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時期社會主義論》對現(xiàn)實社會主義近百年的曲折歷程進行了整體性研究,初步回答了以下問題:一,現(xiàn)實社會主義的誕生是不是歷史的必然?二,現(xiàn)實社會主義發(fā)展到什么歷史階段,是仍然處在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的過渡時期,還是已經進入了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三,現(xiàn)實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什么,共產主義是否仍然是遙遠的未來?如此等等。為此,《過渡時期社會主義論》著重發(fā)掘、梳理了馬克思的三代生產力理論和自為階級理論,從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視角,對現(xiàn)實社會主義進行了多方位的考察。
程寶光,1947年10月生,山東省單縣人。1968年3月入伍,服役于陸軍第68軍203師,歷任戰(zhàn)士、班長、營部書記、政治部干事。1978年轉業(yè)后至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qū)人民法院工作,歷任書記員、審判員、庭長、副院長等職。1992年考取律師資格。自1993年起,先后執(zhí)業(yè)于江蘇省徐州市大眾律師事務所、北京煒衡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上海華翔律師事務所。2000年被評為二級律師。在從事法官和律師工作期間,發(fā)表法學、經濟學論文二十余篇,出版專著:《憲政淺說》,中國新聞出版社1991年版;《危機與希望——對當代世界的經濟學思考》,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資本主義最高和最后階段論》,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版。
導論
第一部分 對象、方法論
第一章 社會主義經濟學的形而上學
第二章 生產力的量變、部分質變和質變
第二部分 過渡時期社會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第三章 工場手工業(yè):過渡時期資本主義
第一節(jié)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的生產力前提
第二節(jié) 勞動對資本的形式從屬
第三節(jié) 從形式從屬到實際從屬的過渡
第四節(jié) 過渡時期資本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
第四章 機器大工業(yè):資本主義社會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工業(yè)革命:機器生產力取代手工生產力
第二節(jié) 勞動對資本的實際從屬
第三節(jié) 生產商品的社會生產力
第四節(jié) 分工、商品、貨幣及其他
第五章 智能生產力:共產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
第一節(jié) 資本的發(fā)展趨勢
第二節(jié) 新一代生產力的幼芽
第三節(jié) 共產主義生產力
第四節(jié)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設想
第六章 五大社會形態(tài)理論
第一節(jié) 五大社會形態(tài)依次演進的規(guī)律
第二節(jié) “三大社會形態(tài)論”缺乏文本依據(jù)
第七章 過渡時期理論
第一節(jié) 過渡時期
第二節(jié) 過渡時期的經濟
第三節(jié) 過渡時期的政治
第八章 世界歷史理論
第一節(jié) 資產階級首創(chuàng)世界歷史
第二節(jié) 世界歷史的基本矛盾和發(fā)展趨勢
第三節(jié) 社會主義革命的生產力前提
第九章 自為階級理論
第一節(jié) 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史前期
第二節(jié) 無產階級上升為自為階級
第三節(jié) 自為階級的曠世杰作
第四節(jié) 自為階級理論的哲學視域
第十章 試釋“兩個絕不會”,過渡時期的一般規(guī)律
第三部分 過渡時期社會主義的實踐與理論
第十一章 共產黨人的艱辛探索
第一節(jié) 列寧的探索
第二節(jié) “斯大林模式”
第三節(jié) “社會主義一國建成論”批判
第四節(jié) 毛澤東的探索
第十二章 追問機器生產力
第一節(jié) 勞動力商品、剩余價值、資本及其他
第二節(jié) 貨幣共同體:人對物的依賴
第十三章 改革開放:過渡時期社會主義的迂回前進
第一節(ji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二節(jié) 鄧小平的社會主義觀
第三節(jié) 跨越“卡夫丁峽谷”的曲折歷程
第十四章 重塑公有制:過渡時期社會主義的未來進攻
第一節(jié)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復活
第二節(jié) 二次社會主義改造
第三節(jié) 迎接生產力的革命
對馬克思主義的再學習、再認識(代后記)
由此可見,自為階級是這樣自覺地創(chuàng)造歷史的:通過革命實踐改變外部現(xiàn)實,消滅它的規(guī)定性,重新繪制客觀世界的圖景,建造一個自在自為的新世界。正因此,社會發(fā)展就不再是一個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歷史過程”,相反地,是一個自為的過程。首先,無產階級可以打斷舊世界的發(fā)展進程,變更它的質,改變社會發(fā)展的方向。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固然有賴于資本主義的一定的發(fā)展,但是對于某一個具體的國家和民族來說,完全不必要等待它發(fā)展到極端,不必讓它走完自己的完整的歷史過程,這一點馬克思恩格斯早已指出了。其次,新世界的“圖景”首先繪制在自為階級的頭腦里,然后通過實踐變成自在自為的存在。換句話說,改變世界就是建構一個“人造世界”,改變社會就是建構一個“人造社會”,就像人類改變自然界就是建造一個“人造自然”那樣。過渡時期社會主義,它的所有制度,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文化的等等,都是無產階級自覺地建立、設立的,而不是自發(fā)地和自然地出現(xiàn)的。人造社會:這就是人類社會的“史后時期”與“史前時期”的區(qū)別。
毫無疑問,無產階級“繪制客觀世界的圖景”并不是隨心所欲的,更不是憑空制造烏托邦,而是在批判舊世界當中發(fā)現(xiàn)新世界,是遵循和利用客觀規(guī)律而不是違背這些規(guī)律。
同樣毫無疑問的是,無產階級“繪制客觀世界的圖景”并不是一勞永逸的。一方面,時代的前進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地改變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條件和任務,新的條件和新的任務會向無產階級提出新的運動目標和新的圖景繪制。另一方面,歷史已經證明,無產階級的自為性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說無產階級在社會主義革命面前曾經是自為的,那么它在過渡時期社會主義建設面前卻可能不再是自為的,而可能是盲目的或半盲目的,需要重新進行認識和探索;即使一個不大的條件變化和不大的新的任務,都需要無產階級進行相當過程的認識和探索。
這當然并不奇怪。既然人類社會的史前時期終結于資本主義,那么資本主義社會就是一個必然王國;既然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人們才完全自覺地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①那么共產主義社會才是真正的自由王國;而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的整個過渡時期則是人類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這個飛躍本身就是一個歷史的過程。一國一社會是如此,全世界、整個世界歷史也是如此。在這個“飛躍”的歷史過程中,相對于必然王國和自由王國來說,必定是“非此即彼又亦此亦彼的”。畢竟,“有個性的個人與偶然的個人之間的差別,不僅是邏輯的差別,而且是歷史的事實!雹跓o產階級的自為性也是這樣。從無產者到共產主義社會的自由人,是一個脫胎換骨的歷史過程。即使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如同恩格斯所說,“由人們使之起作用的社會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增長的程度上達到他們所預期的結果”,③那么,在無產階級對人類社會進行改造的過程中,他們的預期目的往往不能達到,甚至遭受失敗和挫折,需要反復不斷地認識和探索,這又有什么奇怪呢?
然而,歷史還告訴我們,無論是社會主義革命還是過渡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當著無產階級頭腦中的那個“圖景”嚴重脫離實際、嚴重違背客觀規(guī)律的時候,無產階級會付出多么慘重的代價,會支付多么巨大和高昂的社會成本,輕則成千上萬的人喪失性命,重則一個社會主義陣營轟然倒塌!于是,面對自為階級自覺創(chuàng)造歷史的理論與實踐,面對這個以經濟決定論為基礎的主體能動論,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這兩個方面構成了一個矛盾,這個矛盾決定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功敗垂成。我們苦苦地思索著:如何認識這個矛盾?如何定位這個矛盾?如何解決這個矛盾?甚至,如何在文字上表述這個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