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嚴重的自然災害給社會造成的破壞之慘重,給人們帶來的苦難之深切,往往不亞于一場戰(zhàn)爭,調適人和自然的關系,改造和戰(zhàn)勝自然界中的不利于人類的消極方面,則更是任重道遠。
《中國百年災害回眸叢書:初縛蒼龍》以重大的災害為線索,對二十世紀中國自然災害進行全景式的勾勒,同時以更加寬闊的眼光,探求災茺的自然、社會成因,其所產(chǎn)生的社會影響,以及人們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與自然災害作艱苦斗爭的情況。
如果親愛的讀者完本之后,能夠對我們這個民族在過去的一百年中曾經(jīng)歷過的自然災難有所了解,進而能夠從繁雜的日常事務和火紅的生意之中抽出一點點閑暇,思考一下這些災難發(fā)生的因緣和救治的途徑,并增加一點減災防災的意識,那么,對編者來說,于愿亦足矣。
一 初縛蒼龍——1954年江淮大水災
新中國第一巨災
保衛(wèi)武漢
荊江分洪
八方支援
重建家園
二 三年自然災害——1959-1961年中國大饑荒
突如其來的大饑荒
謎一樣的人口死亡數(shù)字
三 年自然災害
大躍進——災難的前奏
浮夸風——彌天的謊言
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三 我們還可以只留下災害記錄嗎——1966年邢臺地震
雪夜奇災
“周總理來了”
我們不可以只留下災害記錄
四 慘絕人寰的“7.28劫難”——1976年唐山大地震
橫禍
救生
重建
遺憾
淮河上游的洪河、汝河未整理前,舊有河床中如果出現(xiàn)超過500立方米/秒的洪水,就會立即泛濫成災。而1954年則安全通過了1200立方米/秒的洪水。
當時已經(jīng)興建的許多水庫和蓄水工程,在這次防洪斗爭中起了重大作用。1954年淮河進入汛期后,防汛指揮機關就有計劃地利用治淮工程實行蓄洪、攔洪、分洪、滯洪和行洪。
分布在淮河上游的石漫灘、板橋、白沙、薄山等4座山谷水庫,老王坡、吳宋湖、蛟停湖、潼湖等洼地的蓄洪工程,以及一些臨時滯洪工程,步步為營,攔蓄洪水,消減洪峰,大大緩沖了洪峰對中下游河道的威脅。
淮河中下游安徽省的佛子嶺連拱壩,在汛情緊張時期發(fā)揮了巨大效能,擋住了淠河兩岸的洪水沖擊,保住了70萬畝農(nóng)田作物。其他如蒙河洼地、城西湖、城東湖、孟家湖、姜家湖、邱家湖、唐垛湖、瓦埠湖以及安徽與江蘇之間的洪澤湖的攔洪設施一齊啟動,連同佛子嶺水庫共攔蓄了127億多立方米的洪水,大大降低了淮河干流和許多支流的洪峰,推遲了下游洪峰的出現(xiàn)時間,緩解了諸峰交匯的險情。就是在淮河干流水位超過支流1.5米的情況下,也沒有形成倒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