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風云百年歷史的楊浦區(qū),曾有山,曾有千年古剎,曾是南宋北伐軍隊的屯兵駐所,歷史文化遺跡俯拾皆是。除了這些,當然也少不了奇人軼事,現(xiàn)代中國一些著名的文人墨客曾在此隱居和創(chuàng)作,蔣介石從這里坐船離開大陸,《紅燈記》是從這里走向全國的,這里還隱藏著中國武術拳種……
滬東地區(qū)百年來形成的一種濃烈的、剛性的、激蕩的、獨立自強的中華民族性格,是海派文化的重要支脈和內(nèi)容。
《滬東風云》帶你體會一種截然不同的海派文化韻味。
海派文化的地理版圖究竟能畫多大?
有人說,海派文化的興起,源自上海170余年前的開埠……而從有關史料來看,四千年前即有一支河南東部移民遷徙上海,進而促使中原文化導入江南地區(qū)的這類文化融合的現(xiàn)象,或早已經(jīng)為這個六千年前成陸的地域的文化,種下了“海派”的基因。而今天的海派文化,除了其發(fā)源地一一上海以外,正在以Shanghai-style的文化姿態(tài),影響著江蘇、浙江、安徽乃至全國和海外……
上海,地處長江入?,她背靠的是歷史悠久的長江文明,前方則是浩瀚無垠的海洋文明,加上其是中國海岸線的南北中心點,地理優(yōu)勢可謂得天獨厚。五方雜處,東西交融,既植根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融匯著中國其他地域文化的精華,又憑籍了開埠百余年的歷史進程,吸納了多國文化質(zhì)素的上海,久而久之造就了“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與特有的文化性格。
上海境內(nèi)的每個區(qū)或多或少都保留了能體現(xiàn)海派文化特色的原汁原味的歷史遺存,同時,仍在不斷積累、沉淀著和興起海派文化的新思潮、新創(chuàng)造、新成就,同時海派文化亦正在向世界吞吐著印有上海印記的品牌、文學、影視、科技、醫(yī)療、教育……這些真實而鮮活的文化現(xiàn)象,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展關于海派文化的整體研究,整理海派文化的歷史淵源,重繪海派文化的地理版圖,描摹海派文化的未來走向,奠定了充滿活力、賦予意義的源泉基礎。
習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間指出:虹口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昂霌P海派文化品格……加快建設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是中共上海市委《關于制定上海市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中表述。該“建議”對海派文化沒有就事論事,而是以“海派文化+”的方式,以弘揚“品格”為基調(diào),揭開了五年“加快建設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序幕。在中共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報告中,中共上海市委主要領導則進一步描繪了上海作為“人文之城”的未來愿景一一“中外文化交相輝映,現(xiàn)代和傳統(tǒng)文明兼收并蓄,建筑是可閱讀的,街區(qū)是適合漫步的,公園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誠信文明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在此不久前,市領導指出:“必須下更大決心、花更大力氣保留、保護更多歷史建筑,保留、保護更多成片歷史建筑風貌區(qū)”“精心保護歷史文脈、用心留存文化記憶”以及“以城市更新全新理念推進舊改”從“拆、改、留并舉,以拆為主”,轉(zhuǎn)換到“留、改、拆并舉,以保留、保護為主”,同時“努力改善舊區(qū)居民的居住條件”。這似乎是對“建筑可閱讀、街區(qū)可漫步、城市有溫度”等的一種實踐指南。
“文化”必須具備傳承性、滲透性、共識性、延續(xù)性,“四性”缺一不可。海派文化以“開放包容、中西合璧、多元交融,精耕細作”的文化特征與品格,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上海人,也向全國和世界展示上海獨特的文化品格。“上海要在2040年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必須把文化發(fā)展放在城市功能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重要位置。未來城市不會僅憑科技、制造業(yè)或金融等單一的優(yōu)勢立市,而是主要表現(xiàn)為線上與線下、技術與實業(yè)、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過去和未來的融合、功能綜合,市民精氣神展示等特征,背后則是文化在起推動作用乃至決定性作用。
李曉棟,筆名吾非羊。青年評論家,歷史紀錄片編劇,媒體人。代表作為歷史紀錄片《血戰(zhàn)常德》《陳紹寬的海軍夢》《蔣介石與胡漢民的恩恩怨怨》。
義人殷西溪與殷行依仁山
千年古剎太平教寺
韓世忠江灣抗金和景德觀
江灣跑馬場和葉家花園
康有為在楊浦的幸福生活
“引翔王氏”七代懸壺濟世
“楊樹浦大煙囪”背后的工業(yè)奇跡
英國古堡式建筑內(nèi)的自來水廠
石庫門“華忻坊”中的海派文化
八埭頭的海上繁華錄
隆昌公寓與楊樹浦巡捕房
滬江大學:劉湛恩開啟大學“中國化”
董大酉和大上海計劃:80年前的中國夢
舊上海市政府大樓:破碎的民族復興夢
飛機樓:航空救國的標志
江灣體育場:昭示民族自強的空間地標
國立音專:延續(xù)未盡的音樂強國夢
中華煙背后的泱泱大國魂
自信倔強的上海牌手表
“正廣和”:橫跨三世紀的專業(yè)精神
海派甬菜館“滬東狀元樓”
復旦校長陳望道:翻譯《共產(chǎn)黨宣言》第壹人
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楊浦的紅色回憶
國歌的故事:用音樂凝聚民族
復興島逸事
滬劇《紅燈記》—— 一盞紅燈放光華
滬東工人文化宮與海派作家群
“兩萬戶”工人新村的故事
土生土長的海派武術“楊浦綿拳”
后記
《滬東風云》:
董大酉1922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后來去美國留學。先后畢業(yè)于明尼蘇達大學建筑系和哥倫比亞大學美術考古研究院。畢業(yè)后,雖然順利地進入了美國建筑大師亨利·墨菲的設計事務所工作,但是懷揣著建筑強國夢的他,1928年毅然回國。
他的設計兼具實用與美觀的新古典主義,既不一味追求西方風格,也不完全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構造!按笊虾S媱潯敝械哪切酥拘越ㄖ,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其中市政府大樓,作為當時上海最重要的一幢建筑,張揚華麗的檐角、明艷靚麗的琉璃、高貴的漢白玉,橫空出世,令人驚艷,但內(nèi)部的實用性又極具現(xiàn)代化:中國航空協(xié)會的“飛機樓”也極富特色,在經(jīng)費不足的情況下,董大酉采取簡潔的設計風格,落成后整座小樓如同一架振翅欲飛的雙翼飛機,直到現(xiàn)在,這棟造型別致、萌萌的飛機型大樓,仍然是人們熱衷拍照的景致。還有體育場,外形莊嚴宏偉、典雅大方,雖然大空間的設計不是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形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