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不僅是我國先秦重要古籍,而且也是一部充滿神話傳說的古老奇書,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關于神話的啟蒙讀本。精衛(wèi)填海、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典故皆出于《山海經》,軒轅國人、刑天、西王母、天狗等人神異獸在書中亦有記載。
本書將《山海經》中的人神異獸一一畫出,并配以原文和注釋,以符合現(xiàn)代人審美的方式重新詮釋上古奇幻世界,再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精髓。
傳統(tǒng)文化也可以很吸引年輕人,只要擺對了正確的姿勢;傳統(tǒng)文化也并不保守,古人開起腦洞來,現(xiàn)代人也只能自嘆不如!渡胶=洝分袑θ松癞惈F的描繪,在作者筆下完美呈現(xiàn),八零后對傳統(tǒng)文化的詮釋讓人有更多更高的期待。這是一次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碰撞,傳統(tǒng)歷久彌堅,現(xiàn)代朝氣蓬勃。
溫馨提示:本書為上下兩冊,由外面的護封包裹在一起;裝訂形式為鎖線,書籍可以180度平鋪展開,更好呈現(xiàn)畫作效果,并非質量有問題。
序
如果從動筆畫第一幅圖開始算起,距今已有八年的時間了,這本書里的470余幅圖在這八年時間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15年5月,這些圖的黑白線稿以《人神異獸錄:山海經畫傳》為名結集出版。當時對這些圖我已經有些厭倦,前前后后耗費了五年多的時間,讓我感到審美疲勞同時身心疲憊。我只想趕快把這些圖出版,然后短時間內就再也不想看到它們了。但我是一個毫無名氣的畫師,對出版行業(yè)也完全不了解(當初畫這些圖也不是為了出版成書,具體緣由在線稿版的序言里有詳述,此處不再贅述),而且市場上幾乎沒有同類書可以供我參考,一時間茫然無頭緒。
幸運的是,后來這本書順利出版。讓人欣喜的是,書出版后受到了不少讀者的喜愛,雖然只是黑白的線稿,雖然還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讀者的喜愛對我來說才是最珍貴的。網(wǎng)上的評論我看了很多,對每一句贊揚我都感到誠惶誠恐,因為我深知自己的不足;對每一份批評、意見或者建議,我都謹記于心,希望可以從中汲取營養(yǎng),提高自己的水平,拿出更好的作品,讓更多的讀者滿意。
在眾多的意見和建議中,有很多讀者希望看到彩色的人神異獸,黑白的線稿有一種不解渴、不過癮的感覺。其實在黑白線稿出版前也探討了直接出彩色版的可能,可我當時對這些圖有一些疲憊,提不起興趣,就像高考后的學生,一心一意想著一萬種放松的方式;同時我也認為自己的繪畫水平并沒有長足的進步,不敢下筆,怕辜負大家的期待;最主要的是時間,如果當時上色的話,沒有兩三年恐怕我是無法完成的。但我深知在奇幻世界里沒有色彩有多么讓人難以接受,所幸讀者對黑白線稿有著極大的包容,這才有了這個全新、全彩的版本,希望這個版本來得不算太遲。
很高興看到在《人神異獸錄:山海經畫傳》出版后,同類出版物漸漸多了起來,從《山海經》中汲取靈感的影視作品也愈發(fā)豐富。越來越多的關于《山海經》中人神異獸的繪畫作品被讀者喜愛,這些作品風格不同,視角不同,都有著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從中我學到了不少東西,對《山海經》也有了新的認識,對傳統(tǒng)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我時常會想,其實不止《山海經》,傳統(tǒng)文化中有很多精髓需要被更多關注、推廣和普及,以一種更易于被大家接受的、這個時代特有的方式。經典,在每個時代都會發(fā)光。
如果將來我的繪畫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對《山海經》的理解也到了更高的水平,我希望可以重新創(chuàng)作這些人神異獸,不過這應該是很遙遠的事情了,或許永遠也不會發(fā)生。
這個版本是給期待著彩色版讀者的一份答卷,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希望你們能夠喜歡;這個版本也是這些年我對《山海經》的一個總結,畢竟我與這些圖已經相伴八年;同時,也給即將進入而立之年的我一份禮物,激勵自己變得更好,去實現(xiàn)更大更多的夢想。
最后,要感謝對《山海經》的研究做出卓絕貢獻的前輩學者們,他們的著作讓我受益良多;要感謝我的朋友們,他們對上色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見和建議;要感謝每一位讀者,沒有你們就不會有這本書,希望這本書能夠得到你們的喜愛,這將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再鞠一躬,以示摯誠。
王旭龍
王旭龍,生于1988年,畢業(yè)于大連民族學院動畫專業(yè),現(xiàn)從事游戲美術工作,美術功底扎實,畫風獨到,酷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根據(jù)《山海經》原文,加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將上古人神異獸以符合現(xiàn)代人審美的方式呈現(xiàn),為《山海經》的研究和傳統(tǒng)文化的普及提供了另一種視角。
上冊
卷 一 南山經/001
卷 二 西山經/037
卷 三 北山經/117
卷 四 東山經/191
卷 五 中山經/233
下冊
卷 六 海外南經/321
卷 七 海外西經/343
卷 八 海外北經/371
卷 九 海外東經/395
卷 十 海內南經/413
卷十一 海內西經/423
卷十二 海內北經/433
卷十三 海內東經/459
卷十四 大荒東經/467
卷十五 大荒南經/489
卷十六 大荒西經/509
卷十七 大荒北經/553
卷十八 海內經/577
索 引/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