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讀人群:本書的主要讀者是廣大液壓氣動設備設計開發(fā)與使用維修工程技術人員,也可作為高等工科院校與職業(yè)技術學院有關專業(yè)師生的教學參考書或培訓教材。
《實用液壓氣動回路880例》在收集整理各方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液壓與氣動技術的新成果及數(shù)字化、智能化的發(fā)展趨勢,較全面地介紹了目前國內機械設備中的各種液壓與氣動回路。對每一種回路,給出了回路圖,并以表格的形式簡要介紹了它的技術特點及適用環(huán)境。同時也列舉了液壓與氣動回路設計使用維修參考實例。讀者在分析回路的過程中,應著重弄清回路圖中油路(氣路)的走向,主油路(氣路)與先導油路(氣路)的關系,各元件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回路的技術特點。
《實用液壓氣動回路880例》的主要讀者是廣大液壓氣動設備設計開發(fā)與使用維修工程技術人員,本書也可供高等工科院校與職業(yè)技術學院有關專業(yè)教師與學生的教學參考書或培訓教材。
第1篇液壓回路1
第1章液壓源回路1
1.1液壓系統(tǒng)中的基本液壓源回路2
1.2定量泵-溢流閥液壓源回路2
1.3變量泵-安全閥液壓源回路2
1.4高低壓雙泵液壓源回路3
1.5采用插裝閥的雙泵液壓源回路3
1.6多泵并聯(lián)供油液壓源回路3
1.7液壓泵并聯(lián)同時供油液壓源回路4
1.8液壓泵并聯(lián)交替供油液壓源回路4
1.9液壓泵串聯(lián)供油液壓源回路4
1.10閥控液壓源回路5
1.10.1閥控液壓源回路Ⅰ5
1.10.2閥控液壓源回路Ⅱ5
1.10.3閥控液壓源回路Ⅲ5
1.10.4閥控液壓源回路Ⅳ6
1.11閉式液壓系統(tǒng)的液壓源回路6
1.12充壓油箱液壓源回路6
1.13液壓泵補油回路7
1.13.1液壓泵補油回路Ⅰ7
1.13.2液壓泵補油回路Ⅱ7
1.14液壓源濾油回路7
1.14.1吸油管濾油回路7
1.14.2壓油管濾油回路8
1.14.3回油管濾油回路8
1.14.4支油管濾油回路8
1.14.5獨立的濾油回路8
1.15液壓源油液冷卻回路9
1.15.1溢流冷卻回路9
1.15.2閉式系統(tǒng)冷卻回路9
1.15.3油溫自動調節(jié)的回路9
1.15.4油溫自動調節(jié)的伺服回路9
1.16應急液壓源回路10
1.16.1用備用泵的應急液壓源回路10
1.16.2用手動泵的應急液壓源回路Ⅰ10
1.16.3用手動泵的應急液壓源回路Ⅱ10
1.16.4用蓄能器的應急液壓源回路Ⅰ10
1.16.5用蓄能器的應急液壓源回路Ⅱ11
1.17液壓源回路應用實例11
1.17.1閉環(huán)控制軸向柱塞泵11
1.17.2履帶拖拉機閉式液壓行走系統(tǒng)12
1.17.3液壓系統(tǒng)的變頻容積調速13
1.17.4機載智能泵源系統(tǒng)17
第2章壓力控制回路22
2.1單級調壓回路22
2.1.1單級調壓回路Ⅰ22
2.1.2單級調壓回路Ⅱ23
2.1.3變量泵單級調壓回路23
2.2多級調壓回路23
2.2.1二級調壓回路23
2.2.2三級調壓回路24
2.2.3四級調壓回路25
2.2.4五級調壓回路25
2.2.5數(shù)字邏輯多級遠程調壓回路25
2.3無級調壓回路26
2.3.1利用比例溢流閥調壓的無級調壓回路26
2.3.2變量泵構成的無級調壓回路26
2.3.3溢流閥無級壓力控制回路26
2.4雙向調壓回路27
2.4.1用遠程調壓閥的單泵雙向調壓回路27
2.4.2用溢流閥的單泵雙向調壓回路27
2.4.3雙泵雙向調壓回路27
2.5減壓回路28
2.5.1利用減壓閥的單級減壓回路28
2.5.2利用遠程調壓閥的二級減壓回路28
2.5.3利用二位二通換向閥的二級減壓回路28
2.5.4多級減壓回路29
2.5.5單向減壓回路29
2.5.6利用兩個減壓閥的雙向減壓回路29
2.5.7減壓閥并聯(lián)的多級減壓回路30
2.5.8無級減壓回路30
2.6增壓回路31
2.6.1增力回路31
2.6.2單作用增壓器增壓回路31
2.6.3雙作用增壓器增壓回路32
2.6.4雙作用增壓器雙向增壓回路32
2.6.5利用增壓器的增壓回路32
2.6.6利用液壓馬達的增壓回路33
2.7卸荷回路33
2.7.1換向閥卸荷回路34
2.7.2先導式溢流閥卸荷回路34
2.7.3復合泵卸荷回路34
2.7.4二位二通閥卸荷回路35
2.7.5溢流閥卸荷回路35
2.7.6電液換向閥卸荷回路36
2.7.7插裝溢流閥卸荷回路37
2.7.8蓄能器卸荷回路37
2.7.9壓力繼電器雙泵卸荷回路37
2.7.10壓力補償變量泵卸荷回路38
2.7.11多執(zhí)行器卸荷回路38
2.8保壓回路38
2.8.1利用蓄能器的保壓回路38
2.8.2輔助泵保壓回路39
2.8.3液控單向閥保壓回路40
2.8.4用液控單向閥的自動補油保壓回路40
2.8.5壓力補償變量泵保壓回路40
2.8.6綜合保壓回路41
2.9平衡回路41
2.9.1利用單向順序閥的平衡回路41
2.9.2利用液控單向閥的平衡回路41
2.9.3利用液控順序閥的平衡回路42
2.9.4利用單向節(jié)流閥的平衡回路42
2.9.5利用單向閥的平衡回路42
2.9.6利用插裝閥的平衡回路43
2.10緩沖回路43
2.10.1液壓缸緩沖回路43
2.10.2蓄能器緩沖回路43
2.10.3溢流閥緩沖回路43
2.10.4電液換向閥緩沖回路44
2.10.5調速閥緩沖回路45
2.10.6節(jié)流閥緩沖回路45
2.11卸壓回路45
2.11.1節(jié)流閥卸壓回路46
2.11.2順序閥卸壓回路46
2.11.3二級液控單向閥卸壓回路47
2.11.4電液換向閥卸壓回路47
2.11.5節(jié)能降噪卸壓回路47
2.12壓力控制回路應用實例47
2.12.1水平式壓力機液壓系統(tǒng)47
2.12.2橋梁支座更換液壓系統(tǒng)50
2.12.3風電葉片模具液壓翻轉系統(tǒng)53
2.12.4天車液壓系統(tǒng)55
液壓系統(tǒng)是一種動力傳遞與控制裝置,人們利用它實現(xiàn)機械能-液壓能-機械能的轉換。液壓傳動與控制技術在國民經濟與國防各部門的應用日益廣泛,液壓設備在裝備體系中占十分重要的位置。液壓系統(tǒng)是結構復雜且精密度高的機、電、液綜合系統(tǒng),液壓技術涉及機械、電氣、流體力學、控制工程等學科。同時,液壓技術在不斷進步與更新。
液壓系統(tǒng)由回路組成。所謂液壓回路是指能實現(xiàn)某種規(guī)定功能的若干液壓元件的組合,因此,液壓回路是由液壓元件組成的。哪種回路更適合應用環(huán)境,是設計開發(fā)人員所關心的;液壓回路隱含了液流的路徑,油液從哪里來,又去向哪里,則是維修人員所關心的。
基本回路按在液壓系統(tǒng)中的功能可分為壓力控制回路——控制整個系統(tǒng)或局部油路的工作壓力;速度控制回路——控制和調節(jié)執(zhí)行元件的速度;方向控制回路——控制執(zhí)行元件運動方向的變換和鎖停;多執(zhí)行元件控制回路——控制幾個執(zhí)行元件間的工作循環(huán)。液壓回路圖一般由液壓元件符號及連接線構成,它是液壓回路技術內容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設計開發(fā)人員利用它表達技術方案;維修人員通過它理解設備的工作原理。
氣壓傳動是流體傳動與控制的另一分支。氣壓傳動工作環(huán)境適應性好,特別是易燃、易爆、多塵埃、強磁場、潮濕、溫度變換大、振動、存在腐蝕性氣體等惡劣場合。氣動元件結構簡單、緊湊,易于制造,工作介質是空氣,比較容易獲得,使用后一般可以直接排入大氣中,處理方便。因此氣壓傳動有著廣泛的應用。氣動回路的結構類型及工作原理與液壓回路有一定程度的相似。
本書在收集整理各方資料的基礎上,較全面地介紹了目前國內機械設備中的各種液壓與氣動回路。對每一種回路,給出了回路圖,并以表格的形式簡要介紹了它的技術特點及適用環(huán)境。同時也列舉了液壓與氣動回路設計使用維修參考實例。
本書技術內容條理分明、淺顯易讀,適合初學者。讀者在分析回路的過程中,應著重弄清回路圖中油路(氣路)的走向,主油路(氣路)與先導油路(氣路)的關系,各元件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回路的技術特點。每章的后部分是應用實例,一個實例可能包括多個回路,實例也可能涉及PLC電控技術,內容構成更加復雜,專業(yè)面更廣且稍有深度,讀者可在學習基礎部分之后進一步研讀。液壓與氣動回路由元件構成,建議讀者在較好地掌握液壓與氣動元件專業(yè)基礎上閱讀本書。
本書的主要讀者是廣大液壓氣動設備設計開發(fā)與使用維修工程技術人員,本書也可作為高等工科院校與職業(yè)技術學院有關專業(yè)教師與學生的教學參考書或培訓教材。
由于筆者水平有限,書中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