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時中國外交的成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它既取決于中國本身的努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各國本身的需要和國際形勢的發(fā)展。同時,由于中國畢竟還是一個弱國,就其綜合國力而言與當時的其他三個大國不能同日而語,其他國家也還沒有真正以平等態(tài)度對待中國,因此在戰(zhàn)時外交中仍然留有不少不盡如人意之處。不論是成就還是欠缺,它們作為一種歷史現(xiàn)象都有產(chǎn)生的背景和原因。陶文釗、楊奎松、王建朗編寫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對外關系》介紹了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聯(lián)合蘇聯(lián)與爭取德國中立、反對英美妥協(xié)與爭取外援等內(nèi)容。
陶文釗,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中美關系史研究會會長。曾長期在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著有《中美關系史(1911—2000)》(三卷本),《冷戰(zhàn)后的美國對華政策》(合著),《日本侵華七十年史》(合著)等,編有《美國對華政策文件集,1949—1972》(三卷六冊),《中美關系與東亞國際格局》,《費正清集》等。
楊奎松,歷任中共中央黨校編輯,中國人民大學講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華東師范大學特聘教授。著有《西安事變新探——張學良與中共關系之研究》、《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開卷有疑——中國現(xiàn)代史讀書札記》、《國民黨的“聯(lián)共”與“反共”》等,并在中外學術雜志發(fā)表論文百余篇。
王建朗,1956年生于江蘇姜堰,1979年考入復旦大學,1991年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歷史學博士學位,F(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主任。長期從事民國外交史的研究,先后出版《抗戰(zhàn)初期的遠東國際關系》、《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歷程》、《近代中國通史》之《抗日戰(zhàn)爭》卷(合著)、《中華民國史?外交志》(合著)等專著,發(fā)表學術論文數(shù)十篇。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
第一節(jié) 從華北交涉到淞滬抗戰(zhàn)
第二節(jié) 國際社會的最初調停
第三節(jié) 中國爭取國聯(lián)的支持
第四節(jié) 九國公約會議無所作為
第二章 聯(lián)合蘇聯(lián)與爭取德國中立
第一節(jié) 中蘇訂立《互不侵犯條約》
第二節(jié) 蘇聯(lián)提供軍事援助
第三節(jié) 德國保持中立
第四節(jié) 中德關系的逆轉
第三章 反對英美妥協(xié)與爭取外援
第一節(jié) 從海關協(xié)定到有田-克萊琪協(xié)定
第二節(jié) 英美對中國戰(zhàn)略地位的重新思考
第三節(jié) 英美邁出援華制日第一步
第四節(jié) 戰(zhàn)時外交方針的調整與苦撐待變
第四章 日本誘降與中日秘密接觸
第一節(jié) 陶德曼調停
第二節(jié) 列強的調停企圖與日蔣接觸
第三節(jié) 汪精衛(wèi)脫離抗戰(zhàn)陣營
第四節(jié) “桐工作”的最終失敗
第五章 日本南進與英、美、蘇對日妥協(xié)
第一節(jié) 日德結盟與日軍南進
第二節(jié) 英國關閉滇緬路
第三節(jié) 蘇日訂立中立條約
第四節(jié) 美日接觸與談判
第六章 走向同一戰(zhàn)壕
第一節(jié) 美、英巨款援華
第二節(jié) 美國開始租借援華
第三節(jié) 軍事合作的磋商
第四節(jié) 馬格魯?shù)率箞F訪華
第七章 盟國的合作與齟齬
第一節(jié) 新的形勢
第二節(jié) 美、英對華巨額貸款
第三節(jié) 緬甸戰(zhàn)役與中、美、英關系
第四節(jié) 史迪威的召回
第八章 尋求中國的大國地位
第一節(jié) 蔣介石訪印與宋美齡訪美
第二節(jié) 中美新約的簽訂
第三節(jié) 中英新約的簽訂
第四節(jié) 四大國宣言與開羅會議
第五節(jié) 中國與聯(lián)合國的創(chuàng)建
第九章 中共抗日外交戰(zhàn)略的形成
第一節(jié) 對英、美態(tài)度的變化
第二節(jié) 打開大門的嘗試
第三節(jié) 政策轉變中的反復
第四節(jié) 重建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
第十章 美國與國共關系
第一節(jié) 美國開始介入國共矛盾
第二節(jié) 美軍觀察組與中共
第三節(jié) 美國對華政策的轉變
第十一章 中蘇關系與蘇聯(lián)出兵
第一節(jié) 新疆問題與邊界摩擦
第二節(jié) 雅爾塔協(xié)定與美蘇妥協(xié)
第三節(jié) 中蘇談判與蘇聯(lián)出兵東北
第十二章 受降問題上的交涉
第一節(jié) 美國支持國民黨壟斷受降權
第二節(jié) 中英關于香港受降的交涉
附錄一 西漢譯名對照表
附錄二 參考書目
后記
再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