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獻與傳統(tǒng)文化叢刊:歷史文獻與傳統(tǒng)文化(第18輯)》主要收錄暨南大學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研究人員的學術文章,內(nèi)容涉及歷史文獻學、中國古代史等內(nèi)容。具有很高的可讀性,對相關愛好讀者有閱讀參考作用。
劉正剛,歷史學博士,教授,暨南大學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經(jīng)濟史和明清史。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疏證
《廣東文征》斷句疑誤例析——以漢至明文為考察對象
宋元明時期廣東地區(qū)瑤民社會變遷
張齊賢年譜
明代祭奠宋亡的活動:以崖山祠廟建設為中心
歐大任年譜初編
方獻夫年譜
“黃牡丹狀元”黎遂球的復社社盟交游考論
廣交會·洋行·貿(mào)易規(guī)則——明清時期歐洲人筆下的廣州貿(mào)易
論清代四川的學風
“福音奮興運動”與美國傳教士來華
澳門議事亭建筑圖考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軍廣州活動考——以《華友西報》為中心
天順、成化年間(1457~1487),廣東瑤民被招撫的記載重新屢見?滴酢稄V東通志》卷二十九記載,天順元年(1457),“秋七月,河源縣瑤首梁志山等來朝,貢方物,賜鈔及彩帛表里襲衣有差!庇赫稄V東通志》卷五十七:“天順元年(1457),清遠縣撫瑤把總袁征來朝!薄豆沤駡D書集成·職方典》卷一三九三:“天順二年(1458)五月,陽江縣南河都官峒等山瑤首彭震等來朝,貢方物,賜彩幣紗絹有差。秋七月,龍川縣瑤首陳萬通等,陽江縣瑤首黃勝富等,高要縣瑤首鄧越俱來朝,貢方物,賜鈔及彩幣表里有差!笨滴酢稄V東通志》卷二十九:“天順三年(1459)秋九月,翁源縣撫瑤總全善清等來朝,貢方物,賜鈔幣有差!钡拦狻墩貞c府志》卷二十二:“天順八年(1464)正月,詔免稅役!ì幟裨趦(nèi)),免其戶下稅糧差役三年!惫饩w《德慶州志》卷十五:“成化三年(1467),(德慶)間有瑤賊占種無征者,田糧六千四百一十八石八合三存,(知州)乞分豁免征!苯酥軐W仕修、馬呈國纂民國《羅定縣志》卷九《紀事》記載:“成化十一年(1475)冬十一月癸丑,蠲(瑤民在內(nèi))田租!
這里,有必要分析一下宋代以來廣東瑤亂的原因。史料中多有瑤民性獷悍、喜仇殺、桀驁難馴、不服王化的說法,它們反映了漢人對他們的偏見。史料中還記載了一些瑤民的習俗,如“瑤人初生能行,即以鐵烙其跖,厚如繭,故能踏芒刺,踏銳石,負弓矢手矛履險,上下如飛”、“居恒則獵山獸以食,疾病則巫覡吹牛角以禱”①、種水稻、實行游耕、“所居皆茅舍板屋,種禾黍芋豆,雜以為糧,不足則遷徙謀食,飄忽無定所”②、無冠禮、婚姻不辨同姓、度男女衫帶長短相等以成親、多招婿入贅、尚淫祀畏鬼神、服食穢惡、喜歌舞、裸體穴居、父子相殺、子妻母父納子之妻等,這些漢人筆下的所謂瑤俗有一些是實情,但也有不少是想當然的污蔑之詞。③瑤亂有一些是因為部分瑤人的“劫掠”本性造成的,有一些是因為瑤民內(nèi)部相爭或不同部寨間互相格斗殘殺造成的,有一些則是因為有外部“流賊流寇”、“四方亡命”進入而導致或擴大事態(tài)的。這些進入瑤民中的“贗瑤”、“假瑤”,不僅有俍、壯等少數(shù)民族族群,也有少量漢人。清張堉春修、陳治昌纂道光《廉州府志》卷四:“明景泰(1450~1456)、成化(1465~1487)間,(廉州府)瑤賊猖獗,調(diào)俍以剿之,已而便與瑤為唇齒;召壯以御之,已而瑤與壯為心腹!边@些本來用來御瑤、剿瑤的俍、壯民后來不時和瑤民一起作亂,因此史料中記載的瑤亂,很多時候參加者就不僅僅只是瑤民,還有諸多其他族群的人。這些外族人進入瑤民中,有的鼓動瑤民跟隨他們作亂,有的則跟隨羽翼瑤民作亂。大藤峽瑤亂時,一些廣西瑤民進入廣東雷、廉、高、化等地,當?shù)噩幟窈芏嗳似饋砀胶。有的外來者則誘惑瑤民作亂,《天下郡國利病書》卷九十八《廣東二》:“真瑤循,贗瑤詐,主壯富,客壯貧。往時瑤壯表里構亂,隨服隨叛,皆詐而貧者導之也!
此外,引發(fā)瑤亂的原因還有幾種。
一是饑饉所迫。瑤人生存生活環(huán)境普遍比較艱苦,災荒歉收時常發(fā)生,為求生存,他們有時會鋌而走險,主要是剽掠漢民,明中期前史料中所記的瑤亂多數(shù)是這種事情。宋人周去非《嶺外代答》①卷三《外國門下·瑤人》:“瑤人耕山為生,以粟豆芋魁充糧。具稻田無幾,年豐則安居巢穴,一或饑饉,則四出擾攘!鼻迦岁懘卧啤夺枷w志》②上卷:“(瑤民)山田瘠埆,十歲五饑,故恒劫掠!倍枪倮舯P剝。明中期前,歷朝政府對熟瑤的賦役本來都很輕,但是執(zhí)行官吏多額外征收,甚至對瑤民敲骨吸髓從而激起瑤變。道光《肇慶府志》卷四:“(恩平瑤),正統(tǒng)間(1436~1449)鎮(zhèn)守內(nèi)官阮能因瑤朝貢,官索方物,于是寇賊四起。”清譚桓修、梁登應纂康熙《高要縣志》卷二十五:“正統(tǒng)十一年(1446),鎮(zhèn)守兩廣少監(jiān)阮能,與兵部尚書陳汝言朋比為奸,貪婪無藝,于是寇道四起,瀧水瑤趙音旺……倡亂!薄豆沤駡D書集成·職方典》卷一三九三:“正統(tǒng)年(1436~1449),武職多侵漁,諸峒盜發(fā)。”道光《肇慶府志》卷二十二所載天順八年(1464)正月免稅役詔云:“廣東等處賊寇生發(fā),多因官司取辦物件,守令不得其人,以致饑寒迫身,不得已而為盜!比鞘艿綕h人欺詐,又投訴無門。近人張其昀《中國民族志》③第五章:“(瑤)不產(chǎn)食鹽,漢人與之交易,多致奇富者!辟u鹽漢人的奇富顯然建立在對瑤人的高額利潤基礎上。不僅僅是食鹽,瑤民“不事商甲,專力稼穡”④,糧食之外絕大多數(shù)的生活所需,如紡織品、農(nóng)耕工具等,均不能自產(chǎn),只得通過與漢人貿(mào)易而得。與不少奸詐圓滑的“漢奸”比起來,瑤民“性雖兇悍,質實蠢愚”⑤,貿(mào)易時多會被漢人利用而吃虧。〈宋史》卷一百八十《食貨志·錢幣》中記載,有不良奸商用私鑄“新惡錢”與蠻人交易。宋代以來,熟瑤與漢人多有田地事務往來,除漢人將田地詭名瑤田以避稅外,主要還有兩種情形:其一漢人購買瑤民田,其二瑤民租佃漢人田。這兩種事務時常引起漢瑤糾紛。漢瑤爭執(zhí),多數(shù)場合是漢人欺蒙、瑤民受損,官府出于對瑤民的偏見歧視以及漢人的關系打理,又往往站在漢人一邊,這自然會激起瑤人的憤恨。《天下郡國利病書》卷九十八《廣東二》:“(陽山瑤)三坑田土,俱系各租承佃,自天順年間(1457~1464),下山陸續(xù)開墾,批耕往種,后因各山田主倍收租利,加派糧差,以致各瑤不得安生!ì幦耍┎涣暪俑ǘ,征輸對簿,唯市人是信,故市人得以操縱出入,利其訟囂,而包局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