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春天》是美國女作家蕾切爾·卡遜的代表作,也是50年以來全球影響的著作之一!該以寓言開頭,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村莊的突變。并從陸地到海洋,從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學農藥的危害,是一本公認的開啟了世界環(huán)境運動的奠基之作,它既貫穿著嚴謹求實的科學理性精神,又充溢著敬畏生命的。
人文情懷,被稱為其引發(fā)的轟動比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都要大。
“人類正在毀滅于自己熱愛的事物”,卡遜這樣警示著狂熱的人們。正是這本不尋常的書,喚起了人們的環(huán)境意識,促使環(huán)境保護問題提到了各國政府面前,各種環(huán)境保護組織紛紛成立,從而促使聯(lián)合國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huán)境大會”,并由各國簽署了“人類環(huán)境宣言”,開始了環(huán)境保護事業(yè)。
這本書的思考,關系著人類的未來!
這些危機,是我們造的,也將危害我們每一個人。
現(xiàn)在,是時候思考我們把什么樣的世界留給子孫后代了。
蕾切爾·卡遜,卡遜出生于賓夕法尼亞州,1932年在霍普金斯大學獲動物學碩士學位。1936年,卡遜以水生生物學家之身份成為漁業(yè)管理局第二位受聘的女性。1941年,卡遜出版著作《海風下》,描述海洋生物。1951年出版《我們周圍的海洋》,連續(xù)86周榮登《紐約時報》)雜志暢銷書籍榜,獲得自然圖書獎。1955年完成第三部作品《海洋的邊緣》,又成為一本暢銷書,并被改編成記錄片電影,獲得奧斯卡獎。1962年,《寂靜的春天》正式出版后,成為美國和全世界暢銷的書。本書的危機思考,引起美國政府的重視,從而在1972年全面禁止DDT的生產和使用。其后世界各國紛紛效法,目前幾乎全世界已經沒有DDT的生產工廠了!都澎o的春天》被看作是全世界環(huán)境保護事業(yè)的開端。
明日之言_ 01
忍耐是一種義務_ 04
死神之藥_ 13
地表之水與地下之海_ 32
土壤世界_ 56
地球的綠斗篷_ 50
盲目的破壞_ 66
再也聽不見鳥兒的歌唱_ 77
死亡之河_ 98
天降之災_ 115
超越夢想_ 130
我們的代價_ 141
透過那扇小窗_ 152
四分之一的概率_ 167
大自然的抗爭_ 192
崩潰之聲_ 210
另一條路_ 223
感謝的話
在1958年1月的時候,我收到了一封來信。寫信者奧爾加·歐文斯·哈金斯在信中說,她正在經歷一段痛苦的歷程,在她身邊那個小小的生活環(huán)境中,生命正在凋零。于是,我的注意力猛然轉向了那個我已關注多年的問題。我忽然發(fā)現(xiàn),我必須要寫這樣一本書。
從那之后,有很多人都幫助過我,鼓勵過我,然而我卻沒有辦法將他們的名字呈現(xiàn)于此。他們擁有不同的身份,就職于美國政府部門、他國政府部門、大學和研究機構等等,其中不乏諸多專業(yè)人士。他們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無私地與我分享了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和經驗,在此我對他們表示由衷的感謝。此外,我尤其要感謝的是那些愿意花時間讀完本書手稿,并從專業(yè)角度提出建議,或善意批評的人們。必須要確保本書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因此,倘若沒有以下專業(yè)人士的傾囊相助,本書恐將難以完成。他們分別是梅約醫(yī)院的L·G·巴薩洛繆博士,德克薩斯大學的約翰·J·比塞爾,西安大略大學的A·W·A·布朗,康涅狄格州韋斯特波特的莫頓·S·比斯金德博士,荷蘭植物保護局的C·J·布列吉,羅布和柏希維爾德野生生物基金會
的卡拉倫斯·科塔姆,克利夫蘭醫(yī)院的小喬治·可瑞爾博士,康涅狄格州諾?说母ヌm克·艾戈勒,梅約醫(yī)院的馬爾科姆·M·哈格雷夫斯,荒野學會的奧勞斯·穆力,加拿大農業(yè)部的A·D·皮克特,伊利諾伊州自然離世考察委員會的托馬斯·G司格特,塔夫特公共衛(wèi)生工程中心的克拉倫斯·塔茲韋爾,以及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喬·J·沃拉思。
對于所有以大量事實為基礎的作品而言,作者在撰寫時必然會向圖書館管理人員求助,并有賴于他們的專業(yè)技能。我也一樣,因此我特別要感謝內政部圖書館的愛達·K·約翰斯頓,還有國家健康研究所圖書館的希爾馬·魯濱遜。保羅·布魯克斯是這本書的編輯,這么多年以來,他一直堅定地鼓勵著我。為了配合我的撰寫進度,他屢次推遲出版計劃,卻連一句埋怨也沒有。感謝他為我做的這一切,感謝他深厚的編輯能力,永遠感謝。
本書的資料搜集工作是項龐大的工程,此間多虧有多羅西·阿爾及、珍妮·戴維斯和貝特·哈尼·達夫的全力相助。還有愛達·斯普洛,如果不是她幫我打理家務,我或許很難完成這本書,畢竟我的處境有時候會很艱難。最后,我要感謝眾多不曾相識的人們,正因有了他們,這本書才有了價值。他們勇敢地站了出來,反擊著那些毒害世界輕率之舉,要知道,世界是人類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園。時至今日,他們仍在與各方面進行著斗爭,并且終將獲勝。我們終會找回理性和常識,與這個世界和諧共生。
……