超級實用技巧,用第1性原理為您剖析術(shù)法背后的心法,讓你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助你從一到一百,讓你的成功完全可以復(fù)制。
3. 所有解決方案均步驟明確,不復(fù)雜,不形而上,簡單實用,實踐性強。
4.300余幅手繪插圖,跟著漫畫學兒童心理學,一目了然、輕松有趣,讓你快速理解孩子,輕松應(yīng)對、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
5. 本書作者從11年實踐經(jīng)驗,結(jié)合前沿的心理學理論,融會貫通,提煉而成,配之以輕松幽默的日系漫畫,讓你輕松學習,快速掌握。
施臻彥 ,芝加哥洛約拉大學社會心理學碩士、浙江理工大學工程心理學碩士雙學位。現(xiàn)定居香港,從事人類工效學的研究工作,并業(yè)余從事心理學科普寫作。
速溶綜合研究所,秉承速溶綜合研究所(略稱:速溶綜研)是一個豐富多彩又能漲知識的研究所。我們想用圖解的形式讓更多的人獲得到更廣泛的知識。我們由不同的研究方面的專家組成,擔任著不同專業(yè)的圖解制作和研究。讓復(fù)雜難懂但又很實用的知識變成誰都能看得懂的圖解,讓每一個讀者都能享受到自我啟發(fā)的樂趣,是我們執(zhí)著的研究方向。
第一章 帶娃父母的心理
孕期媽媽的情緒會“遺傳”給孩子嗎? 002
為什么說孩子的正能量父母造? 008
為什么要遵守和孩子的約定? 012
在孩子面前爭吵孩子也會通過爭斗解決問題? 016
孩子的東西父母不要自作主張送給別人! 019
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正確方法 023
來自別人口中的“好媽媽”壓力 027
對孩子的愛就要大聲說出來 031
第二章 幫媽媽解決孩子的飲食煩惱
為什么有的孩子斷母乳很不容易? 036
為什么寶寶老是拿了東西就往嘴里塞? 040
孩子喜歡邊玩耍邊吃飯怎么辦? 044
真的可以在孩子吃飯的問題上“威逼利誘”嗎? 048
孩子出現(xiàn)厭食癥狀了怎么辦? 052
參與感會讓孩子愛上吃飯這件事 056
第三章 幫媽媽解決帶孩子出行的不安
為什么寶寶會在交通工具上大聲啼哭? 060
為什么寶寶不愿意坐上安全座椅? 064
為什么孩子會害怕去看牙醫(yī)? 068
為什么孩子去公園玩老是叫不回來? 071
為什么孩子一去幼兒園就大哭? 075
為什么孩子會對期盼已久的出行突然失去興趣? 079
第四章 幫媽媽解決對孩子性格培養(yǎng)的擔憂
嬰兒撫觸:源于心靈的安撫和交流 084
嬰兒出于不同原因的哭聲類型 088
白天能安睡夜晚則哭鬧不停的寶寶 092
孩子產(chǎn)生獨占心理可能是得到的關(guān)愛不夠 096
孩子反復(fù)扔東西是在體驗學到的新本領(lǐng) 100
為什么孩子總是和父母唱反調(diào)? 104
給孩子分配家務(wù)謹防“王子公主病” 108
讓孩子做有興趣且愿意做的事情成長會更快 112
同一問題提醒好幾遍后為什么孩子還是會再犯 115
第五章 幫媽媽解決對孩子行為舉止的擔心
寶寶咬人是在宣泄自己的各種情緒? 120
“這是我的!”是孩子心理發(fā)展的兩個時期 124
為什么孩子老是抱著喜歡的玩偶不撒手? 127
“不”是孩子向大人發(fā)出的“獨立宣言” 130
和媽媽頂嘴是建立邏輯關(guān)系的最佳時期 134
是時候與孩子聊一聊性話題了! 138
搗亂是孩子實現(xiàn)自己想象力的過程 142
孩子主動收拾房間是在開始自我管理 146
孩子常說“我不會”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xiàn) 150
孩子對什么都好奇是探索世界的本能 154
第六章 幫媽媽解決對孩子學習問題的擔憂
過度早教更易增加孩子的厭學情緒? 158
為什么孩子專心玩游戲時不要去打擾? 162
如何提高孩子寫作業(yè)的積極性? 166
為什么孩子學東西會三分鐘熱度? 170
為什么對孩子的興趣學習不能過分干擾? 174
過高的勝負欲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樂趣? 178
電子學習工具真的有助于孩子的學習嗎? 181
鮮艷的顏色更容易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184
第七章 幫媽媽解決關(guān)于“二孩”的顧慮
生小寶也要問大寶的意見 188
有了弟弟妹妹媽媽就會不再愛我了? 191
小寶出生后要對大寶更上心 195
夸獎大寶的時候也要夸獎小寶 199
兩個孩子間為何頻繁發(fā)生沖突? 202
有了弟弟妹妹之后會讓大寶更早進入叛逆期? 206
和弟弟妹妹一起成長會讓大寶更有責任感? 209
從假想敵變成小跟班 212
《兒童心理學 你其實不懂孩子(全彩手繪圖解版)》:
03 為什么要遵守和孩子的約定?
“你這些天乖乖的,表現(xiàn)好一點,爸爸媽媽周末帶你去動物園哦。”到了周末,“爸爸這周末要加班,下周再帶你去吧。”這樣的對話是不是常常出現(xiàn)在你的生活中呢?或者家中還有更小一些的孩子,在被爽約時甚至連解釋也得不到,因為你覺得他根本就不會記得。然而,不遵守和孩子之前的約定看起來是一個無關(guān)痛癢的小問題,在成長中給孩子帶去的傷害卻遠比你想象得要多。
!認知上:讓孩子質(zhì)疑世界的真實性
小寶寶每天就是吃吃,喝喝,玩玩。看起來是輕松和讓人羨慕的,但其實,他們的生活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輕松。每個孩子都在成長的每一分每一秒中學習周遭發(fā)生的一切。對于他們來說:一個物體的移動、一個勺子的落地、一個聲音的傳來都是他們學習這個世界規(guī)律的課程。父母更是孩子重要的老師,孩子對社會的很多認知,對社交的感受和對這個世界的價值觀等大都來自他們的父母。
剛出生的小寶寶如同一張白紙,父母怎樣勾畫至關(guān)重要。某天出門,看到郁郁蔥蔥的樹木,如果我們和孩子說,“這是樹,綠色的,是一種植物。”孩子便會原原本本地記在腦里。但是,我們?nèi)绻⒆诱f,“這是樹,紅色的,是一種動物!焙⒆颖阋矔敛毁|(zhì)疑地記住。心理學家們對3歲孩子進行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這個年齡的孩子對大人說的話堅信不疑,即使大人說的話并不真實。就好像孩子對圣誕老人真切的期盼一樣,他們相信圣誕老人是那個每年送禮物到家里的白胡子爺爺,還是騎著馴鹿拉著雪橇從天空飛來的。因此,孩子對世界真實性的認識最初是來源于父母的。當我們對孩子做了保證,又爽約的時候,就會讓孩子薯爵迷惑,不知道怎樣面對這個世界。
!情緒上:讓孩子失望
學齡前孩子,特別是在一歲半到四歲的年齡為情緒敏感期,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叛逆的2歲”(Terrible Two)。這個年紀的孩子開始出現(xiàn)各種情緒,但是,他們尚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控制和管理自己出現(xiàn)的那些情緒。因此,常常會出現(xiàn)情緒失控的情況。例如,躺在地上嚎啕大哭,怎么勸都無法停止。因為孩子對各種事件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有的時候一件小事就可能導致孩子的情緒大崩潰。那么如果是被孩子視為最重要最依賴的父母爽約的話,孩子那種失望和無助的情緒是可想而知的。
雖然說,孩子的世界不可能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讓他們失望和傷心的事情,可這并不是我們可以讓孩子失望的借口。作為父母,應(yīng)該教青幫助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把孩子一開始就推往情緒崩潰的邊緣。所以,在批評自己孩子是熊孩子不受管教的同時,我們也應(yīng)該想一下孩子為什么會亂發(fā)脾氣。
!教養(yǎng)上:讓孩子學習到不守約的行為
人類的大腦結(jié)構(gòu)非常的復(fù)雜和神秘,但我們的學習過程有時候又表現(xiàn)得非常簡單。一個行為對應(yīng)一個反饋,重復(fù)多次,我們就學習了一個行為和反饋之間的聯(lián)系。
父母給孩子一個約定,到了約定的時間兌現(xiàn)約定,這就是孩子學習什么叫作約定的過程。如果父母每次都能做到守約,那么孩子學到的“約定”的定義是一種不可打破和不可違反的承諾。相反,如果父母時不時地打破約定,隨意違反約定的話,那么孩子學到的“約定”的定義是一種可以違反,并且違反以后不會帶來不良后果的行為。長此以往,父母不遵守約定的行為,不僅會讓孩子不再信任父母,也會讓孩子成長為一個言而無信的人。
04 在孩子面前爭吵孩子也會通過爭斗解決問題?
爭吵作為夫妻二人的日常,是不可避免的。兩個來自不同家庭,不同經(jīng)歷的人結(jié)合在一起,免不了會在生活中出現(xiàn)摩擦和矛盾。雖然這種爭吵并不一定都是壞事,但是,當一個天使般的小寶寶降臨后,爭吵也往往會隨著家中成員的增加而升級。如果說夫妻爭吵是小打小鬧,調(diào)節(jié)情調(diào),那么在孩子面前爭吵則是完全不同的性質(zhì)。為什么我們不能在孩子面前爭吵呢?
!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緒
成長中的孩子能蟹學習和感知到生活中的各種情況,父母爭吵時的各種負能量(傷心難過和壓力),甚至夾雜著的暴力都會被孩子愚知到。心理學有研究顯示,出生僅6個月的小嬰兒都能感受到家長爭吵中的壓力情緒,甚至成年后的19歲青少年,依然對父母的爭吵特別敏感。來自美國圣母大學的卡明斯(E.Mark Cummings)說:“孩子永遠都不會習慣于父母的爭吵!币簿褪钦f,父母的長期爭吵不僅不會讓孩子感到麻痹而被忽視掉,反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傷害會日益加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