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雅林探賾:漢語字義引申例論
《雅林探賾:漢語字義引申例論》是以漢語辭書實際問題為導(dǎo)向的字義引申研究,同類著作并不多見。字義引申是漢字文化的精華,至為重要。 可學(xué)界至今沒有對漢字的引申系列進(jìn)行全面、充分的研究,其表現(xiàn)有二:首先,由于不明引申,《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在同音同形字的認(rèn)定方面存在不少失誤,而以顯示字義引申系列為特點的《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字典》則有許多義項沒能納入引申系列; 其次,學(xué)界對漢語字義引申的范圍和類型的分析頗多分歧,還遠(yuǎn)沒有達(dá)成共識。本書就上述兩部辭書中處理不當(dāng)或視為疑難的 600 來個字(義項)進(jìn)行了有理有據(jù)的引申分析,并從中歸納出一個易于理解又 便于稱說的字義引申類型系統(tǒng),既糾正了失誤,解釋了疑難,又把漢語字義的引申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
本書是基于《現(xiàn)代漢語詞典》《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字典》的同音同形字和《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字典》冠圈兒義項,探討同音同形字組的認(rèn)定及字義引申的類型兩大問題,既有條分縷析的探討,又有豐富的實例分析,其中的600多條字義引申的實例構(gòu)成全書的主體。
序
書名“漢語字義引申例論”中的例論二字,是實例和討論的意思。客居廈門期間,我從2012年1月開始,集中精力研究《現(xiàn)代漢語詞典》《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字典》(即《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的字頭部分)的同音同形字和《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字典》冠圈兒義項的來源,探討了其中六百多條引申實例——由于其中的引申關(guān)系大多隱晦幽深,所以或者被誤判為同音同形字組,或者被處理為來源不明的冠圈兒義項。本書討論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與字義引申有著密切關(guān)系的關(guān)于同音同形字組的認(rèn)定問題,另一個是字義引申的類型問題。而字義引申的實例分析是本書的主體。因此,本書所從事的,是以漢語辭書實際問題為導(dǎo)向的字義引申研究,同類著作,似不多見。 字義引申現(xiàn)象是個萬花筒,千姿百態(tài),無奇不有。這是因為,字義的本質(zhì)主要是思維(語言)用字去指稱世界,包括實體性世界和意向性世界;字義的引申,則是思維在用語言組織自身的過程中,用有限的字去指稱無窮多樣的世界時必然采取的策略——如果指稱對象不是全新的事物,而與已有某字的指稱對象相關(guān),就盡可能不造新字,而通過引申該已有之字的字義來表達(dá),只要聽者或讀者能夠理解就成。這是人類活動的普遍原則——經(jīng)濟(jì)原則或效用最大化原則——在字詞系統(tǒng)建構(gòu)中的表現(xiàn)。因此,字義引申現(xiàn)象,實際上就是凝聚在字義中的思維把握相關(guān)對象的種種歷史策略的蹤跡,其中充滿著人文精神。不少義項之間,初看似乎胡越,彼此了不相關(guān),細(xì)究卻如云雨,二者聯(lián)系昭然。字義引申現(xiàn)象的分類,牽涉到字詞的指稱對象和指稱方式,涉及自然、社會、歷史、文化,真是無所不包。對意義是難以進(jìn)行分類的。分類靠邏輯,我曾在《漢語詞匯語義學(xué)論稿》中說:語言是大海,邏輯不過是大海中的航道而已。可是,我們也不能以此作為自身在字義引申現(xiàn)象面前無所作為的理由,這是因為,說到底,我們需要認(rèn)識自己。對字義引申的研究要深入,非把其中的現(xiàn)象進(jìn)行某種分類不可。因為,人類的認(rèn)知,就是從所謂范疇化開始的。只要不滿足于“五光十色、紛紜錯雜”這類籠統(tǒng)的說法,就得把它們一個個拿來分析,然后把相同相近的歸入一類。這種歸類和分類的工作越細(xì)致,我們的研究才越有可能深入。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對大量引申實例的個案研究,二是建立關(guān)于引申的科學(xué)概念系統(tǒng)。因為迄今為止,漢語學(xué)界對字義引申現(xiàn)象及其類型的研究,還是不充分、不全面的。 本書大致依寫作的先后順序編入五篇文章,中間三篇是引申問題的個案研究,共六百余條,屬于實例——或祖述先賢,發(fā)揚(yáng)成說;或探賾索隱,自謀新解。首尾兩篇是問題討論,第一篇說的是同音同形字的認(rèn)定問題,其中蘊(yùn)含著的觀點是:不要把本有引申關(guān)系的義項誤判為同音同形字組;第五篇以引申的類型研究為中心,力圖在個案研究的基礎(chǔ)上,建立一個較為合理又便于稱說的引申類型系統(tǒng),改善或細(xì)化已有的引申類型研究。既有實例,又有討論,漢語字義之引申的闡述,也許可因此而上一級臺階。書后還有個外篇,收了四篇文章,最后一篇表面上與全書宗旨無關(guān),實際上它卻貫穿著全書:全書是在筆者深切懷念恩師的心情中完成的。至于標(biāo)個“雅林探賾”的引題,則是因為本書涉及好些幽深的字義引申現(xiàn)象,又是筆者退休以來繼《湘語邵陽話音義疏證》《雅林小憩:漢語字詞論集》之后的一本小書。 小書一本,卑之無甚高論。然其與同行觀點相同者,既不是曲意茍同;其與同行觀點相異者,也并非搜奇獵異。懷著對老祖宗世代傳承的語言文字的至誠與敬畏,盡可能揭示漢語字義引申的實際狀況,是拙作所抱的初衷。竊以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逐步逼近漢語字義引申的真相。因為,所謂漢語字義的引申,大多是我們老祖宗數(shù)百年前乃至數(shù)千年前的施為和心影。 客居之中,書架無書。本書的初稿,完全依賴網(wǎng)絡(luò)版《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注》等著作的研究成果和北京大學(xué)中國語言學(xué)研究中心的CCL語料庫提供的語料。沒有它們,本書是斷乎不能在廈門完成二稿的。2014年7月回桂后,又對全書進(jìn)行了三次從頭到尾的校讀修改,對引文有疑問時用中華書局影印的《十三經(jīng)注疏》或《史記》《漢書》等核對,至2015年6月方才定稿。三年多以來,我的心一直在“字義引申”的世界里游蕩,身子則整天坐在電腦桌前,常常弄得寢食難安。2013年春,曾賦七律《癸巳清明廈門即事》云:“春寒料峭雨棚啼,驚覺曉窗似有暉。字義引申游意處,熒屏響應(yīng)忘情時。忽聞湘邵親人電,始涌清明寄客思。祭祖吾兒勞拜告,乃翁陪享且延期!碑(dāng)然,我也多次體驗到“發(fā)現(xiàn)”的興奮和激動:突然摸索到連接兩個似乎無關(guān)的義項的樞紐而終于把黑暗的大門打開時那種驚喜和釋然的感受,是對苦苦思索的靈魂的真正撫慰。 陸宗達(dá)、王寧《訓(xùn)詁方法論》、王寧《訓(xùn)詁學(xué)基礎(chǔ)》、董為光《漢語詞義發(fā)展基本類型》、羅正堅《漢語詞義引申導(dǎo)論》、宋永培《對〈說文段注〉有關(guān)“引申規(guī)律”論述的整理研究》、安蘭朋《〈說文通訓(xùn)定聲〉詞義引申研究》等時賢論著,對本書探討漢語字義引申現(xiàn)象多有啟發(fā),在此謹(jǐn)致謝忱。 黎良軍謹(jǐn)識 2013-07-04初稿于廈門筼筜湖畔 2015-06-20改定于桂林藜藿軒
黎良軍,廣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dǎo)師。1939年生于湖南芷江,1962年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主要著作有:《漢語詞匯語義學(xué)論稿》(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5),《湘語邵陽話音義疏證》(黃山書社,2009),《雅林小憩:漢語字詞論集》(線裝書局,2009),以及《高等師范院校文科專業(yè)必讀書學(xué)習(xí)指南》(參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現(xiàn)代漢語應(yīng)用規(guī)范手冊》(參編,書海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形(音)易混字辨析字典》(參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目 錄
謹(jǐn)慎認(rèn)定同音同形詞 《現(xiàn)代漢語詞典》 (第 6 版)同音同形字中的引申 《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字典》(第 3 版)同音同形字中的引申 《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字典》(第 3 版)冠圈兒義項的來源 漢語字義的引申及其類型 外 篇 《現(xiàn)漢》《現(xiàn)規(guī)》同音同形字對照表 論僑歸詞 搐抽二字音義辨正 袁定安先生和他的《論語與做人》 后記
1艾
艾1①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有香氣,可入藥,內(nèi)服可做止血劑,又供灸法上用。也叫艾蒿。 艾2〈書〉年老的,也指老年人:耆艾。 艾3〈書〉停止:方興未艾。 艾4〈書〉美好;漂亮:少艾(年輕漂亮的人,多指女子)。 按:《說文》:“艾,冰臺也!倍巫ⅲ骸耙姟夺尣荨。張華《博物志》曰:‘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于后承其影,則得火!卑镌诠糯c民生關(guān)系密切,如《詩·采葛》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孟子·離婁上》:“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苯裉,不少地方端午節(jié)還有門懸艾草驅(qū)邪的習(xí)俗。此俗甚古。南朝梁代宗懔《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卑镒钪饕挠猛敬蟾攀怯糜诎囊灾尾,所以諺語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艾的別名有香艾、艾蒿、白艾、灸草、醫(yī)草等,香氣濃烈,全株入藥,有溫經(jīng)、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等功效,嫩葉可做艾粑粑吃,因此人們對于艾蒿是非常熟悉愛敬的。 由于《詩·采葛》的描寫,艾字便引申指少男少女的“美好/漂亮”。這是該典艾4,屬用典之引申(屬辭之引申中的一個小類)。這一引申說明,以《采葛》寓“懼讒”之義的所謂“詩教”是曲解,它終究不能取代人們對這首愛情詩的正確理解。屬辭之引申(屬辭要合律)主要指用一個字代替一個字聯(lián)或字組,牽涉到語言單位的不同層級問題。語言單位有字、字聯(lián)、字組、句子、段落、篇章(故事)等不同層級。字義的引申,一般指字這個層級之內(nèi)的意義變化。但字義引申的原因,卻不受這個層級的局限,屬辭之引申往往涉及字組,其中的用典之引申必然涉及典故,諸如此類。 由于艾葉背部密布灰白絨毛,艾字引申有灰白之義。唐代元稹《酬復(fù)言長慶四年元日郡齋感懷見寄》有句云:“椒花麗句閑重檢,艾發(fā)衰容惜寸輝!薄鞍l(fā)”就是蒼白的頭發(fā)。這是物-性之引申。由此艾又引申指老年人——這里也有敬愛之情,古人是非常尊重長者的。這是該典艾2。從白發(fā)到老,這是逆向的性-相之引申:老,人之一性也;頭發(fā)白,其相也。《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服官政!编嵭ⅲ骸鞍,老也!笨追f達(dá)疏:“發(fā)蒼白色如艾也。”至于方興未艾的艾3那“停止”之義,則是“老/衰”義之引申:衰老的最后結(jié)果是死亡,那一天生命就停止了。這是事理之引申。此外,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是需要供養(yǎng)的,艾字引申還有供養(yǎng)之義!对姟ば⊙拧x鴦》:“君子萬年,福祿艾之! 艾字本屬一個義項系統(tǒng),卻被割裂為四個字頭,這就破壞了艾字義項系統(tǒng)的完整性,也把包含在字義引申中的文化內(nèi)涵抹殺了,很是可惜。 2按 按1①用手或指頭壓:按電鈴。②壓;擱下:按兵不動。③抑制:按不住心頭怒火。④〈方〉抵押:按金。⑤依照:按時/按質(zhì)論價。 按2①〈書〉查考;核對:有原文可按。②(編者、作者等)加按語:編者按。 按:《說文》:“按,下也!倍巫ⅲ骸耙允忠种瓜乱病!薄犊滴踝值洹罚骸鞍,撫也。《史記·平原君傳》:‘毛遂按劍,歷階而上!薄坝挚匾病!妒酚洝そ{侯世家》:‘天子乃按轡徐行。’”按2的按驗、按問、按察之義,源于按劍、按轡之按。此按字硬釋是按壓之按,活解則為撫也、控也。就是“摸著,控制著”。為什么按劍?摸著(控制著)劍是做好準(zhǔn)備,以免臨時慌亂,抓不著劍或抽不出劍(如秦王在荊軻行刺時)。從心理上說,這個按字就有按驗、按視、按問之義:以手為按,以眼為視,以口為問,其效果都在核實:劍就在這兒,我掌控著呢,隨時可以拔出。考察/核實之義在按劍、按轡中就隱含著了,作為一種臨時義涵存在著了,只是到了“按諸史實”之類表達(dá)中才完全顯露出來。這是行-心之引申(行事有心),或義涵析出式引申。 分析按劍、按轡的行為和心理的關(guān)系,這叫作據(jù)事求心的分析。這時得到的是臨時的、隱含的義涵,即字義引申的胚胎。胚胎要長成并降生到語言中成為義項,還要看語言中是否有源于這個胚胎的字義之用例。 因此,按2是按1的引申,不應(yīng)另外出條。倒是按1的義項⑤應(yīng)該另外出條,因為它源于“案”!墩f文》:“案,幾屬!毙戾|《說文系傳》:“案,所憑也!惫湃讼囟,幾案常供人憑依,因而引申為依照/依憑/憑據(jù)之義。分立同音同形字的原則有兩條:一是來源不同,二是音形分化。既然依照義另有來源,不屬于“按壓”義的引申系列,自然應(yīng)該分立。 3盎 盎1古代一種腹大口小的器皿。 盎2充盈;盛(shènɡ):盎然。 按:盎2是盎1的引申。金櫻子果,湖南嘉禾叫糖罐子,客家話叫糖盎子?芍徽呤⑽镏咂,像金櫻子果那樣大腹斂口,容量比較小,經(jīng)常是裝滿東西的,因而可以引申為充盈/洋溢之義。同類現(xiàn)象還見于盛鼎二字。《說文》:“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币隇槭⑽镏鳎瑸檠b盛,為興盛/旺盛。只是旺盛之盛讀去聲,沖破引申分化出去了。《說文》:“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币隇轱@赫,為鼎盛,為最/頂之義。這是物-性之引申。 4跋 跋1在山地行走:跋山涉水。 跋2一般寫在書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內(nèi)容大多屬于評價、鑒定、考釋之類:跋語/題跋。 按:《說文》:“跋,蹎跋也!倍巫ⅲ骸鞍希(jīng)傳多假借沛字為之,《大雅》《論語》‘顛沛’皆即‘蹎跋’也。毛傳:‘顛,仆也;沛,拔也。’拔同跋。《豳風(fēng)》‘狼跋’亦或作‘拔’。馬融《論語注》曰:‘顛沛,僵仆也!础夺亠L(fēng)》‘狼跋其胡’謂繯也,繯則仆矣。引申為近人題跋字。題者標(biāo)其前,跋者系其后也。《邶風(fēng)》傳‘草行曰跋’,別一義。” 前人以僵仆/顛仆/顛踣解釋顛沛,誤。僵仆/顛仆/顛踣所釋者,顛字也。跋/拔/沛字則未釋。段注以狼跋其胡而終至于仆,以仆釋跋,其誤同。蹎跋二字之為字聯(lián),非同義互足式,乃反義概括式!对姟ご笱拧だぁ贰邦嵟嬷摇薄睹珎鳌罚骸邦、仆,沛、拔也。”此最古的解釋以起落釋顛沛,是也!缎栄拧V言》:“顛,隕也!薄睹献印す珜O丑上》“拔乎其萃”朱熹注:“拔,特起也!笨上Ш笕硕嗖磺笊踅。此語后作顛跋/顛撲/顛播/顛狽,其本義與今之顛簸近之。蹎,跌也,指下落。跋,拔也,播也,指上揚(yáng)(拔地而起之拔,播揚(yáng)之播)。顛簸也是如此,顛指下落,簸指上揚(yáng)(簸米去糠之簸)。蹎跋與顛簸,都是指不斷一起一落地上下震蕩,人之蹎跋,猶如車在高低不平的礫石路上顛簸。蹎跋字從足,本指在路上行走,一腳高,一腳低,跌跌撞撞的,隨時有可能倒在地上。但顛跋者仍在行走,并未倒地;僵仆者是不可能踉蹌前行的。正因為如此,顛沛才可能與流離連用。《豳風(fēng)·狼跋》的“狼跋其胡,載疐其尾”,說的也是老肥狼前跋后疐(躓)、行走不便的樣子,并不是說它“僵仆”了,倒地了!鞍仙妗闭f的也是“艱難地行走”。 跋字從艱難地行走之義引申指足跟很自然,行走靠的是足,足跟是足的主要受力者。同“根/跟”一樣,“茇/跋”(《說文》:茇,草根也)在口語是同一個詞。今網(wǎng)絡(luò)語言有:“足是人之根,人老首先是從腳開始;足是人之根,足療治全身;足是人之根,中藥泡腳健全身!边@是事-物之引申:行走是“事”,足跟/足是其施事!抖Y記·曲禮上》“燭不見跋”鄭玄注:“跋,本也。”孔穎達(dá)疏:“本,把處也!备c本義同。足跟在后,因而說“后跟”。跋字由此引申指書后、文后之短文,即跋語、跋后、序跋之類,這是比類移用:比類指把書冊結(jié)構(gòu)納入到人體結(jié)構(gòu)的認(rèn)知模型,從而把書冊最后的短文叫作跋;對跋字原義來說,它是被移用到一個新的認(rèn)知對象上去了,意義也就引申了。 5白 白1①像霜或雪的顏色(跟“黑”相對)。②某些白色或近似白色的東西:蔥白/茭白/卵白。③光亮;明亮:東方發(fā)白/大天白日。④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 白3①說明;告訴;陳述:表白/辯白/告白。②戲曲或歌劇中在唱詞之外用說話腔調(diào)說的語句:道白/獨白/對白。③指地方話:蘇白。④[白話]2:文白雜糅/半文半白。(按:[白話]2指漢語書面語的一種。它是唐宋以來在口語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起初主要用于通俗文學(xué)作品,到五四運(yùn)動以后才在社會上普遍應(yīng)用,成為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書面形式) 按:白3諸義是白1義項④的使動義的引申:要使人明白暗中的、抽象的或因為不在場而不知道的東西,就得告白或辯白,即用語言說明情況、真相或道理,于是“白”引申為“說白/道白”之義。俗言“話不說不明”“真理越辯越明”,就是這個意思。對人說話的主要目的在于使人明白(知道),或者說要使人明白就得說話。白字從“使明白”義引申為“說話”義,這是事理之引申。其中蘊(yùn)含著語言與思維的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有著深刻的語言哲學(xué)的意義:廢話、假話、空話、套話、大話、昏話之所以惹人討厭,就因為它們與“使人明白”背道而馳。 6苞 苞1花沒開時包著花骨朵兒的小葉片:花苞/含苞未放。 苞2〈書〉叢生而茂密:竹苞松茂。 按:《說文》:“苞,藨也。南陽以為粗履。從艸,包聲。”苞原指莎草科的藨草(又名野荸藹、光棍草)。藨草的匍匐根狀莖喜生長于多水之地,繁殖極快,往往一年即可生長成片,因而引申為叢生茂密之義(苞2)。此為物-性之引申。苞草之所以叫苞,是因為它的莖稈可代替細(xì)麻繩為苞扎東西之用,故其引申義為莖稈,為苞裹,為花苞。注意,包裹之包本作苞,包是胞衣本字,《說文》:“包,象人懷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 7暴 暴1①突然而且猛烈:暴雨。②兇狠;殘酷:暴徒。③暴烈急躁:暴脾氣。 暴2①鼓起來;突出:急得頭上的青筋都暴出來了。②露出來;顯露:暴露。 暴3〈書〉糟蹋:暴殄天物。 按:《說文》:“,晞也。從日,從出,從収,從米!倍巫ⅲ骸叭粘龆凳峙e米曬之,合四字會意……經(jīng)典皆作暴!贝吮┳直玖x,后作曝,音pù。1950年代之前,暴露之暴也念pù,至今港臺仍這么念。暴字要分立同音同形字,當(dāng)以音異為準(zhǔn)。今天既然都念bào,可以合為一條,因為六個義項都是“日曬”之義的引申。首先,從曬米引申出顯露義,這是事理之引申:曬米時米是顯露在太陽下的!肮钠/突出”之義則是顯露義的引申:原來皮下的青筋是隱而不顯的,鼓起以后就特明顯。鼓起就是使顯露,這是使動用法。從語義角度說,就是增加了使動義涵。其次,先民還從日曬引申出暴虐之義。中國傳說有后羿射日,那時太陽炙烤著大地,“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造成大旱災(zāi),是非常兇暴的。夏桀時人們對暴虐的統(tǒng)治者無比憤恨,就把他們視為兇暴的太陽:“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這是人文之引申,當(dāng)與史前的大旱災(zāi)有關(guān)。由暴虐/兇狠義,可以引申出損害/糟蹋義,也可以引申出暴躁/急驟義。前者是靜-動之引申,后者是性-相之引申:兇狠是烈日之性,屬靜態(tài);損害也是烈日之性,是動態(tài)的。暴躁或急驟,是性之相。 8北 北1①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清晨面對太陽時左手的一邊(跟“南”相對):北面。②北部地區(qū),在我國通常指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qū):北味。 北2〈書〉打敗仗:敗北。 按:《說文》:“北,乖也。從二人相背!碧铺m《釋四方之名》云:“北由二人相背,引申而有二義:一為人體之背,一為北方!薄端⒌厍啬怪窈啞罚骸澳愁^左角刃痏(黎按:創(chuàng)傷)一所,北二所!贝吮弊旨醇贡沉x。敗北之義,是“脊背”的引申:打敗仗的人不敢面向敵方拼殺,而是回頭就跑,打勝仗的一方看見的是他們的背。所以追擊潰敗逃亡者叫“追亡逐北”。“北”指潰逃者是用人之背代替人,屬于整-零之引申:人是整體,背是部分(零件或部件)。從潰敗者到打敗仗則是逆向的事-物(施事)之引申!氨狈健绷x也是“脊背”義的引申。中國地處北溫帶,其地理緯度特點使得人們經(jīng)常選擇“坐北朝南”,這時人們背對著的方向就是北方。由于北字的“脊背”義今已不用,該典未收,才使得北字的北方、敗北兩義的聯(lián)系難以說明。雖然如此,由于該典不必標(biāo)明字義的引申過程,如果編者對敗北、北方兩義都來源于脊背義心中有數(shù),是不會把它們處理為同音同形字的。 9鞴bèi 鞴1把鞍轡等套在馬上:鞴馬。 鞴2見459頁【鞲鞴】。 按:鞲鞴是蒸汽機(jī)活塞的早期譯名。徐壽《汽機(jī)命名說》(1876)詳細(xì)介紹了蒸汽機(jī)主要部件的譯名,就英文Piston一詞,他說:“汽筒之內(nèi)為汽所沖激而進(jìn)退者,名曰鞲鞴!惫糯摹镑浮被颉镑埂倍际怯米黠L(fēng)箱的皮囊(鞲另有皮臂套之義),鞴拐子(風(fēng)箱拉手)帶動風(fēng)箱里邊的一個類似塞子的零件,可以把空氣拉過來推過去。這就是Piston。由此知道,用鞲鞴翻譯Piston是意譯,而且知道鞲鞴并非聯(lián)綿字。鞲鞴二字古或從韋,作韝韛。在文獻(xiàn)中,從韋作韛者有《廣韻》《玉篇》《五燈會元》和宋人沈括等,從革作鞴者有《龍龕手鑒》《新五代史》《天工開物》唐人施肩吾、宋人陳亮等,似乎難分軒輊,從革從韋都無不可。因此鞴字單用時念bài,也是“風(fēng)箱”義,該典為此音另出從韋之韛字是不合適的。 鞴1鞴2在意義上是相關(guān)的。鞍轡主要指鞍,原始的馬鞍不過是覆蓋在馬背上的一張皮革,由于要固定于馬腹,像個不完全的圓筒。盛箭的箙如果是皮革做的,也叫鞴(本作,原來是箙的本字,象形),這不但是個完全的圓筒,還有底兒。爐鞴就是爐子的風(fēng)箱,那皮革做的圓筒的兩端都封住了。形制近似,又都是皮革制品,所以都叫鞴。鞴可以看作的添旁字,原指皮革做的盛矢器,引申指原始的馬鞍或爐子的鼓風(fēng)囊。這是相似之引申。從原始馬鞍又引申指給馬套上鞍轡,這是物-事之引申。 10本 本1①草木的莖或根:水有源,木有本。②〈書〉量詞,用于花木:牡丹十本。③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對):忘本。⑥原來:本意。根據(jù):這句話是有所本的。 本2①本子:書本。②版本:稿本。③演出的底本:劇本。④封建時代指奏章:奏上一本。(本子:把成沓的紙裝訂在一起而成的東西,用來寫字、繪畫等;冊子) 按:本2是本1的“根本/依據(jù)”義的引申。本1的“根據(jù)”義在字聯(lián)中用得很多。?庇小暗妆尽薄⒀莩鲇小澳_本”,其“本”都具有根源或依據(jù)之義。又如話本、劇本、課本,乃是說話(講故事)、演劇、上課的根據(jù)。由于底本、腳本等都是裝訂成冊的,因此,其他并無“根本/依據(jù)”作用的書冊,也叫本,如書本、讀本,節(jié)本、抄本、稿本等,甚至商店賣的賬本、作業(yè)本,雖有書冊樣式,里邊根本沒有文字,也叫本。這是外形相似之引申。 11比 比1①比較;較量:比干勁。②能夠相比:近鄰比親。③比畫:連說帶比。 比2(舊讀bì)〈書〉①緊靠;挨著:比肩。②依附;勾結(jié):朋比為奸。③近來:比來。④等到:比及。 按:《說文》:“比,密也。二人為從,反從為比!奔坠俏谋葟亩譄o別,但觀察角度不同!墩f文》:“從,相聽也!睆碾S者一前一后行走,排比者兩人并列站立。不管是“比較/緊靠/勾結(jié)”義還是“近來/等到”義,都是比字形中之義的引申:兩人并立,是事;這時兩人必定是挨著的,距離近,可比較,可相及等,這是事理之引申。比2的特點是有舊讀,即曾經(jīng)有過分化出來另成一字的歷史。今天使用漢語漢字的,除了中國人,還有海外華人,即使在中國,大陸與港澳臺也有所不同。比2在大陸讀同比1了,在別的地方卻未必如此。因此比2另外出條不無道理。但如何對待舊讀,全典應(yīng)該有一致的章程。例如背字,該典第5版也有背1背2,背1是脊背義,《廣韻》補(bǔ)妹切;背2是背棄義,《廣韻》蒲昧切。兩者讀音不同,這種不同還保存在今天去聲分陰陽的方言中,可該典第6版卻把它們合并了。是因為背字的異音不算舊讀嗎?不得而知。 12別bié 別1①分離:告別。②另外:別人。③〈方〉轉(zhuǎn)動;轉(zhuǎn)變:他把頭別了過去/這個人的脾氣一時別不過來。 別2①區(qū)分;區(qū)別:辨別。②差別:天壤之別。③類別:性別/派別。 別3①用別針等把另一樣?xùn)|西附著或固定在紙、布等物體上:胸前別著一朵紅花。 按:別1別2之間有引申關(guān)系。例如分別,既有離別義,也有區(qū)分義!墩f文》:“別,分解也。從冎,從刀!倍巫ⅲ骸皟终叻纸庵,刀者所以分解也!倍巫⒂衷疲骸胺謩e、離別皆是也。今人分別則彼列切,離別則憑列切,古無是也!倍问戏謩e、離別兩別字音異之說,見于《廣韻》。據(jù)此,別2①是本義(辨別之辨從刀),別1①為引申義(歷史上曾分化過)。它們都是“分開”的意思,其差別是語用環(huán)境造成的:區(qū)分義用于已經(jīng)相混的事物,離別義則用于相聚的親人朋友之間。屬于語境制約之引申。舊音異而今音同,與“背”字完全一致。第5版分立兩條的背字,第6版把它們合并了,為什么別1別2不合并? 別1義項③的處理需要斟酌。此義之別字或念去聲,該典有“別(彆)biè”,含義與此相同。要是承認(rèn)此義有兩讀,讀陽平時也該歸入別3。別3即別扭之別,別針之用就是通過彆拗不順來固定(別針之別湘語邵陽話念陰平,與彆同,而別人之別為陽平),也以“彆”為本字(《集韻》必結(jié)切:“彆,弓戾也!睆曋腹┓辞帲隇椴豁、執(zhí)拗)。可見別3本應(yīng)讀去聲,讀陽平是被分別/離別等同化的結(jié)果。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